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鳳陽明中都遺址日前進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這是安徽唯一入圍的項目。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重點發掘前朝區核心宮殿基址和塗山門遺址。此輪發掘,較為完整地揭露出塗山門的城台、馬道及其旁側城牆的地上、地下結構,首次揭露出前朝宮殿的真實面貌,并從實物上印證了明中都在古代都城規劃中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曆史地位,為中古以來都城布局、宮殿建築的演變研究填補了關鍵環節的重要材料。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月23日,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現場。

重量級遺址的考古發掘,常常需要幾代人的堅守與努力。

春日的午後,明中都遺址,和煦的陽光灑向出土的石構件和一旁的考古人。王志,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2015年以來負責明中都遺址考古發掘,他說,腦海裡常常會浮現這座古都的建設者和後世幾代考古人筚路藍縷的開拓身影。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月23日,考古隊員對明中都考古前殿基址出土的巨型石礎進行測量。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重制這座古城的榮光。”王志說。在明中都遺址40多年持續發掘的基礎上,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重點發掘前朝區核心宮殿基址和塗山門遺址。此輪發掘,較為完整地揭露出塗山門的城台、馬道及其旁側城牆的地上、地下結構,首次揭露出前朝宮殿的真實面貌,并從實物上印證了明中都在古代都城規劃中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曆史地位,為中古以來中國都城布局、宮殿建築的演變研究填補了關鍵環節的重要材料,具有重大意義。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隊員劃地層線。

從明中都遺址西華門進入考古發掘現場,幾位考古人員正在用小小的毛刷清理覆盆直徑達1.8米的巨型礎石。他們腳下,600多年前曾是一座初現雛形、輝煌壯觀的大國都城。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家鄉鳳陽營建中都,洪武八年(1375年)又以“勞費”為由罷建,此時城市輪廓已經形成,城垣、宮殿、壇廟、鐘鼓樓、軍事衛所、公侯宅第等多數遺址留存至今,與水系路網和建城時開設的窯址、石料廠等工程遺存共同構成了龐大的明中都遺址群。近年來,經過系統發掘,明中都城址布局日漸清晰,承天門、東華門、外金水橋等多組單體建築遺存的形制和結構逐漸得到揭示,但宮殿的形制始終是個謎。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翻開史書,關于明中都宮殿的記載極為簡略,僅有“臨濠宮殿”“鳳陽宮殿”等隻言片語,宮殿名稱、建築布局和結構均未明确。“連續多年發掘宮殿基址,我們發現宮殿的形制越來越複雜。”王志說,一邊參照簡略的史料,一邊進行複雜的考古發掘現場分析,考古隊員們意識到,這項挑戰會帶來世人對這座古城的全新認識。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隊員清理出土的石礎。

2021年,經過堅持不懈的發掘努力,明中都前朝區宮殿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宮殿由前殿、後殿和穿堂組成,均位于夯土台基之上。通過台基夯土内的磉墩分布,複原出前殿與後殿的建築開間均為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前後殿之間有闊三間、深七間的穿堂。前殿中部偏後處還發現一座黃土中心台,土質純黃,所處位置正是金銮殿中放置龍椅之處,也是整個明中都宮城的幾何中心,且其建造早于宮殿與城牆,是築城選址理念研究的重要材料。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出土的字磚。

此輪發掘還揭示出了疊壓在明代宮殿基址上的清代縣學建築的基本布局。縣學為南北向長方形院落結構,有不斷向南增擴建現象,發現的五組建築與文獻中的縣學建築及維修、擴建的記載基本吻合。“清代縣學院落的考古新發現,為明清縣級官學制度研究提供了難得的資料。”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葉潤清點評道。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出土的清代縣學碑文,印證明中都清代曾作為縣學。

明中都皇故城,1982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3年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7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安徽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明中都遺址在考古界的重要地位,離不開幾代考古人辛勤探索的汗水,也離不開鳳陽人作出的重要奉獻。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021年5月8日,明中都考古隊員修複出土的瓷器。

“我們現在發現的,遠不止城牆磚塊和須彌座上的浮雕。”鳳陽縣博物館副館長劉欣對庫房内門類繁多的出土文物如數家珍。2015年至2021年,大量明初的磚、瓦、石建築構件被陸續發現。字磚較少,有地名磚、字号磚、紀年磚等。瓦主要為黃色、赤色、醬色等琉璃瓦,以筒瓦、闆瓦、龍紋、鳳紋瓦當、滴水為多。石構件有台沿螭首、龍、鳳紋雕刻石欄闆和雕龍望柱、抱鼓石、須彌座元件、礎石等。此外,還出土了少量明代中晚期至清代的瓷片、銅錢、鐵器等。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月23日,明中都考古出土的龍形琉璃瓦。

随着考古發掘推進,明中都的昔日榮光逐漸顯現,北京的一些曆史地理愛好者,也來到鳳陽尋找明都城的“前世”。在鳳陽縣城内,長安街、午門、東華門、西華門、角樓等諸多富含曆史意蘊的稱謂,讓他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月23日,明中都考古宮殿基址出土的雕鳳欄闆。

尋訪一座城,守護一座城,無論是遠道而來的遊客,還是土生土長的村民,他們都珍視着這份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産。

回望明中都,重制曆史榮光

2月23日,明中都考古宮殿基址出土的石螭首。

記者 晉文婧 張理想/文 徐旻昊/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