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寫在前面

在國内,你恐怕很難找出第二個像思皓這般“社牛”的品牌。也許是自信今日的國人仍舊對洋品牌存有蜜汁信仰,是以即便被抛棄後,思皓依舊不依不饒地用熱臉貼大衆的冷屁股。可笑的是,思皓顯然沒明白,在自身努力不足的前提下,任憑你如何假借“合資”之名狐假虎威,也還是逃不開失敗的結局。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思皓,這個存在感極低的品牌,在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大衆的合資品牌自居。但事實上,其“蜜月期”還未過完就已“分道揚镳”。現如今的思皓,雖然依然拿大衆品質、與大衆共線等借口來營銷,但它早已成了江淮的親兒子。

時間回到2018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使得一衆合資品牌紛紛開始踏足新能源,而思皓,就是這個時期大衆和江淮共同成立的全新品牌。然而,大衆并沒有想要從技術上扶植一個新勢力,江淮當然也清楚這一點。是以根源上,思皓就是各懷鬼胎之下的産物。巧的是,那彎曲的Logo,似乎一開始就已經對品牌曲折的成長經曆做出了暗示。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聯姻伊始,思皓推出的首款産品便是 E20X。鮮為人知的是,新作的誕生其實伴随的是江淮大衆的虛與委蛇,從産品層面你就能看到,這款江淮iEV7E的換殼産品根本就毫無誠意,除了大衆的品牌背書外它幾乎再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坊間有傳言,當時大衆對這款換标産品并不滿意,為了面子一直按而不表。是以E20X雖然在2018年5月就宣布正式下線,但直到2019年9月才正式上市,“難産”了整整一年多。

販賣“信仰”的“力作”自然難以為繼,是以很快地,E20X就被淹沒在了曆史洪流裡,而思皓也迅速沉寂。結果你猜怎麼樣?E20X成了江淮大衆的首款車型,也是最後一款車型。2020年10月,思皓正式被大衆一腳踢開,江淮開始成了接盤俠。屁股還沒坐熱,思皓就被賣身,着實夠慘。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官方聲稱“寄予厚望”,但實際上它依舊隻是E50A的更新版車型,追根溯源也不過是嘉悅A5的油改電産品。單就産品本身而言,思皓E50 Apro愛跑雖然對外觀做了進一步優化,但整體顔值并沒有太出彩,作為後來者能不能超過月銷五千輛的前輩AION S,這是個問題。其次,530km的續航同樣不出位,隔壁秦PLUS的續航已經來到了600km,比亞迪的品牌影響力擺在那裡,消費者會怎麼選自然也提前有了答案。而最能打的J-Pilot Plu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雖然的确較現款車型有所提升,但把華為和地平線當做救命稻草,顯然也不現實,畢竟賽力斯SF5衰敗和問界M5崛起已經成為事實,況且華為還有“嫡系”産品。是以,就這點情懷能支撐起銷量嗎?

綜合之下,如果連這也能重新定義“新時代智能純電轎跑”,真不知道思皓對于智能純電轎跑的了解是不是隻局限于自己的産品而已。通過整容+改名換姓,思皓妄圖拔高産品售價,攫取更多的利潤,但這麼欺騙消費者,良心真的不會痛嗎?說好的“中國人不騙中國人”呢?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有人會說大衆出資幾十個億“入駐”江淮,江淮現在的車都是大衆技術輸出和按大衆标準生産的。這話并不全對,前面我們就說過,思皓隻是大衆為了應對“雙積分”政策而誕生的一個“棄子”而已,大衆最終的目的隻有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主要是投産基于MEB平台的純電動汽車,其研發中心也正式落成。随着制造基地的開工,最大年産量預計可達35萬輛,預計将于2022年底竣工。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新車也将在2023年推出,至于是挂大衆品牌logo,還是借機引入大衆集團旗下其他品牌還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是已經移交給江淮汽車的思皓品牌。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就算是因為大衆集團入股了江淮集團,進而使得思皓品牌引入了德國VDA品質管理标準以及制造技術和試驗驗證體系,那也最多隻是思皓産品品質有望較之前的江淮品牌有所提升,但能否真的對标大衆,就不好說了。再者,隻要你去網上搜一搜,就會發現,關于思皓的産品品質投訴那是真的多。

請問汪總,已成“棄子”的思皓,還用大衆技術來忽悠,合适嗎

從入門的思皓E10X到高端的思皓E50A問題層出不窮,不僅涉及電池、電機等等重要部件,就連車漆、車機這些小事都處理不好,這樣的品質如何對标大衆?

EV說:

作為汽車媒體人,我們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好的汽車品牌和産品提供給消費者,但是對于思皓這種拿大衆技術來忽悠消費者的“假合資”行為,實在是令人所不齒。其實,當年的江淮品牌也曾生産出備受消費者歡迎的産品,但不思進取最終導緻了現如今的狀況,如果江淮能認清現實,踏踏實實的做好産品和服務,也必然如那些已經成功的自主品牌一樣,被消費者所接受。但如果隻是借大衆來忽悠消費者,相信,終究會被消費者所唾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