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驚喜制造者

2022年3月,意大利設計大師加埃塔諾·佩謝開啟了他的全新中國巡展。從up56扶手椅到“人無完人椅”,再到 Pratt椅、Feltri椅,這些令人驚訝的作品首先落地在北京的今日美術館。再多聽幾件展品的名字吧:“惡語傷人台燈”、“環礁湖桌”、“美杜莎咖啡桌”、“疲憊的人櫃子”……佩謝的世界似乎永遠不可能失去對人的觀照,也不會進入一成不變的對成功的重複。時至今日,83歲的佩謝依然在紐約的工作室裡努力創作,帶領年輕的團隊進行新材料實驗。他對展品的選擇及與觀衆的互動方式有着一絲不苟的關注,同時又釋放出濃郁的“老頑童”氣息。在接受VOGUE采訪時,佩謝說自己更像是這次展覽的體驗者。2021年,佩謝在深圳設計互聯的回顧展結束後,從業人員把觀衆的回報發給他,他感慨,那真是一次成功的展覽。“成功,在于我的作品被他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再次诠釋,為中國的觀衆營造了一場全新的視覺體驗,而不是讓大家重複觀看我的作品,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創意是沒有邊界、沒有盡頭的。無論是不是藝術家,每個人都具有無限的創造力。”驚歎于普通觀衆的開放和自由随心,佩謝希望北京的這次展覽同樣不要對動線做明确指引。這裡無疑是忙碌多變的大城市,“觀看這場展覽,就好像在城市中漫遊,沒人喜歡按部就班地跟着既定路線走,大家更享受随自己的感受、心情、漫無目的地在城市中漫遊,不斷發現驚喜的感覺。”是的,自由,大膽,關注過程與表達,看重每一個與作品發生互動的個體,這就是佩謝。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在佩謝的紐約工作室中,

這位“老頑童”興緻勃勃地展示着他正在實驗的新作品和新材料

20世紀50年代末,佩謝在意大利學習建築。他承認,因為不喜歡上學,他那時惹了不少麻煩。“在學校裡,老師總想讓我們學習他們年輕時學的東西,但我很抗拒這個,是以經常跟老師吵得不可開交。記得那時我還跟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意大利現代理性主義建築大師,曾任教于威尼斯建築大學)争吵,我一氣之下跟他說,我幹脆改行吧我不想當建築師了去銀行做一名普通職員好了!當然,後來我們的關系變好了……”佩謝在讀書時就有了很強的反叛意識,比起學習教授們四五十年前所面對的知識,他認為年輕人更需要知道當下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藝術、設計、建築、創意,在佩謝看來,比起站隊将自己歸入某個經典門派,身處這些學科的人更需要時刻保持對世界的新鮮感。時間是有意義的,任何時代也都是有意義的。“要知道這個時代在引領着我們去做什麼,是以學校應該教育學生去了解時代的意義,去尊重、去了解、去诠釋你所處的時代,感受時代的瞬息萬變,這樣才能創造出有趣有價值的作品。”是以,在佩謝後來成為藝術家和設計師後,大衆總能通過他的作品尋找到與時代有關的隐喻。佩謝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具有“流動性”,世間萬物每一周、每一天都在變化,觀察這個時代才可以創造出與時代相關的作品。他關注時事、政治,對一些事也有不滿,但面對我們時他諱莫如深。幸好作品是佩謝最坦誠的聲音,在美學角度之外,他總在作品中藏有端倪,為有心探索的觀者和使用者帶去驚喜。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獨特的設計,獨特的人

或許對于佩謝而言,擁有旺盛的好奇心是他最令人仰望的天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就有很多沖突的想法。我并不是一個條理清晰的人,隻是不斷地探索着外面的世界。”他酷愛旅行,甚至是酷愛流浪。他生于意大利,定居紐約前曾在巴黎、香港等地生活工作。在漫長的旅程中,紐約的落日景象、香港雨水落下的樣子等圖景都被凝固在他的作品中,而那些從他眼前經過的人也是如此。每當旅行到一個新的地方,人們就會問他最想去哪兒?“他們可能以為我會說‘我想去博物館’,而我回答‘我想去超市’。在當地市場,佩謝總是饒有興味地觀察人群,聽人們怎麼說話,看他們如何穿衣打扮,看他們為哪些東西花了大錢。“因為人類的行為是時代賦予的”佩謝說。時代變換不停,“唯有好奇心能讓人主動接受不同,欣喜地迎接不一樣的每一天。60年代,年輕的佩謝去蘇聯旅行,因為人們說那裡是小提琴的天堂。可當我好不容易去到了那裡後,發現事實并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以回到意大利,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都是一樣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從來都不是一樣的,我們的國家地處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氣候,當我們這裡晴空萬裡時,别的地方可能烏雲密布。于是,我想既然每個地區的特質都不同,那為什麼所有的家具都要是一樣的?我們擁有可以發展原創的技術,不應該一味地複制。從那時起,我隻想做原創的、獨特的、藝術的設計。”佩謝說。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在生活裡,佩謝會因為喜歡一間餐廳的食物而反複光顧那裡,但無法過重複的日子,因為這會讓他感覺“好像一輩子裡你隻活了一天”。這就是佩謝不斷在設計中嘗試新材料、新方法、新形态的原因。佩謝廣為人知的作品多以聚氨酯樹脂、混凝紙漿、聚氨酯泡沫、環氧樹脂為原材料,著名的Feltri椅甚至采取将厚毛氈浸透在液體樹脂中,通過控制浸泡時長使同一片材料擁有不同硬度的方式制造而成。“超前”,人們常常用這個詞标注佩謝。旦佩謝認為這再正常不過。現在,我們穿着适合當下時代的衣服,搭乘飛機、火車遊曆世界各地,而材料之于佩謝也遵循着同樣的邏輯:創作當跟随時代。“我的創作是真摯的,選的材料都來自我所處的這個時代,都是21世紀很常用的材料。如果我用鐵,那就像在用三千多年前的材料工作。”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佩謝的創作總是選取當下的材料,他也總是希望去嘗試新材料、新方法、新形态。他的工作室就像一個實驗室,充滿了令人新奇與興奮的東西。

在佩謝涉足設計領域的20世紀60年代,家具的概念更多地停留在功能性和實用性上,但這不符合佩謝的理想。“我不喜歡‘啞巴’物件,建築也好,家具也好,應該是可以跟人交流的,這就需要賦予它們可視的形态。是以我設計的椅子有些像人,有些像昆蟲,它們有性格有各種不同的形态。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的作品,甚至喜歡我作品的人也許隻是一小部分,但我依然很開心我的作品可以跟這一小部分人實作交流。”在佩謝的觀察裡,過去的生産并不是為了“人”存在的,是以産出的物件沒有特點。他想成為為“人”創作的設計師和藝術家,而人體的具體形象就非常值得關注。“當我畫草圖的時候,我發現人們喜歡與他們有共鳴的形象,物品和人本身會立刻産生關聯。”是以,Crosby兒童椅上出現了代表快樂的笑臉,而2018年的作品美杜莎咖啡桌則通過重制美杜莎的形象映射無法包容異己的外部世界。為B&B Italia創作的Up56扶手椅誕生于60年代,佩謝使用女性曲線、鎖鍊等意象表達他對女性被束縛、被男權社會壓迫的現狀的關切。佩謝認為,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曆史時期“獨特”會成為一種促進大家交流的視覺語言,無論是在建築、設計,還是藝術領域。相比站在一棟建築面前評論好看或者不好看,佩謝更希望自己的創作,或四周湧現的詩歌、書籍、音樂,可以因獨特和具有交流性為人們帶來思考。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想要讀懂Gaetano Pesce?這些秘密你不得不知……

無邊無界

提到佩謝的作品,Pratt系列椅子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從Pratt 1号到9号的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藝術實驗,通過調整樹脂材質中的化學比例,椅子從“1”到“9”逐漸變硬;1号椅柔軟到無法站立,9号卻因為太過硬質,失去了在序列中階段性存在的實用價值。佩謝這樣看待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如果在擁有功能性和品質的基礎上,賦予其我們不常提及的屬性,比如宗教、生理學、政治等,就拓寬了設計和藝術的邊界,設計就變成了藝術。剛進入設計圈時,佩謝的一位女性友人建議他去思考,設計到底是設計本身,還是可以被我們改變的東西?佩謝長達五十餘年的實踐,顯然充分回答了那位友人的發問。他的作品内涵是如此豐富,感情充沛,同時非常赤誠。在佩謝看來,傳統藝術正在逐漸消亡,那些屬于過去的浪漫已經被封存在了博物館裡,而設計則在不斷被生産,不斷走進人們的生活。

在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看來,佩謝無疑就是一位藝術家,他的藝術品非常出色,也足夠有深度。在溝通展覽的過程中,張然對佩謝那旺盛的精力極為印象深刻。盡管隔着螢幕,當講述設計到激動處,佩謝總會閉上眼,沉浸在對過程和細節的回憶中。和他的作品一樣,佩謝本人也是個“很強烈”同時幽默童真的人。那些超前的探索,或略帶脾氣的挑戰,都源自一顆赤子之心。張然還記得,在早年威尼斯的一次展覽中,市長力邀佩謝出席開幕式,但正巧他生病了,又認為自己的作品足以表達一切,他本人的言說并不重要,于是他委托朋友釋出死亡聲明,用詐死逃避出席,從這一舉動足見佩謝的大膽和戲谑。

此次,佩謝和其工作室還為展覽的部分作品設計了半透明的帷幕,隐藏一部分視覺,為展覽的呈現增添豐富的層次。佩謝也帶來了自己經典的魚形樹脂邀請函(因為“佩謝”在意大利語中是“魚”的意思)……種種巧思在今日美術館的大力支援下得以實作,都是希望能引發觀衆與作品更深層次、更直接、更有趣味的互動。諸多建築手稿也将同時展出,張然看過後說,佩謝的那些設想實在太天馬行空了。而在另一端的紐約,佩謝在采訪的最後暢想了未來。他在期待,或許有朝一日,他夢想中的建築項目“Pluralist Tower”可以真的落地。在那座塔上,每位建築師都可以認領塔的其中一層進行創作,最終這座塔從遠處看每一層都不一樣。“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才構成了溝通與交流,這是民主。在我的概念中,民主就是保護多樣性,但是到現在都沒有公司或承包商可以接這個項目。試想一下,也許未來在中國會有公司可以幫助我實作它吧。”佩謝笑着說。

攝影:Laurie Bartley

撰文:闫夏

編輯:張靜 Mia Zhan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