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在俗世生活中洞見自己——讀季羨林《人間歲月長》

有人說,人生最好的狀态就是活得坦蕩、真實、清醒。但是面對世俗的誘惑,我們往往更容易陷入彷徨焦慮的狀态。而季羨林先生的這本《人間歲月長》,恰似緻予彷徨者的禮物,能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俗世中洞見自己、洞悉心靈,時刻保持清醒。

季羨林,山東聊城人,國際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等。除學者身份外,季羨林先生前後八十餘年散文創作曆程,不僅積累了數以百萬計的文字,也為世人留下了近百年的人生感悟。其中,《我的童年》《賦得永久的悔》《夾竹桃》等名篇佳作還被選入教科書和中聯考試卷,在中外讀者中享有極高盛名。

《人間歲月長》全書共分六輯,分别是憶初心、懷師友、花解語、長歌行、幽夢記和有所思。季羨林先生用他近百年的人生感悟,為我們撥開彷徨的迷霧,與我們談成功與壓力,話懷舊與喜悅。季羨林先生的筆調深邃與優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情懷兼具,字裡行間透射出诙諧智慧的啟迪。

文化|在俗世生活中洞見自己——讀季羨林《人間歲月長》

其中,在篇首憶初心那一輯《月是故鄉明》裡,季羨林先生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裡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裡,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然而,每值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曆。月是故鄉明,我怅望南天,心飛向故裡。

還有,在懷師友那一輯《悼念沈從文先生》中,季羨林先生對生死更有一種洞明通達的感悟。他說:有生必有死,是大自然的規律。我知道,這個規律是違抗不得的,我也從來沒有想去違抗。這一點,我很清楚。但是,生離死别,我又不能無動于衷。古人雲:太上忘情。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步。我自謂身體尚頗硬朗,并不服老。然而,曾幾何時,宛如黃粱一夢,自己已接近耄耋之年。許多可敬可愛的師友相繼離我而去。此情此景,焉能忘情?

季羨林先生的文章告訴我們: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隻有學會正視它,坦然地面對它,才能找到生命的支點,即使遇見再使人彷徨的環境,我們都能通達從容地去面對。

在書中,這種樸實的感悟與靈秀唯美的金句比比皆是。有人說,這本《人間歲月長》就是季羨林先生送給仿徨者的禮物,能讓我們在俗世中活得更加坦蕩、真實,洞見自己;在生命的幽暗處也能觸摸到屬于自己的光。

文化|在俗世生活中洞見自己——讀季羨林《人間歲月長》

來源:各界導報老友周刊·文化版

作者:孫立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