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智能汽車

轉自:新智駕

美國的道路有多堵?據Inrix 2019資料,全球最堵的十個城市,有五個在美國。尤其是洛杉矶,可謂“添堵”屆的巅峰,曾連續六年“榮登”世界最堵城市之首。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1:加州高峰期路段實況

或許是被堵煩了,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推特感慨:堵車問題簡直是“終極boss之戰”,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類也無法戰勝繁忙的交通。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2:馬斯克社交媒體

事實上,這并不是馬斯克首次和路況“結仇”。早在2016年,他便在一次塞車時“口吐芬芳”,稱“堵車要把我逼瘋了,我要修一條隧道,現在就要開始挖!” 于是,世界上便多了一個專門挖隧道公司—— 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3:馬斯克對隧道的設想

而這次,馬斯克給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特斯拉或許應該制造一款可以連接配接傳統交通燈的人工智能視覺裝置。”他還進一步補充道,該裝置可以隻檢視交通情況,并使吞吐量自動最大化。最後馬斯克略帶欣慰地總結“自動駕駛汽車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堵車問題,而你不必再親自體驗這樣的痛苦”。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4:馬斯克社交媒體

推文一出,圍觀群衆紛紛猜測:單車智能的翹楚——特斯拉也要開啟車路協同新紀元了?

實然,單車智能如果要實作L4級别以上的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可能會面臨造車單價過高的問題。畢竟每輛車都需配備高精度傳感器,成本的關卡對L4車輛市場滲透率會造成一定限制。

而且單車智能路線的L4還面臨着安全性、ODD限制等挑戰。是以,車路協同或許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重要轉機。

如果特斯拉能以車端的智能+ 路端的智能互相結合,不失為進階别自動駕駛的另一種出路。隻是,我們最終能否看到特斯拉“AI紅綠燈”,還是個問号。

自動駕駛,利弊并行

馬斯克一直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讓交通狀況變得更糟。“自動駕駛汽車将把車流量放大到近乎瘋狂,因為你感受不到自己開車的痛苦。”

這個邏輯十分通順,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使出行變得更加簡單,即使無法開車的人也能實作“自由出行”,這将導緻車流量大幅度增加。

雖然自動駕駛會增加交通量,但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會減少“幽靈塞車”的現象,這是司機們最反感的路況之一。

“幽靈塞車”是一種奇妙的交通現象。在擁擠的公路上,很可能僅僅由于某個司機急刹車、突然變道或者超車,造成短暫的停頓,就會在這輛車的後方引發一連串的停頓,就像撞上幽靈一樣發生了堵車。哪怕第一輛車停下來後隻需要2秒鐘就能啟動,可到最後的汽車啟動時,所需的時間就要幾十分鐘了。

研究顯示,如果處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上,那麼一名新手司機的急刹車就可能引發一場“交通海嘯”,受影響的路段可長達80公裡。對此,有特斯拉的粉絲表示,是時候讓FSD站出來了。

對于自家AI,馬斯克從來都是不吝贊美,“世界上最好的AI軟體工程師都有意識到,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有多先進。”今年1月,馬斯克就聲稱,特斯拉在一年前推出的完全自動駕駛(FSD)Beta 版軟體之後,參與該項目的車輛未發生過任何車禍。

FSD Beta被設計為遵循道路規則。當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主流時,它們或許會比人類更“守規矩”,開車技術更娴熟,幽靈塞車的情況也會是以大大減少。

馬斯克之前曾宣布,Beta 10.12版預計将于3月11日在加拿大釋出。2月27日,特斯拉已正式在加拿大市場推出 FSD(Full self-driving)Beta測試版,這是除美國外,第一個允許特斯拉FSD落地的市場。

Youtuber部落客WholeMarsBlog一個月前釋出過了特斯拉FSD Beta 10. 8.1 的測試視訊。視訊中,特斯拉汽車在開啟FSD後,宛如一個車技出衆又彬彬有禮的老司機,在狹窄的城市道路上穿梭自如。

但在車輛流暢的自動駕駛行程中,也有不可忽略的弱點。比如,在之前FSD Beta的測試中,車輛以 15 mph的速度右轉通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竟毫無預兆地撞上了自行車道的保護柱。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5:FSD beta開啟狀态下車輛撞上護柱

無獨有偶,一輛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狀态下,遇到綠燈照例右轉後,險些撞到一位即将過馬路的行人。行人看到車輛之後停下腳步,雖然特斯拉也随即減速,但減速時已經壓過斑馬線的大半部分。

馬斯克:我想試試“AI紅綠燈”

圖注:車輛險些與行人發生碰撞

專家們認為,這些問題并不容易解決,修補一個問題可能會造成新的複雜性。

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隻能說,全自動駕駛,任重而道遠。

參考連結:

1.https://www.teslarati.com/tesla-self-driving-cars-will-amplify-traffic-elon-musk/

2.https://auto.sina.com.cn/jishu/2022-01-18/detail-ikyamrmz5826484.shtml

3.https://auto.sina.com.cn/news/hy/2022-03-07/detail-imcwipih7047080.shtml

本文系授權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硬科技立場。

硬科技

在這裡看見、讀懂和連接配接硬科技。聚焦光電晶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産業,依托智慧芽獨特的科技情報資料優勢,讓讀者看見技術趨勢,讀懂硬科技産業,連接配接創新未來。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