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作者:山河路口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今天是烏俄沖突第23天,

根據烏克蘭最新釋出的戰報,摧毀俄軍近1700輛坦克和裝甲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而且烏克蘭提到俄羅斯投入97支戰術部隊,其中有15支遭到毀滅性打擊,18支失去戰鬥力。

此外,烏軍宣稱,已至少有5位俄羅斯将軍被烏軍打死。

當然,烏克蘭宣布自己的損失隻有1300人,是俄羅斯的1/10,這個戰報隻能說水分不少。

俄軍隻在3月2日公布過陣亡498人,負傷1600人,之後再也沒有公布過人員損失。

随着烏克蘭軍事基地、裝置不斷的被摧毀,現在烏克蘭這仗是怎麼打的?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3月10日,有視訊曝光烏軍戰鬥畫面,裝備大量西方反坦克武器,在從林中潛伏前進,最重要的是以小組為單元。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3月17日,烏克蘭一個叫沃茲涅先斯克的小鎮,如何挫敗俄軍的進攻。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因為俄軍不傷及平民,不切斷通訊、水電等,相當于所有行動暴露在烏克蘭人、無人機、衛星、社交媒體上。

裡面提到當地的烏克蘭人利用Viber應用程式向烏克蘭炮兵部隊發送俄軍的坐标,引導烏軍炮擊。

而且強調,每個烏克蘭人都分享了資訊。

最終,俄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為了防止被反坦克武器擊毀,一些俄軍坦克不得不在頂部焊上鋼闆來保護自己,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被烏軍摧毀。

坦克在反坦克武器的壓迫下,反倒成了最不安全的裝備。

其實在這場戰鬥中,裝備已經完全不對等。

3月16日最新一筆的8億美元軍援,軍火就包括:

800套毒刺防空系統;

2000件标槍,1000件輕型反裝甲武器,6000個AT-4反裝甲系統:;

100個戰術無人機系統;

100個榴彈發射器,5000支步槍;1000支手槍,400支機槍,400支來福槍;

2000多萬發輕武器彈藥、榴彈發射器和迫擊炮彈;

25000套防彈衣;

25000套頭盔;

僅僅一周,美國就給烏克蘭提供了超過10億美元的裝備。

而且歐盟此前給予烏克蘭很多軍事援助,包括但不限

德國提供1000個反坦克火箭發射器(火箭筒),瑞典提供5000個反坦克火箭發射器,比利時也提供200枚反坦克飛彈,挪威提供2700件反坦克武器,丹麥提供2000多件。

德國向烏克蘭提供500枚“毒刺”便攜式防空飛彈,荷蘭提供200枚便攜式防空飛彈。

德國提供5000個頭盔,瑞典提供5000個頭盔和5000套防彈衣,芬蘭提供2500支突擊步槍、15萬發彈藥。

德國提供1萬噸燃料,法國決定向烏克蘭增加一批防禦軍備及燃料,芬蘭提供7萬份野戰口糧,比利時提供3800噸燃料。

德國提供9門榴彈炮、14輛裝甲車……

不止是武器,還有無人機、衛星、通訊等各種支援。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烏克蘭軍隊的人員素質如何?

顯然不是俄軍想的那麼差勁。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這裡不得不提到烏克蘭的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之後,烏克蘭就着手進行軍隊改革。

烏克蘭的軍隊改革顯然是按照美國的标準來的,主要包括兩項:

基本作戰單元小型化。

指揮體系的扁平化和資訊化。

烏克蘭全盤接受了這種軍隊的改革理念,2020年,列茲尼科夫強行解散烏克蘭軍隊營以上建制,基本作戰單元去中心後之後全部變成小型化,作戰任務由大後方的聯合指揮中心下達。

大後方的聯合指揮中心包括不限于衛星、偵察機、無人機、預警機、情報網絡、直達一線的傳感器、攝像頭等。

傳統的戰争變成了點餐下單式作戰。

比如,烏軍通過衛星、預警機、無人機、情報等發現某隊俄軍,直接安排下單附近的烏軍前去伏擊,或者調動炮兵、無人機直接轟炸。

每個作戰單元都有信标和定位可以直接确定位置,就近聯系,直接打擊。

發現俄軍、下單,出擊、伏擊、打掃戰場、撤退。

而俄羅斯從一開始就想消滅烏克蘭的有生力量,卻很少聽到成建制被消滅的消息,因為已經小型化,沒有大部隊了。

要實作這樣的軍改目标,就要求軍隊要高度資訊化,擁有高科技、高精尖裝備。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比如,毒刺飛彈帶有AI功能,能跟蹤熱源,自動識别目标,依靠算法精準擊中目标,打完就走,你還找不到誰打了你。

毒刺、标槍等便攜儀武器加作戰單元小型化、資訊化這才是現代戰争。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比如在赫爾松機場,衛星和無人機看到俄軍的直升機停好了,直接發飛彈,至少七架俄羅斯直升機被摧毀。

這就是現代戰争打的是資訊化和高科技。

沖突的前幾天,俄軍勢如破竹,一度占據烏克蘭不少城市。但由于後勤補給、裝備、保密的原因,加之烏克蘭不斷獲得反坦克和防空武器裝備,使得現在戰事膠着起來。

在進入本世紀之後,全球各國的軍隊也都在進行改革。

美國、歐洲各國、烏克蘭,俄羅斯也進行改革。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2008年,俄羅斯開始對俄軍進行“新面貌”軍事改革,由時任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推行。

到2020年,整個改革花費超過7500億美元。

改革主要是成立新的軍區,在指揮體系上最直接的就是将“軍區-師—團”制改“軍區-旅—營”制。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到了2012年3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宣布,軍事改革已基本結束,改革主要目标已經實作,俄羅斯擁有了一支全新的軍隊。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軍改也觸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很快被趕下台,紹伊古接任新的國防部長。

紹伊古上任後對軍改采取了“急刹車”,叫停了“師改旅”,又恢複了“師-團”編制,這樣反反複複的操作,真的不知道俄軍在想什麼?

2015年,俄軍又重新設定了坦克集團軍,恢複“軍-師-團” 編制。

紹伊古上任後組建國家防務指揮中心,建立統一資訊平台,整合軍工企業,改革軍校,協調各部門。

而且還挑選精英在叙利亞戰場進行實戰磨煉,據報道,俄國家防務指揮中心可同時對6500項軍事和準軍事行動進行監控和協調。

而且從2016年開始,俄羅斯對國防采購、訓練等都編制了詳細的計劃。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1年前,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還表示,俄軍主要改革已經完成,符合當今世界最現代化軍隊的所有要求。

而且自2012年以來,俄陸軍共接收1.55萬件各型武器裝備,空天軍和海軍航空兵共接收1500多架各型戰機,海軍共接收超過190艘各型作戰艦艇。俄軍人待遇也在逐年提高。

俄軍似乎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軍隊。

謝爾久科夫和紹伊古,分别操刀了軍事改革,

一個減少軍官數量,加強一線,減少作戰單元,改成“師-旅”體制。

一個強化軍官,打造一體化平台,采購接收裝置标準化,恢複“軍-師-團”體制。

2008年俄格戰争,俄羅斯瞬間打赢,

2022年烏俄沖突現在反複拉鋸。

不得不說,現代戰争和過往的打法顯然不同。

這次烏俄沖突,顯然俄軍的軍改實力值得探讨,目前至少陣亡5位将軍,說明俄軍很勇敢,将軍親臨一線,也說明目前指揮體系出了問題,本應指揮的跑到一線去,顯然有問題。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紹伊古在叙利亞磨煉的俄軍精英也沒有給俄軍帶來多少改變,整整10年又把體制改了回去,俄軍的真實戰鬥力并沒有想得那麼好。

在烏克蘭,當通訊系統出現故障後,俄軍有時候會直接使用電話和模拟無線電,這也讓烏克蘭軍隊更容易攔截和監聽。

還有俄軍的行動很難做到保密,烏克蘭當地人的監視、拍攝、共享資料很容易暴露俄軍的行動。

當目标暴露之後,就直接成為打擊的目标。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因為後勤補給的問題,坦克和裝甲車組織成的車隊不得不因為沒有油而停下來,最後被烏克蘭摧毀或者被俄軍遺棄。

這次,俄羅斯的空天軍參戰的并不多,甚至派出先進的蘇57參戰,不知道是打紅了眼,還是參加實戰測試。

因為道路泥濘,俄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卡車不得不在開闊的大路上行駛,這也成了無人機、反坦克武器等活靶子。

最大的問題不在于俄軍是否勇敢,而在于後勤補給,長久拖下去,對整個俄軍都是考驗。

俄羅斯内部各個部隊的指揮體系和協調也是一個問題。

從2月24日,第一波俄軍出動,沒有重型裝備,不擾民,補給不足,因為所有人都以為澤連斯基會很快下台。

很多人想着烏克蘭會像2014年克裡米亞那樣輕而易舉被占領,結果并不是的。

結果拉鋸之後,誰都不好受,受到西方全力支援的烏克蘭越打越順。

現在看起來,俄羅斯的現代化軍隊打得并不好,是軍改失敗,還是協同配合的問題,還是因為其它原因。

總之,很多人評價,一個規模更小、裝備更好、更現代化的俄軍并沒有打出真正的實力。

之後會怎麼打?會複制第二次車臣戰争的模式嗎?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事實上,這次是俄羅斯單挑整個西方,經濟被全面制裁5500多項,在戰場上西方出武器,烏克蘭出人,與俄軍展開全面激戰。

對于俄羅斯來說,進入了全面消耗戰,武器、人員、補給等大量消耗,烏克蘭有西方各國的援助,俄羅斯隻能拼家底。

打得越久,消耗越多,俄羅斯不會模仿蘇聯陷入阿富汗那樣的模式,達成所謂的戰略目标就可以。

在拖下去,烏克蘭滿目瘡痍,俄羅斯國力大不如以前,都讨不到好。

對于美國、西方各國來說,不斷給烏克蘭武器,拖住俄羅斯,消耗俄羅斯,最終讓俄羅斯一蹶不振是西方最終目的。

俄羅斯、烏克蘭都不傻,也應該很清楚,是以才會不斷的和談。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也就有了和談協定,有了15項内容爆出來,也有了談判正取得“重大進展”。

關于烏克蘭中立、保證烏克蘭安全的可以談;

制約其它烏克蘭非武裝化,

克裡米亞、東部兩個地區的地位可以談,

停火撤軍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雙方也表示未來有望促成普京、澤連斯基的面對面會談。

俄羅斯提出的六點和談條件,烏克蘭肯定不會全部同意,讨價還價還是要的,至于還價多少取決于雙方戰場上的表現。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現在烏克蘭獲得更多的武器,比如“彈簧刀”無人機,“星光”飛彈,更多的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整體對俄羅斯越來越艱難,

烏克蘭經濟損失已經超過5000億美元,死了那麼多人。

俄羅斯也不好過,不和談拖下去,自己也受不了。

不過和談的籌碼都是戰場得來的。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而且沖突23天,俄軍就陣亡5個将軍,還有許多校官、尉官,隻能說明俄軍軍通訊系統、指揮系統出了問題。

1992年,第一次海灣戰争讓我們見識了海陸空一體化;

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争讓我們見識了電子資訊化;

2022年,這次烏俄沖突讓我們見識了以AI為核心的高科技、數字化戰争。

操刀俄軍軍改的紹伊古讓大家贊不絕口,結果,在現代化戰争面前俄軍捉襟見肘,而被西方武裝起來的烏克蘭越戰越勇。

烏克蘭為何能抵擋俄羅斯這麼久?

這就是高科技、AI武裝下的現代化戰争碾壓老式思維的戰争。

俄羅斯消滅烏克蘭有生力量的戰略目标能不能實作要打個問号了。

在最終和談之前,也許還有更多的對抗。

與其雙方陷入漫長且艱苦的戰鬥中,還不如好好坐下來談一談。

最終的和談協定,俄羅斯大機率會拿到部分原先想要的東西。

而烏克蘭簽不簽署協定取決于美國、歐洲各國的勾兌。

拖得越久,赢麻的隻能是美國,最大的輸家是烏克蘭、俄羅斯老百姓……。

俄羅斯顯然過高的估計了自己,低估了烏克蘭,忽視了時代的變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