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瓷窯明珠湖泗風華,看這裡!

說到制作瓷器的地方,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景德鎮?

其實除了景德鎮,還有更多的制瓷名地。唐宋時期是大陸制瓷手工業的空前發展和繁榮時期,宋代出現了五大名窯,汝瓷屬五大名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汝州市區張公巷,其他名窯還有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除此之外,各地的民窯也是遍布神州大地。咱們武漢也有悠久的制瓷曆史哦!

那麼“梁子湖九十九個凹(塆),九十九座窯”你聽過嗎?

這是在武漢市江夏區民間一直流傳的民謠。說這裡瓷窯數量很多。然而,關于湖北地區制瓷方面的文獻記述卻語焉不詳。

那麼,湖北地區到底有沒有古代瓷窯呢?在武漢博物館正在推出的《民窯明珠 湖泗風華——武漢湖泗瓷窯址群展》裡,我們找到答案。

瓷窯明珠湖泗風華,看這裡!

湖泗瓷窯址群

1974年,考古從業人員在武漢江夏湖泗公社夏祠灣,發現了規模龐大、分布範圍廣、延續時間長、湖北地區宋代制瓷規模最大的窯場,它被命名為“湖泗瓷窯址群”。

這一發現,填補了湖北地區古代瓷器史的空白。

瓷窯明珠湖泗風華,看這裡!

地理環境

在武漢博物館的《武漢湖泗瓷窯址群展》中,我們了解到,湖泗瓷窯址群的産生與那裡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它的中部崗地上既蘊含有豐厚的瓷土,又生長有茂密的樹木,為燒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同時,梁子湖為湖北第二大湖泊,水域面積廣闊,水資源豐富,這使得制造瓷器的生産用水和窯工的生活用水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而以長江——梁子湖為中心的水上交通運輸網絡,更是四通八達,航運便利,為産品的輸出和銷售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擁有這麼優良的地理環境作為保障,難怪會出現“梁子湖九十九個凹(塆),九十九座窯”!

瓷窯明珠湖泗風華,看這裡!

豐富多彩

湖泗瓷窯址群初創于晚唐五代,并一直延續到元明時期,其中以宋代為主。湖泗瓷窯址主要為龍窯結構,也有少量的饅頭窯,它們分布在湖畔低矮的山丘上。湖泗瓷窯址群的産品分白瓷系(影青瓷)和青瓷系兩大類,以普通老百姓的日用生産、生活用器為主,産品種類豐富。有碗、盞、盤、碟、壺、罐、高足杯、瓶、粉盒、燈、缽、盂、熏、枕等。吃喝玩樂裝備都一應俱全,是不是比你想象中的用品豐富?

瓷窯明珠湖泗風華,看這裡!

豐饒的江漢水土孕育了湖泗窯這顆璀璨的明珠。為了保護和傳承,武漢博物館隆重推出了《民窯明珠 湖泗風華——武漢湖泗瓷窯址群展》,展期将持續到2022年5月。快快走進武漢博物館(武漢市江漢區青年路373号),與這一“民窯明珠”來一次跨越千年的“親密接觸”吧!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台)

【編輯:鄭曉曉】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