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與朝中各部大臣最明顯的差別,是與皇族一樣生而貴族。各級官員隻是士族,天下莘莘學子則屬于寒族,也叫寒門學子。三個等級注定三方有着巨大的身份鴻溝難以跨越。
賈政的門生傅試一門心思将妹妹傅秋芳癡心妄想與賈家聯姻,就源于“攀權附貴”。他的“附貴”是真正想要依附于貴族,而不隻是權力。

閑言少叙,賈家既然是貴族,就有貴族的底蘊和追求。他們的品味文化,最基本的展現就是奴才們的名字。
賈家的奴才,最熟悉的是丫頭,她們的名字有雅有俗,都不固定。
比方花襲人在賈母房中叫珍珠,到了賈寶玉房中叫襲人。老一輩時還有富貴氣象,到了小一輩都是文化展現了。
相同的還有紫鵑曾叫鹦哥,改名為紫鵑。而晴雯、雪雁等丫頭無疑也都改過名字。因主人而變得文采斐然,是賈家進步的展現。
細數賈家奴才的名字,有着明顯的“文明”變化。
第一代的奴才叫“焦大”,就是焦老大的意思,沒有名字。與之對應的還有賴大、賴二。
他們應該有名字,但稱呼上習慣如此,也表明最初的主人不太注重這些細節。随分就時,比較随便。
當然,焦大的名字是“驕狂自大”的諧音,主要是借焦大影射賈家驕狂自大被皇帝忌憚和厭棄的原因。
賴大、賴二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奴才之間,比焦大矮一輩。賈家對他們也是尊敬,賈寶玉見到賴大都要站起來行晚輩禮。當然他們自己認為與賈寶玉是同輩。這是尊敬了。
第三代的奴才是吳新登、戴良、錢華、單大良、賴尚榮等,這些人的名字大多具有伏筆影射的寓意,但往往與“依附”“良心”有關。證明這些人與賈家主人起了異心。
他們名字各有意趣,比之焦大、賴大、賴二要進步得多。
第四代奴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興兒、隆兒、昭兒、喜兒、壽兒,是賈珍、賈琏的小厮,名字與主人一樣比較俗氣。
而茗煙、焙茗,鋤藥、引泉、掃花、挑雲、伴鶴都是賈寶玉的小厮,名字則都是一派文化氣息。
看賈珍、賈琏與賈寶玉的小厮名字,就知道俗與雅的分界。
賈寶玉代表了文明的進步,他日後當家,就算功不成名不就,賈家也會步入文化隊伍。而賈珍、賈琏則是俗氣。對應的還有王熙鳳的平兒、豐兒。
不過,賈寶玉的奴才不隻是“雅”也有俗的。比如四兒,其實是巧合取名。而李貴是賈寶玉奶母李嬷嬷的兒子,“貴”字返祖,頗有創業之處的迹象。
不光如此,賈寶玉的常随還有王夫人的陪房之後,比如王榮、張若錦、趙亦華、錢啟、周瑞等人。
這些人代表了“王家”的追求,基本還集中在“榮華富貴”的吉祥寓意之上,反而與末代賈家窮下來的賈珍、賈琏的追求相同,都要富貴。
從這些奴才的名字,能夠充分反映出兩個問題。
一,賈家到了第四代、第五代時,族人素質出現了分化。
如賈珍、賈琏等人,又開始追求榮華富貴等世俗名利。
如賈寶玉、賈探春等人,則更多追求文化的長久。
賈珍、賈琏為代表的嫡長堕落追求,也是賈家末世的展現。
賈寶玉、賈蘭為代表的二房,煥發出文化的基因,是未來重生的根本。
二,王家出身的奴才,名字中的榮華富貴追求,包括王熙鳳的陪房來旺、來喜等,展現出的是王家對名利的執着和追求。
王家通過聯姻而崛起,王夫人嫁給賈政,不但換來了主政榮國府,更為王子騰換得賈家傳給的京營節度使一職。掌控京營就掌握了京師的安全。
賈家之前一直掌控京營,本想交給王子騰後,由四大家族内部變相控制。不想王子騰在新皇帝登基不久,竟然“交出”京營節度使,換來了九省統制的擢升,王家是以而平步青雲。
賈家萬萬沒想到被王家“背叛”失去京營,再也無力與皇帝形成“平衡”,被踢出權力中心。
王家就像甄士隐的嶽父封肅一樣,算計了“女婿”,不顧賈家死活自己獲利。他們見利忘義通過奴才們的名字,也展現出來。
奴才們的名字,很多都能展現出主人的“追求”。就像王夫人的丫頭金钏兒、玉钏兒,就是呈現金玉良姻,以及對富貴的孜孜以求,與王家思想一以貫之。
而王夫人攆走金钏兒,留下玉钏兒給賈寶玉做妾,也預示林黛玉最終離開賈家,黛死钗嫁的結局。
文|君箋雅侃紅樓
還請幫忙點贊、收藏,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