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01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寫道:

“我不再裝模作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甯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不在乎有沒有朋友。這,或許是一種曆練,或許是一種成熟。總而言之,歲月帶給我們的,隻能是“薄情”的頓悟。

回想起以往那個跟風合群的自己,就感覺到好笑,明明别人對我毫無感情,為什麼我還要用熱臉去貼别人的冷屁股呢?

一句話,不過是自己太傻太天真罷了。

人生本就艱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逢迎别人呢?沒必要。活在逢場作戲的日子裡,就跟戴上了面具生活一樣,非但沒有活出真正的自己,還成為了别人的附庸。

到了50歲後,我們不妨逼自己一把,摘下那戴在臉上多年的面具,舍棄沒必要的朋友,進而選擇“獨處”的人生。那,或許才是正道。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02

人,隻會在曆經滄桑中,認識到人性的真相。

知乎上有這麼一句話:“越是經曆,越是明白世道的虛僞。”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們都認為合群最好,是以我們都選擇去合群,絲毫沒有想過自己适不适合這個圈子。最後,我們越活越糊塗。

在圈子中呆了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這個圈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裡面存在的,都不過是一些逢場作戲的陌生人罷了。

平時吃喝玩樂的時候,你我還會搭搭肩膀稱兄道弟。可是,當遇到某些事兒的時候,其實誰都會“人間蒸發”。這,就是現實。

無論你認識了多少朋友,隻要沒有感情基礎,那他們都不過是一些“虛僞”的過客而已,有沒有,貌似問題都不大。

他的朋友比較多,不見得他就能活得很幸福,該被朋友算計的時候,依舊被朋友算計。該被朋友背叛的時候,依舊被朋友背叛。

反之,你的朋友比較少,那你也不見得活得不幸。有些時候,你有着充足的自由以及可利用的時間,那你就能潇灑地活在當下,比合群的人幸福多了。

一群人相處,不過是互相欺騙而已,毫無意義。唯有一個人獨處,那才是修身養性、擁抱美好生活的開始。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03

人過五十,不妨學會“獨處”。

有這麼一個案例。

一位經常應酬的經理,逐漸覺得酒桌上的人脈也就那樣,毫無意義可言。是以,他越活越抑郁,也不想跟太多人打交道。

後來,他跟做心理醫生的朋友說了自己的心事,問朋友該如何是好。

這位朋友回了他一句:“在酒桌上,你是真的快樂嗎?”

就是這個問題,讓經理沉思了起來,随後他說:“我已經應酬了十幾二十年了,早已變得麻木,那些大老闆和客戶也見過許多了,都不過是些山水相逢的過客而已,不見得能處得多快樂。”

朋友繼續回應:“既然你跟他們相處也不會快樂,那你為什麼要抑郁呢?我看你,就是走不出已然封閉的心靈世界。”

後來,這位經理也減少了應酬的次數,而是将應酬的時間拿去閱讀或者運動,遇到長假期的時候還去旅行,反正越活越潇灑。

如今這位經理已經52歲了,早已退居二線,一門心思為了自己而活,整天搗鼓書法詩詞。

在他看來,做人,還是學會“獨處”比較好。甯願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也不要拉着臉去逢迎别人。自由,才是中年人的追求。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04

獨處,那是歲月帶給我們的成熟。

亞裡士多德認為,離群索居的人,不是神靈,就是野獸。

一群綿羊,看似很快樂,可它們隻能成為綿羊,而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及命運。一匹野狼,它再孤獨,也是強大的猛獸,足以縱橫山谷,稱雄一方。

人,為什麼要越活越“獨處”呢?我想,有這麼三個原因。

首先,人,如果想更加優秀,那你不妨成為獨處的人。

就拿賺錢這件事來說,難道你還要拉着别人一起賺錢嗎?非但沒必要,而且還會拖累我們賺錢的進度。

其次,人,如果想越活越自由,那你不妨成為獨處的人。

整天被他人束縛着,你會自由嗎?整天為了别人而活,你會自由嗎?整天在乎别人的想法,你會自由嗎?根本不自由。

人過五十,逼自己一把,舍棄沒必要的朋友,懂得“獨處”才算成熟

最後,人,如果想讓人生有價值,那你不妨成為獨處的人。

如何才能實作人生的價值呢?最好的做法,那就是為了内心而活。想去旅行,那就背上背包走向遠方。想鑽研某個領域的業務,那就靜下心來鑽研。

價值,永遠都不會從群體中展現出來,而隻會在一個人的追求中顯現。

人,别成為群體的綿羊,而是要成為一匹獨處的狼。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