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成績單:手機增長強勁,智能家居能否撐起未來?

文/楊劍勇

盡管面對疫情沖擊,小米依舊交出一份靓麗的成績單。2021年營收3283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9.5%。遺憾的是,年度利潤同比下降5.1%為192.83億元人民币。在各大業務闆塊中,智能手機作為基本盤,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态勢。同時,智能家居最具潛力,營收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小米手機野心,三年目标全球第一

2021年,智能手機為小米貢獻了2089億元人民币的營收,同比增長37.2%;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9億台,同比增長30%。另根據Canalys的資料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在其前面的分别是三星與蘋果。2021年,三星以近2.75億部智能手機出貨穩坐全球第一,保持了20%的市場佔有率。蘋果則在新iPhone系列的推動下,全年出貨量達到2.3億部,同比增長11%,位居全球第二。

小米成績單:手機增長強勁,智能家居能否撐起未來?

通過報告來看,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小米出貨量同比增速最快。就手機出貨量來看,小米與蘋果不分上下,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格局,但賺錢能力天懸地隔,兩者實力依舊相差巨大。2021财年,蘋果來自iPhone營收1919.73億美元,相比2020财年增加54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9%。能看出,蘋果是全球手機市場最大收割者。

受iPhone強勁需求驅動,推動整體營收與淨利潤高速增長。2021财年,蘋果總營收3658億美元,同比增長33%;淨利潤同比增長65%達947億美元,此外,大中華地區營收683.66億美元,同比增長70%,是蘋果全球增長最靓麗的地區。最新一季(截至2021年12月25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iPhone營收716.28億美元,總收入達1239億美元,該季度淨利潤更是高達346.3億美元,是全球最賺錢的科技企業,真正意義上的日進鬥金,iPhone讓蘋果賺的盆滿缽滿。

這背後展現出iPhone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作為全球最暢銷的高端智能手機,長期以來占據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對于小米而言,盡管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此前雷軍還聲稱手機銷量三年做到全球第一。或許手機出貨量能實作對蘋果超越,但賺錢能力兩者天懸地隔。

智能家居競争加劇,小米AIoT增長放緩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手機市場紅利時代已消失,早已告别高增長時期。Canalys的資料顯示,2021全年出貨量達到13.5億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7%,接近2019年的13.7億部。且手機廠商之間的競争也趨于穩定,剩下的玩家主要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與vivo,這五大廠商占據了全球七成手機市場佔有率。

為尋求業績新增長點,手機廠商多年前就瞄向智能家居、可穿戴裝置領域。根據Omdia機構給出的資料顯示:到2025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場規模預計将超過1785億美元,在2020-2025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4.1%。當然,大陸作為全球重要的智能家居市場,2021年全年智能家居裝置出貨量預計為2.3億台。這一資料來自IDC,并預測未來五年以21.4%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大陸智能家居裝置市場出貨量将接近5.4億台。

在國内手機廠商中,小米是最先收獲智能家居紅利的廠商。因較早布局,多年前通過培育的龐大生态鍊企業,并搭建智能語音+AIoT平台生态,使之跻身于行業第一陣營。經過多年探索,在過去幾年,小米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産品呈現高速增長态勢,無疑是智能家居市場中最大的赢家之一。

小米成績單:手機增長強勁,智能家居能否撐起未來?

不過,目前也面臨着增長困境。根據财報顯示,2021年全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産品營收高達850億元,同比增長26%。不僅小米增長乏力,蘋果在智能家居賽道同樣放緩。2022年第一财季(截至2021年12月25日),以智能家居、可穿戴裝置為核心所組成的其他業務闆塊為蘋果貢獻了147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13%。就筆者來看,盡管智能家居市場蛋糕巨大,伴随而來的競争壓力加大。尤其在國内智能家居市場中,不僅有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也有百度、阿裡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有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同時湧現出歐瑞博、螢石等衆多具有競争力的智能家居創新企業。

以華為來說,在消費者業務闆塊,手機受限制後,開始瞄向可穿戴裝置、智能家居市場,全面發力全屋智能。包括日前全屋智能“1+2+N”戰略再更新。具體來說,1指智能主機,結合2張網絡,加上N個子系統,驅動單一場景向全屋場景轉型,進一步提升智慧家庭體驗。華為在智能家居賽道上的野心,信心來自強大的品牌、使用者規模、技術以及所搭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等諸多優勢。

小米在智能家居賽道上,主要依賴于所培育的龐大生态鍊企業,截至2021年12月,小米共投資了390家企業,華米、雲米、九号公司、石頭科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鍊企業。但生态鍊企業中,包括雲米、華米、石頭科技等紛紛加大培育自有品牌,以此減少對小米品牌的依賴。那麼小米基于生态鍊企業為基礎,搭建智能語音+AIoT平台生态面臨考驗。

整體來看,生态鍊企業與小米的之間互相成就,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生态鍊企業借助小米得到高速發展,但要“去小米化”,其自有品牌培育難度較大,倘若沒有小米加持,自有品牌在市場競争力顯然有待提高。對于小米而言,其智能家居戰略依賴于龐大生态鍊覆寫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的智能硬體及家居産品。倘若生态鍊企業加大推進“去小米化”,直接沖擊業績。

2021年第三季度,雲米營收10.6億元,同比下降28.9%,淨虧損2930萬元,去年同期則盈利3490萬元。營收下滑、陷入虧損困境,且由盈轉虧的尴尬局面。曾幾何時,雲米科技作為小米生态鍊企業備受矚目,在資本市場也受到投資者關注,市值也曾超1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智能家居獨角獸企業。然而,今年以來長期低迷,目前市值為1.31億美元,其股價相比曆史高位18.99元,已跌去90%,市值縮水九成。

雲米營收下降,由盈轉虧,這背後主要是小米品牌掃地機器人銷量大幅下降,以及其他品類利潤率擴張調整産品組合所緻。另外,石頭科技、華米科技同樣也面臨增長乏力困局,還要面臨小米選擇退出的風險。已經上市的部分生态鍊企業中,小米在選擇合理價位擇機退出。

在2021年3月16日~2021年6月10日期間,小米旗下金米減持了石頭科技133.33萬股,減持價格在1000元-1344元區間,套現16.5億元。預計在2022年3月18日~2022年9月16日期間,将再減持不超過133.6萬股,按減持公告當天價計算減持金額超8億元。還有包括大幅減持智能電動平衡車九号公司。

最後

繼智能手機後,智能家居、可穿戴裝置與虛拟現實(VR/AR)為核心的消費科技市場前景廣闊。盡管大陸智能家居市場百家争鳴的競争态勢,但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整體來說,在智能家居在這條賽道上,各類玩家們結合自身優勢,推動人們的智慧家庭生活得以實作的同時,也有望收獲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