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殘硯

青未了|殘硯

殘 硯

文|吳亮汝

故鄉老友送我一方硯台,素面,無雕工。我搞過幾年文物,對收藏知識略知一二,經初步簽定,是一方端硯。可惜底部一側有殘。

端硯,産于廣東端州。唐代詩人李賀在《楊生青花紫石硯歌》中寫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也許在他看來,端硯的最好石材,應來之于雲霧缭繞的高山之上。其實不然,端硯的最好石材,來之于端溪斧柯山下的水坑岩。水坑岩的開采十分艱難,必須秋冬水降,将坑水排出,方可開采。有文雲:“千夫挽绠,百夫運斤,膏火下缒,以取斯珍”。端硯為全國十大名硯之首,上品有金絲線,火捺紋。此硯雖非上品,我卻十分珍愛。可美中不足,如何處理?

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我便用舊報紙将硯台包好,前去找老友劉喦先生。劉喦先生是膠東頗有影響的民間藝術家。他不僅擅長繪畫、書法、剪紙、雕刻,對吹拉唱彈亦無師自通。八十年代初,他曾患過絕症——胃癌,因豁達樂觀,醉心于繪畫、書法、剪紙創作,竟不治自愈。故鄉文友孫瑞曾撰文報道過他的感人事迹,我與劉喦先生是在他大病初愈後認識的。當時,我剛接手文物工作不久。一天,他來到文物管理站,遍觀站裡的文物字畫後,便自報家門,與我攀談起來。我們一起談曆史,談文學。談繪畫書法,好不快哉!自此,我們經常見面,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三年後,因為一種無法說清的原因,我被下調到萊陽北鄉西留糧管所工作。九年之後,又因為春雪公司的建立,需要大批員工,我才如願以償,重返萊陽縣城。經與友人打聽,始知劉喦老先生亦從鄉下來到城裡,在東山錫鑲茶壺廠做守門人。自此,每當星期天節假日,我總要抽空找他閑聊。

來到劉喦先生的工作住處。一番寒喧後,我便将硯台從書兜裡掏出,讓他品賞。他戴上老花眼鏡仔細端祥後。笑道:“不錯,是方端硯”,我指了指底部“可惜有點殘”。他略一沉吟“有點殘怕啥,我會讓他殘上又殘,殘成一件真正的藝術品”。我忙問:“您如何讓它殘上又殘”?他大手一揮,霸氣地說:“此事你别多問,十天後來拿東西,自然會明白”。

十天之後,我惴惴不安地來到劉喦先生的居處,見他正忙着剪紙。我笑問:“老先生,又在忙着剪啥?”他放下手中的剪刀,一邊為我泡茶,一邊笑道:“前些日子,你帶兒子來玩,他叫我蝴蝶爺爺,我不能光擔個虛名,我用舊挂曆剪幾隻蝴蝶給他,好留個念想”,我湊近細瞧,見那幾隻蝴蝶,漂亮極了。它們好象剛從春天的原野飛來,翅膀上帶着沁人的花香。我笑道:“我代表我兒子謝謝你”。他道:“謝什麼?認識你們父子,是我三生有幸”……他一邊倒茶水,一邊問道:“是不是挂念着那方硯台?”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轉身從抽屜裡取出硯台,遞到了我手上。

我接過一看,驚呆了,隻見殘缺處已鑿出了一條兩側貫通的通涵。通涵的上面雕有拾階而上的石橋、護欄。這一側,有挑柴的樵夫,有騎驢登階的遊人。另一側,是打傘過橋的女郎,及空手相随的旅伴。而在硯台的兩端,又刻有一付氣度恢宏的對聯:山嶽氣度,雲水襟懷。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在硯台的背面刻有三個飽滿有力的大字:古橋硯……我一邊欣賞,一邊啧啧稱贊:“太好了,經過你的精心設計雕琢,它真的變成了一件人見人愛的藝術品。”他得意的言道:“雕蟲小技,不足道哉。”又謙遜地說:“多提寶貴意見。”……

回到家中,我用綠色廣告色将雕刻處塗抹過,再用濕布擦過,使雕刻處更加鮮亮醒目。我珍愛不已,反複把玩。後将它放到書架中間的博古架上,讀書寫作累了,總愛來到書架前深情仰望,我覺得它不僅是一方硯台,一件藝術品,更是我與劉喦先生友誼的象征。我經常用“山嶽氣度,雲水襟懷”的名句鞭策自己,要永遠做一個心胸曠達、志趣高遠的君子!而不要做苟苟且且的庸人、小人。夜深人靜,我仿佛聽到石橋下潺潺的流水聲,和水鳥的鳴叫……

幾年後,我的長詩《孝子峰》要出版,想搞幾幅插圖增光添彩。我找到劉喦先生,他不提一個錢字,欣然答應了。不出半個月,十幾幅生動有趣的插圖便送到了我面前。長詩出版後,不少詩友、文友、工友贊歎道:“詩配畫,相得益彰,妙!”

又過了二年之後,我内退後到東古城鋼材貨場做守夜之人。在一個春雨潇潇的夜晚,我想到劉喦先生的人品、藝品,想到他對我一次次無私的幫助,不覺心頭湧起一層層熱浪。我執筆為他寫下了一首古風體詩《神剪》。全詩如下:

神 剪

——給民間老藝人劉喦先生

儒林之泊有儒生,

身長自稱隆準公。

大難無恙稱壽喦,

山水常寄逍遙情。

愛在鄉土深根紮,

慧接九竅藝海通。

凡剪一把人稱奇,

裁得村野萬象生。

殘雪猶存臘梅笑,

嫩蕊初放蝶有情。

牛背橫吹人望月,

土台誰家唱包公?

我與先生相交久,

老少深結忘年情。

硯殘巧鑿古橋渡,

水夢繞梁聞荷風。

長詩待版君先讀,

老鳳喜聆雛鳳鳴。

不辭艱辛張張繪,

倦眼幾度對寒星。

名播齊魯心不傲,

謙謙頗具長者風。

家貧卻藏和氏壁,

千金不售是丹青。

詩寫好後,我來到詩友趙松枝的居處,他幫助稍加斧正後,便揮毫潑墨形成長條書法,送給了劉先生。他的老臉笑成一朵花。

舉家移居牟平海濱,已有十餘載。回故鄉辦事,隻要不是特忙,我總要抽空去看望一下劉老先生。有時,我們會到附近的酒館小酌。他牙口不好,我們常吃的飯菜,是麻婆豆腐,小籠包……他不勝酒力,一杯啤酒下肚,臉紅得像關公。近些日子,聽友人說,他已葉落歸根,回到了他的故鄉儒林泊村。不知身體可否安好,他大概已有九十餘歲高齡了吧……

作于二〇二二. 三.三

作者簡介:吳亮汝,山東萊陽人,中國當代詩人,原名吳雲進。高中畢業。系中國詩歌家學會會員。1971年入伍,1979年轉業,先後從事過落實政策、文物、糧管、企業人事政工工作。自1971年開始詩歌等文體創作,先後在《詩刊》《詩選刊》《解放軍歌曲》《詩潮》《福建文學》《山東文學》《膠東文學》《世界詩人》《葡萄園詩刊》《大風筝》《新樂府》等刊物上,發表詩歌、歌曲、故事、散文、詩評五百餘(篇)首,作品多次入選各種選集并獲獎。特别《海姑娘》一詩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朗誦多次播出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後入選中央戲劇學院國文教材。并創作出版長篇神話詩《孝子峰》,該書得到著名作家峻青、青年詩人張智及廣大文友、工友的好評。部分詩作被英譯後傳播到海外,其中《鬼城》《染》《五月的挽歌》得到英國詩人約翰.米塞特的書信贊譽。2012年,組詩《遠方的感動》被《山東文學》重磅推介,《詩與坦克》2017年被《世界詩人》推薦為:中國上榜好詩。

青未了|殘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膠東散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