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價值研究所

3月22日港股盤後,小米集團公布2021财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報。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淨利潤、營收同比保持增長,一直備受關注的汽車業務也取得不少進展,預計在2024年正式量産。

在财報出爐前,小米股價持續下挫,一度跌至2020年5月以來的低點。但在交出這份表現亮眼的答卷之後,股價總算止跌反彈。周三早盤時段,小米股價高開高走,漲幅一度擴大至逾8%,最終收漲超4%。

當然,小米股價的回漲不全是因為财報。在公布财報之餘,小米在周二晚間宣布董事會正式決議行駛股份購回授權,拟于公開市場最高回購總額100億港元股份。

據悉,這是繼2019年9月宣布回購120港元股份後,小米又一次大規模回購行動。董事局的大手筆,無疑是穩定股價、為市場注入信心的手段,但也側面展示了集團的資金實力。

如今,智能手機市場萎縮,毛利最高的中高端市場又非小米所長,AIoT、智能汽車為首的新業務也正是需要輸血的時候。擁有良好現金流和穩健資金鍊的小米,并不缺少大戰一場的底氣。

淨利潤同比大漲,海外市場拉動小米業績增長

從核心财務名額來看,小米四季度和2021年全年的表現中規中矩,不算有太多亮點,但也沒有令市場太過失望。但考慮到疫情、晶片荒以及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能夠做到平穩過渡已是十分不易。

先來看總體的營收和利潤狀況。總的來說,小米營收增速雖略有下降但總體保持穩定,賺錢能力依舊值得信賴。

資料顯示,小米四季度營收856億,同比增長21.4%,經調整後淨利潤為45億,同比增長39.6%。2021财年全年,小米營收達到3283億,同比增長33.5%;全年經調整後淨利潤為220億,同比增幅為69.5%,增速亮眼。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其次,再來看一下營收結構的情況。

目前,智能手機業務還是小米的基本盤和最穩定的現金牛,無論營收規模還是營收占比,都是三大業務闆塊中最高的。

資料顯示,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453.5億,營收占比53%。緊随其後的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業務收入217.9億,占比25.5%,至于網際網路服務業務和其他新興業務營收占比合計不足5%,貢獻還相當有限。

不過在增速方面,IoT業務表現更加突出。資料顯示,四季度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8.4%,出貨量同比增加4.4%,而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收入同比增長了19.1%。

至于網際網路服務業務,雖然目前收入并不算高,但海外市場的增長情況相當不錯。根據财報資料,四季度小米境外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同比激增79.5%至16億元。而第四季度,小米整個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營收才不過17.4億。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和網際網路服務業務類似,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業務的增長,也逐漸變得更加依賴海外市場。

2021年全年,小米海外市場總收入達到1636億,同比增長33.7%,營收占比逼近50%,四季度境外市場收入占比也達到48.7%。

除了上面提到的網際網路服務業務之外,國内的智能手機業務也早已殺成一片紅海,海外市場明顯更具增長空間。從Canalys等資料機構的統計也可以看出,小米在歐洲、拉美、亞太地區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實作穩步提升。

需要明确的是,小米的IoT、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汽車等新業務仍處于爬坡階段,需要持續輸血以及投入大量資源去搶占市場。目前,小米四大業務闆塊中唯一能穩定造血的就隻有智能手機業務。

然而,在智能手機市場整體衰落,以及愈發殘酷的競争環境下,小米的成本壓力也在不斷上升,對其盈利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驗。

資料顯示,小米四季度經營利潤僅為44.15億,較2020年同期的96.02億驟降54%,2021财年全年的經營利潤也僅為26.02億,同比微增8.3%。和過去幾年一樣,推高小米經營成本的,主要還是銷售及推廣開支。

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銷售成本高達270.05億,較2020年的209.11億又有大幅增長。從環比的角度看,去年四個季度小米銷售及推廣開支分别錄得41.6億、56.8億、48.8億以及62.5億,同比分别增長58.6%、76.2%、-14.1%和22.9%,除了三季度外全部實作增長。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在逐漸喪失增長動能的智能手機市場,小米想達到降本增收的效果,唯有一條路——雷軍心心念念的高端手機市場。

這不禁讓人想問一句:距離小米喊出全面進軍高端市場,雷軍在社交媒體上放話“對标蘋果”已經過去一段時間,小米的高端之路走順了嗎?

小米的高端之路走順了嗎?

小米之是以要死磕高端市場,其實很容易了解。

一方面,是高端市場尚存增長空間,尤其是在5G、折疊屏帶動的換機潮流之下,中高端旗艦機型的溢價空間被進一步釋放。

折疊屏手機,可以說是高端市場僅剩的一片“小藍海”。以國内市場為例,根據DSCC統計的資料,2021年三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215%,同比暴漲480%,預計到2022年将突破1750萬部。

從目前已經釋出的主流折疊屏手機價格來看,價格最高的是華為Mate X2,售價進入了17000-18000元區間。覆寫中高端、多價格區間的三星Galaxy Z系列,最低一款進行售價也在7000元以上,比小米目前所有主力産品都要高出不少。

至于5G手機,雖然售價不像折疊屏手機那樣全部瞄準高端市場,但增長前景同樣值得期待。

前瞻産業研究院統計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5G手機銷量預計為13.97億台,達到近年的巅峰,此後可能會有所下滑。而從增長情況來看,2021-2023年期間5G手機出貨量将保持5%左右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另一方面,高端市場的高毛利率和溢價空間,也是小米長期的追求。

資料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2021财年的毛利率為11.9%,雖然較2020年的8.7%有所提升,但無論對比IoT、網際網路服務等業務闆塊,還是和其他競争對手橫向對比,都沒有優勢。

IDC統計的資料顯示,華為Mate系列高端機型成本占比在50%左右,最高的Mate 40E為51%,這已經是市面上主流高端旗艦機型的最高水準了。在華為Mate系列之外,三星Galaxy Z Fold 3成本占比約為39.4%,Mi Mix Flod為38.5%。

将成本控制得最好的蘋果,iPhone 13 Pro MAX的成本不足37%,毛利率則高達63.5%。就算刨除宣發推廣、研發、物流等其他銷售成本,蘋果的毛利率也能維持在40%以上。

看到這鮮明的對比,相信大家就不難了解雷軍為什麼要把蘋果當作追趕目标了。

回到我們前面提出的問題:小米的高端之路走得怎麼樣了?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小米目前是有喜有憂,總體來說距離對标蘋果的目标還有很長距離。

一方面,值得欣喜的是,從銷售額、銷量占比來看,小米高端手機業務過去一年已經取得了不少進步。

根據财報披露的資訊,小米智能手機ASP從2020年四季度的1009.1元增加至2021年的1143.6元,主要就是得益于高端機型出貨量和占比的上升。資料顯示,2021财年小米定價高于3000元人民币(或300歐元)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占比為13%,遠高于2020年的1000萬台和7%。

但另一方面,缺乏核心技術、硬科技含量不足以及晶片、螢幕等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是小米目前最大的困擾。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小米11和小米12兩款高端機型分别有12282條和6966條投訴,消費者主要把矛頭對準手機的性能、成本效益以及平台的售後服務。這一現象也足以說明,這兩款被小米寄予厚望的高端市場問路石,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不過,從各項業務的收入變化曲線中,價值研究所認為大家還要留意一個關鍵資訊:智能手機業務雖然仍撐起小米的半邊天,但營收占比其實已經逐漸降低。

環比來看,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前三個季度占比分别為67%、67.3%和61.3%;同比的話,2020年四季度為54.2%,都要高于第四季度。

換句話說,小米的IoT等新業務正在起量,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長期戰略加以引導,且盡快整合相關資源,讓這兩項新興業務更好地控制成本、協同發展。

智能汽車+AIoT,小米需要打好增長組合拳

就現階段而言,汽車和AIoT業務對小米來說是未來的增長希望,也是沉重的負擔——因為這兩項業務都需要持續、大幅燒錢,以及面對越來越大競争壓力。

首先看一下成本。

在2019年年初,小米提出“All In AIoT”的口号時曾表示,其計劃是5年投入100億,持續提高研發、營銷投入。過去兩年,小米的政策沒有太大變化,100年投入計劃也還在繼續。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存量使用者争奪戰的更新,小米AIoT業務的使用者規模增速正在下降,獲客成本也會上升,這将進一步推高營運成本。

财報資料顯示,過去2021年前三個季度小米AIoT業務主要消費、連接配接場景——即小愛同學和米家APP的月活使用者增速都在30%-40%之間。但四季度小愛同學MAU同比增幅下滑至23.3%,增速有所放緩。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圖檔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造車業務的燒錢速度和力度,比起AIoT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在研發創新和人員招募這方面。

2021年,小米研發開支同比增長42.3%,達到132億。根據财報上透露的資訊,這部分增加的開支,主要用于支付研發人員的薪酬。公開資訊顯示,小米智能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目前已超千人,且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從研發投入的季度變化曲線中也可以看出,随着造車計劃步入正軌、研發人員陸續就位,小米支出增長規模直線上升。資料顯示,2021财年前三季度小米研發投入分别為30億、31億和32億,四季度激增至38億。

更重要的是,研發隻是一方面:大手筆收購/整合上下遊産業鍊、在北京建廠,全都要耗費巨資。去年11月27日,小米汽車工廠正式宣布落戶北京馬駒橋鎮,官方消息是預計未來數年内将投入630億元建廠,這還沒算後期生産線全面啟動後需要花費的日常營運資金。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其次,再來看競争環境。

汽車業務面臨的競争壓力,比AIoT要大得多。根據四季度财報披露的資訊,小米汽車主打A+和B級車型,售價預計在15-30萬區間,瞄準的是中高端市場。類比智能手機市場的話,大緻為3000-4000元價格區間。從這個定位來看,小米汽車和高端手機瞄準的基本是同一個價格區間。

隻不過,和智能手機一樣,中高端新能源車/智能汽車市場,競争也非常激烈。

橫向對比的話,小米15-30萬區間車型的直接競争對手将是小鵬。在近期宣布新一輪漲價之後,小鵬主力車型售價基本位于25-37萬區間,将和小米正面争奪市場。但如今,小鵬已經具備全年傳遞近10萬輛新車的量産能力,且建立了完善的線下銷售網絡,這是小米并不具備的。

換句話說,小米在汽車市場沒有先發優勢和使用者積累,IoT業務雖然使用者基礎龐大但和智能手機一樣受困于低毛利和低溢價空間,兩者都有自己的煩惱。

然而,價值研究所就認為,上述差異恰好為汽車、AIoT兩項業務創造了優勢互補的基礎——前者可以提供廣闊的增長前景和豐富的軟硬體消費場景,後者則有深厚的使用者積累和生态鍊優勢,完全可以取長補短。

小米現在需要考慮的或許是如何讓這兩項承載增長希望的新業務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發揮協同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今年2月份,外媒報道稱特斯拉正在開發專屬應用商店,更将搭建開發者平台,有可能逐漸将安卓、iOS系統“逐出”特斯拉生态。

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車聯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增量場景,軟硬體服務都能提供源源不斷的附加收入。在價值研究所看來,把智能汽車和特斯拉自主開發的應用商店,視作另一個智能手機和App Store,似乎也并無不妥。

而一直深耕AIoT市場,積累了龐大使用者群的小米,在這方面當然比“蔚小理”等競争對手更有優勢。

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底,小米AIoT連接配接裝置數達到4.34億,同比增長33.6%。其中,擁有五件及以上裝置的使用者為880萬,同比增長40.4%。随着小米AIoT軟硬體的協同效應不斷增長,以及MIUI系統的進一步更新,其智能生态已經變得相當成熟。

營收利潤雙增長、高端之路多波折,小米有沒有光明未來?

對于小米來說,這兩年是擺脫焦慮、謀求轉型以及開拓新增長點的關鍵期,也是造車、AIoT等業務的攻堅階段。這一場硬仗并不好打,希望雷軍和他的團隊,真的做好了準備。

寫在最後

周鴻祎在談論雷軍的行事作風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對我們這一輩人來說,雷軍算是傳奇人物。在我每天都要擠三個小時公交上班的時候,他已經開上一輛白色桑塔納了。在我們這一撥人(指丁磊、馬化騰等網際網路大佬)裡,他也是出道最早,最早赢得社會認可的。”

年少成名,習慣了在聚光燈前指點江山,也造就了雷軍張揚的個性。小米近幾年每一個重要決定出台前,也都少不了雷軍在台前搖旗呐喊。去年8月份,他就立下“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的宏願,年底又喊出“高端手機對标蘋果”的豪言,一次次将自己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但大家或許也能留意到,一直活躍在熱搜上的雷軍,近段時間已經低調了許多。

但從今年年初開始,雷軍在公衆中亮相,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的次數少了,似乎更懂得“沉默是金”這個道理。與此同時,他也密集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包括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将精力聚焦在集團的長期戰略規劃上。

當然,這不見得是壞事。

面對越來越殘酷的競争環境以及越來越大的轉型壓力,小米或許真的需要減少外界噪音幹擾,集中精力辦大事。

況且我們毫不懷疑,等到小米真正鳳凰涅槃的時候,雷軍肯定還會第一個跳出來報喜,重返舞台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