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2021年的地球大概在疫情和晶片荒之下有多亂,我想不用放在開篇說了。反正對于這一階段買車的朋友,最直覺的不友好就是,優惠比以前變小了,想直接提走車變難了,之前得等倆禮拜的車,沒準得照着半年等。

是以,結合這一系列認知,提前預測一下各大汽車企業的2021年KPI完成狀況,總融合着一絲悲涼。答案總得揭開,特别是在眼前的這一周裡,大衆集團、BMW寶馬集團、保時捷品牌、奧迪品牌都發了2021财報。

和業績、賺錢的資料裡,寫滿了思考的沖突和反差。可以是銷量下滑但利潤暴漲,更可以是銷量增長利潤上漲。

賺錢的沖突,花錢的沖突

3月15日,大衆集團發财報,3月16日,BMW集團發财報,3月17日,奧迪品牌發财報,3月18日,保時捷發财報。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直接從核心名額資訊看:

大衆集團,整體銷量下降6.3%,銷售收入增加12%,營業利潤增長至200億歐元,現金流增加到86億歐元;

BMW集團,整體銷量增加8.4%,總收益增加12.4%,淨利潤是新紀錄的124.63億歐元;

奧迪品牌,整體傳遞量基本持平2020年的169.2萬輛,銷售收入增加6.2%,營業利潤增長至55億歐元,現金流增加到78億歐元;

保時捷品牌,整體銷量繼續增加,更重要的是多項财務名額亮眼,包括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5%,增加44億歐元至331億歐元,銷售利潤53億歐元,創下16.0%銷售回報率。就在多重壓力之下,保時捷的盈利提升到了極高的新高度,甚至新能源車銷量占據了25%左右的份額。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奔馳的成績在2月已釋出,商用+乘用總銷量下降5%, 全年營業額增9%,稅前利潤增加、淨利潤增加,分别是291億歐元、234億歐元。

簡言之,全世界汽車工業的龍頭德國,它的三大核心,目前全部完成交卷展示。共同點是,大家都賺錢,收入、降本、利潤、現金流都有增加,大家都承擔着壓力,晶片荒、上下遊供應鍊、疫情影響。

不同點是,3大集團的銷量走勢、應對晶片荒的能力,還有新的賺錢方式。銷量走勢裡,BMW集團是正增長,奔馳、大衆則是下滑,而且BMW還分别拿下了中國+全球的豪華車銷量冠軍。大衆集團銷量下滑較多,為6.3%,奔馳較少,為5%,再鑒于大衆集團全球第二,整體1000萬台/年左右的數字,下滑的銷量數字不言而喻。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應對晶片荒的能力,則直接和銷量走勢挂鈎。大衆在這一輪晶片荒裡受損最大,旗下多品牌的多家工廠出現停産狀況,奔馳/寶馬的情況相對較好,如寶馬的解決思路是依托于一直以來強大的現金流能力,良好的結賬關系等,做了更好的應對。奔馳和大衆的解決思路基本相仿,一方面與供應商溝通,另一方面将晶片優先供給至高利潤熱銷車型上。

而新的賺錢方式,則展現着不同企業的不同思路。BMW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的發展節奏恒定,電氣化逐漸全面轉型、做好全球業務、進一步發力中國業務。而大衆集團的發展思路,卻出現了比較大的新波動。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也就在本周的大衆集團财報釋出中,關于中國市場的内容比重和之前發生了明顯變化。公布的資訊包括,大衆集團占據16%中國市場佔有率,大衆品牌占據11%,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在中國均創下新銷售紀錄。但,在整個财報中的最關鍵核心環節,大衆品牌卻清晰+着重展示中國市場業績。這,和此前多年的習慣有所不同。

另外,比較反差的一點是,在集團公布業績時,卻比較大篇幅的展示了大衆品牌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市場實作盈利的狀況。

不過,我并不是要給這些反差從陰謀論的角度套上國際關系目前的變化,因為結合大衆在中國目前有獨立控股+合資+新增品牌(上汽奧迪)等等綜合變量,也實際存在着不好明示的情況。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是以,隻從上述數字,能看出的基礎資訊是,德國汽車在全球都很好的應對了全球疫情+晶片荒的2大壓力考驗,至少是在賺錢的話題上,都完成了好的表現。不過,也能看到,德國3大的賣車思路不太一樣,譬如,大衆集團是優先把産能調整給高利潤品牌-奧迪/保時捷/大衆品牌的高利潤車型;梅賽德斯-奔馳的變化不大,針對使用者購買需求進行主動調整;寶馬則是做的最好,基本上完成了對全球市場的兼顧,在核心的中國市場,也并未出現提車時間動辄在一個季度以上的敗筆。

毫無疑問,三者關于中國的思考,未來不同

淺層的數字背後,我們來回答一個關于三者的最熱門話題。銷量好、利潤高這種正比行為是正常的,比如BMW。但,銷量下滑,利潤卻增長,是怎麼做到的。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結合更細分的資料,答案其實很清晰。銷量下滑數字最大的大衆集團,它的利潤奶牛均是升勢,除了VW大衆品牌降幅8.1%之外,奧迪的-0.7%幾乎沒影響,而保時捷的銷量增加近3萬台,增幅超10%,商用車業務的MAN+斯堪尼亞增幅均超25%;賓利+蘭博基尼也在保持增長。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斯柯達、大衆丢掉的份額和利潤,很好的被高增值品牌們的産品帶了回來。而這些高利潤品牌的增長關鍵點,則主要依托于中國市場的快速成長。

換言之,大衆集團财報裡的核心是中國市場,好成績來自中國市場,隻不過大衆品牌在中國市場并沒有特别多的可延展點,同時摻雜人事變動/股比變動/市場結構變動等。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而且,從這背後,還能看出大衆集團和BMW/奔馳的一層差異,與一層變量。差異在于,大衆集團的全球化之前存在問題,從70年代被迫退出,再到後續回歸,終于在2015年新CEO迪斯上位7年之後,完成扭轉。而很好的打下新市場基礎後,它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擴大戰果,尤其是智能電動化的轉型風潮來臨。

是以,可以眼見的是,大衆集團的整體戰略中,中國市場的開拓速度等會有相應的變化。但體量上所決定的重視程度,不會變。至于奧迪、賓利、蘭博基尼等,則是另一層玩法。即将IPO單飛的保時捷,未來的中國市場發力預計會很迅猛,因為有着明顯的新潛力。

财報裡的德國車:大衆赢了寶馬,“丢了”中國

至于BMW和梅賽德斯-奔馳的相同思考,是已經穩定的完成了全球化均衡發力、産品技術共同疊代後,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鑽研和深入,已經開始了動作。寶馬的股比調整已經完成,接下來華晨寶馬的業績将計入寶馬下一财年财報,而奔馳計劃進一步提升股比,繼續深度紮根中國完成發力。比如,随着寶馬X5的中國國産,奔馳GLE顯然也在考慮做相同的動作。

寫在最後:

最後,還要闡述的話題,其實是關于大衆品牌在中國的未來。

眼前,大衆所掌握的市場佔有率依然很有優勢,不過相比于此前的經營品質是有所下降的,同時參考終端優惠、車價穩定程度、二手車保值、新車傳遞等。之前,大衆多款車型均在細分市場處于領袖地位,其他競品的換代很大程度上要參考大衆的思考。不過,現如今的局面已經轉換,從轎車到SUV的不同級别裡都在發生新的變化。

電動車轉型期,大衆要怎麼做好燃油/純電的替換均衡,又同時依托自己控股的企業,去和另外兩家談到平衡,都是話題所在。

至于大衆是否是按這一路線進行接下來的推進,别急,再等到明年的此時,财報自然又會說出新的結果。

而回答标題提出的問題,大衆集團在中國賺錢思路會是依托高利潤品牌來突圍,大衆基本穩住就好,而BMW和奔馳更舒服一些,投下新技術、增加智能化,然後“躺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