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汀
●青年作家,詩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布克村信劄》,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說集《所有的風隻向她們吹》《中國奇譚》《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麼》,詩集《我為這人間操碎了心》等。
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吊腳樓
——霍香結小說閱讀劄記
1
近日讀霍香結的最新長篇《日冕》(節選《十月·長篇小說》2022年1期),讓我有機會重新回顧他之前的兩部作品《靈的編年史》和《銅座全集》。我有頗多淩亂的閱讀感受,但一時無力将它們捏合為一個整體,思來想去,便以投機的實用主義從中揀出三個和“樓”有關的詞語——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吊腳樓,作為了解的一種可能。我同樣無力給出為什麼是它們以及它們如何構成對零散感受的總括,隻是提供一種感覺和印象,其唯一可取之處對真切閱讀體驗的忠實。
難道不可以說,真切的閱讀體驗應該先于所有理論的闡釋嗎?何況,在我看來,霍香結的小說在本質上是拒絕闡釋的,再極端一點,對當下語境中的一般的讀者和評論家而言,它甚至拒絕被閱讀的。他的故事節奏是當下的、有速度的,而他的語言卻又是透明而黏稠的(讓人想起膠水),也就是某種滞澀,張力形成障礙,阻止讀者過度深入文本内部。在如今這樣以聲色奪取人耳目、靠情節曲折動人心魄的語境中,它不承諾提供任何閱讀的快感,無論是在修辭方面還是故事方面,盡管它具備非常多精彩的表述,情節上的縱橫捭阖也比比皆是;但是你又必須承認,這種拒絕本身在當下的文學環境裡恰恰構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學性。這不是悖論,是現實之一種。
2
關于《靈的編年史》,我會武斷地對應為一座“空中樓閣”,他虛構了一個國度,一種文明,一部史書,那如同首尾相連、前後吞噬的蛇一樣的結構——有關故事的正讀和倒讀,倒也是正,這種話無需重提——本身并未超脫“形式就是内容”這一現代的文學書寫和了解方式,但是《靈的編年史》走得更遠,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經觸及邊界。形式一旦到了極緻狀态,它便不僅僅是内容,它還有了方法論的可能。
小說終究是虛構,無論作者以如何言之鑿鑿的口吻來叙述,無論其形式如何進行枯燥的知識化,它仍然是虛構,隻有虛構才能在自身中孕育小說的本義:誕生即存在。也就是說,自被寫下那一刻起,所有虛構的故事都變成一種實體——文字,情節,知識,感受,或者經驗。是以,空中樓閣也是樓閣,它和那實際存在但我們始終未曾到達的樓閣一樣發揮着效用。
3
那麼,《銅座全集》就必須是“海市蜃樓”。這是一項更浩大的辯證工程,所謂銅座——作者故鄉湯錯的變音——自有其現實基礎,但整部書七十餘萬字最終仍指向一種虛構,因為,霍香結所寫的從來不是有關一塊鄉土的“故事”,不論是本雅明意義上的,還是熱奈特意義上的,他所寫的都是“事”,事和故事,恰是小說這枚硬币的兩面,它們共存一體,但永不見面。
這也是海市蜃樓的真谛,它以真作假,又以假為真。
閱讀《銅座全集》的過程裡,我幾次想起本雅明沒有最終完成的巨著《拱廊計劃》,據說那是全部由“引文”所構成的書,無數話語和思想、事件、材料并置在同一個文本中。以此來看的話,《銅座全集》是一個事無巨細的陳列館,收集着燙錯這個地方的曆史、地理、人類學、田野調查等衆多學科留下的殘片,仿佛後世人通過考古挖掘而得到的曆史剩餘,這些剩餘被銜接在一起,但是,就像人們所創造的拼圖遊戲,一個方形的木塊有無數種拼湊的可能,但原圖隻有一種。另一個比照是,猶如當下正在遠方進行的戰争,那些難民在離開家園的一刻,小小的行李箱裡最必須裝的是什麼?護照,現金,還是充滿記憶和感情的小物件?《銅座全集》就是這個行李箱,裝滿了霍香結要從燙錯帶走的事物,以及附着在這些事物上的知識、認知和情感。
這些都是障眼法,好在人們執着于障眼法,對幻術背後的真實并不敢興趣,正如在所有的叙事中,人們都沉溺于海市蜃樓,而不是那座真實的城池。
4
但是,《日冕》并不能直接對應吊腳樓,它隻是吊腳樓的支柱。
這一次,霍香結從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回到地面,借用莫家的家族史來梳理、處理近現代的中國史。我在《日冕》中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五四時期巴金的“家春秋”的啟蒙倒影,我嗅到了莫言《豐乳肥臀》的肉體氣息,我感覺到了陳忠實《白鹿原》家祠的陰冷氛圍。即便沒有“影響的交流”,任何後來者都無法回避自己的作品,必然處在某種鍊條的某處。
重要的是溢出這個鍊條的那部分,是結構,語言,聲調,以及它們所構成的文本與現實世界及既有文本之間的關系。是以,《日冕》的意義隻有置身霍香結的全部寫作系統中,才能顯現出來,作為一個必要而不充分的部分,《日冕》襯托着前兩部作品的特性。如果前兩作因其特異性而可比拟為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那《日冕》便是為了支撐它們而立起的一根柱子——亦可以更形象地以莫家圍子類似的吊腳樓為喻,但同時,霍香結便把自己置于一種危險的境地,那就是,他試圖把空中樓閣拉下地面,試圖把海市蜃樓化為真實之城。
5
在霍香結的小說裡,所有的隐喻都是明喻,所有的象征都是表征,這并非是詞語的遊戲,而是我們進入後現代(似乎可以這麼說了)以來,終于通過反向的操作擺脫了現代的思想方法,那是卡夫卡、貝克特等一衆偉大作家所提供給我們的,是我們一直以來所信賴的安全溫暖的囹圄,同時也是束縛。現代主義的緊身褲,已經越來越難以承受我們日漸肥胖的肉身。現在,尤其是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我們隻能反向而行,進入了象征的内部,我們就是喻體,生存就是比喻這行為本身。
很多現代派繪畫裡那些毫無規律的墨點到底在表達什麼?它們需要一整部藝術史來闡釋,這是現代藝術最顯在的存在方式——依賴闡釋獲得價值。現代生活同時還有另一種方式,是反過來的,闡釋先于作品而存在。霍香結的作品可能是這種闡釋本身,它們如此繁複地指向一副極其簡單的畫面,那是不可見的畫面,甚至不存在的畫面,但并非是無意義的。
對作為讀者的我來說,霍香結通過創作對小說的闡釋而寫出了小說。也可以說,從這個意義上我根本無法了解他的小說,我隻能把他的小說看作是某種事物(非文本的事物),然後通過這一事物和其所存在的世界之間的關系來認識它。我必須永遠保持一個在外部的非客觀視角,否則就會陷入他的文本泥潭,它粘滞、含混、多義。我仔細翻閱了他的一些創作談和訪談,他能夠用很簡潔的話表明自己在幹什麼,在他那裡,思考和文本有着一條必然的邏輯,但是在讀者這裡,這條邏輯是時隐時現的,至少是在不斷變化的。是以,對于霍香結的小說,最好不要去解釋和了解,隻需要去讀。
我無意将霍香結的小說認定為一種新的文學樣态,盡管它和同時代的作品相比,的确是異質的、另類的。我們處在一個自身尚無法全部認識的現實中,那些遵循傳統和日常的文學表述,跟那些特立獨行甚至冒險的表述,享有同樣的地位——有效性的判斷,隻能交給後來者。又或者,在一個并不久遠的未來,前述的一切都可能成為非必要之物,就像我們這個時代所挖掘出來的遠古石器,無論多麼令人震驚,都隻能是有關過去的證明,既不會改變現在,也不會迎向未來。
目錄
2022-2《十月》
中篇小說
他人的房間/005 鐘求是
小豆包的江湖/027 古 宇
鳳舞/067 程 青
狩獵/128 孟小書
金雪花的塵世浮生/145 蘇蘭朵
短篇小說
婚 禮/059 李 晁
周年忌日/163 陶麗群
小說新幹線
去海口(短篇)/196 丁小甯
月光(短篇)/206 丁小甯
臉與自我(創作談)/213 丁小甯
出道便是希望(評介)/215 孟繁華
散 文
自呂梁而下/108 李敬澤
贅物記/173 葉淺韻
話語與長河/187 張羊羊
大地之事
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三篇)/113 半 夏
荒野啟示錄/121 劉東黎
讀與被讀
《神曲》:神聖的喜劇/051 劉文飛
器官列傳
那丢不盡的臉啦/092 敬文東
詩 歌
野生動物園/217 江 離
晨鳥與葵花/220 田 禾
昆侖及其他/223 郭建強
人間十影/226 周慶榮
春天,現在輪到你來表達/230 張洪波
桉樹與河流/232 百定安
新時代·鼋頭渚小輯/234 宗仁發 龐餘亮 張洪波 育邦 哨兵 成秀虎 盧文麗 中海 張曉雪 龔璇 任白 王明法 王學芯
藝 術
封 面 燃燒 邱丹丹
封 二 親子遊戲 邱丹丹
封 三 上樓 邱丹丹
封面設計趙平宇
篇名題字崔曼莉
▼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