天天看點

這種先天性疾病并非新生寶寶黃疸,可緻命!

嬰兒全身發黃變“小金人”?這背後隐藏着一個疾病:“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中緻死率極高的一種疾病,前期症狀與黃疸類似。近日,有一位2個月大的“小金人”從江西到廣州,千裡尋醫,最後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小兒外科王德娟主任醫師聯合多學科團隊經六小時高難度手術後,從死神手中搶回孩子生命。

不是黃疸,“小金人”因何病生命垂危

來自江西的軒軒出生後,經剖腹産出生後就開始出現全身皮膚、黏膜發黃,大便呈陶土色,像一個“小金人”。“以為就是黃疸,曬曬太陽,用中藥洗洗就好了,誰知道卻...”軒軒媽心有餘悸地回憶道。2個多月後,全身發黃的症狀并未減退反而進行性加深,從面、軀幹延至四肢,哭鬧拒食的情況越演越烈,軒軒媽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到當地醫院一檢查,發現黃疸相關名額高出正常值的幾十倍,肝功能相關名額也是正常值的7-8倍,肝髒處于急性衰竭,随時危及生命!軒軒父母不遠千裡,轉診至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兒科主任肖昕教授。

兒科收治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肝髒CT提示重症肝炎合并膽道閉鎖可能性大,便立即請該院小兒外科主任王德娟主任醫師會診,結合患兒體征與檢查結果,王德娟認為患兒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性較大,不排除嬰兒淤膽性肝病引起,合并巨細胞病毒感染,建議立刻轉小兒外科手術處理。

困難重重,“小金人”能否趕上手術?

王德娟介紹到,先天性膽道閉鎖手術必須在3月齡之前完成,否則患兒肝髒将受到不可逆的損壞,如不盡早進行葛西手術或肝移植,夭折的機率很大。軒軒年齡小,手術風險極大,術後并發症也可能導緻無法挽回小生命。針對軒軒的情況,該院小兒外科團隊邀請兒科、肝膽胰脾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藥學部等多學科會診,“即使确診為膽道閉鎖,也并非絕症,盡早進行葛西手術仍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好轉。”王德娟給了軒軒一家希望,盡管最終可能仍需進行肝移植,但軒軒父母依然想緊緊抓住這次生的機會。

将手術的過程及術前、術後風險耐心地告訴患兒家屬,說明目前診斷尚未最終明确,手術既是治療,也是明确診斷的重要步驟。經多次溝通,患兒家屬選擇繼續在該院小兒外科行膽道探查。小兒外科備腹腔鏡下肝門纖維塊切除、肝門-空腸Roux-en-y吻合術(葛西手術),進行術前準備。

順利手術 ,小金人”終于“褪色”啦!

高難度的手術開始,麻醉醫生們熟練又迅速進行氣管插管、動靜脈穿刺。嬰兒組織十分脆弱,一絲一毫的失誤都将造成巨大的傷害,王德娟團隊選擇采用腹腔鏡術式,術中證明為膽道閉鎖後,按照葛西手術的流程,遊離肝門血管,将肝門纖維塊切除、肝門-空腸吻合。團隊成員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曆經6個多小時有條不紊地完成手術。

這種先天性疾病并非新生寶寶黃疸,可緻命!

手術中

術後軒軒轉到兒科繼續進行抗感染、激素、護、利膽、補充維生素等對症支援治療,肝髒各項名額逐漸趨于好轉,全身皮膚、黏膜終于逐漸褪黃,“小金人”終于“褪色”,健康出院!

這種先天性疾病并非新生寶寶黃疸,可緻命!

術後患兒住院期間肉眼黃疸較前稍減輕

醫生提醒,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

王德娟提醒:嬰兒出生後,如出現全身皮膚、黏膜發黃,需要引起關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并局限于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複正常;重者黃疸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個别早産兒可持續至4周。但如果全身黃染伴大便陶土色,請務必及時就醫,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盡早發現抓住三個月視窗期盡早治療,可減少肝功能的損害,獲得更好的預後。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張源泉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何雪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