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2021年5月25日晚,理想汽車新款理想ONE正式上市,新車主要基于現有使用者的問題回報,在動力、座椅、能耗及輔助駕駛能力方面進行了多方面更新,NEDC綜合續航裡程達到1080km,WLTC綜合續航裡程為890km。新車在2021年6月1日正式開啟傳遞。這則消息相信對于每一位關注理想品牌的“準車主”或經銷商人員都是重點關注的,舊款還是新款,成為購車人和銷售人員之間的博弈。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汽車投訴網上,就有這麼一位車主,在理想新車釋出前夕的22日購了一台舊款理想ONE,坦言銷售人員沒有直示理想新車即将釋出,有誘導顧客購買庫存車的嫌疑。車主補充,在提車時間的選擇上,銷售人員還誘導其提前至22日提車。是有意讓車主錯過理想的新車釋出,還是理想有意推銷庫存車呢?理想的營銷這一塊,我們來講一講。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單一車型可持續發展?

在理想釋出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務報告裡,理想2021年第四季度共傳遞了35221輛理想ONE車型,而在2021年全年,共傳遞了90491輛理想ONE,已經直逼年銷十萬輛的大關。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車型在2021年11月和12月以及今年1月的傳遞量分别為13485輛、14087輛、12268輛,已經連續三個月傳遞量破萬,創下了超30萬價位的中國品牌豪華車型新的傳遞記錄。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銷量的火熱帶來可喜的利潤,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的收入總額為106.2億元人民币,較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77.8億元增加36.6%,而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上漲了156.1%。在毛利潤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潤為23.8億元人民币,較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8.1億元增加31.3%,這些資料在造車新勢力裡面是足夠威風的。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一台車,讓李想賣出了一百億的規模,他的成功,源于他對研發大量的資金投入。年報資料顯示,2021年理想研發費 為32.9億 币,較2020 的11.0億元增 198.8%。研發費 增加主要是由于研發人員增加以及公司新産品的開發。疫情之下,理想的研發資金與雇傭人員不減反增,截至2021 年 12 月 31 日,理想汽車共有員工 11,901 人。但實際上,為了補齊短闆投入的研發費用和人員成本上升導緻理想汽車2021年淨虧損達3.21億。這樣的成果,卻擋不住李想渴望在2022年,2023年複制“理想ONE”銷量王朝的憧憬。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産品、技術、顧客三者孰輕孰重?

财報後面,李想也釋出了電話會議的内容,主要回答公司新産品和戰略規劃。

1.理想 X01 将于二季度釋出,三季度傳遞,2023 年理想汽車會推出 2 款高壓平台的超快充純電車型;

2. 目前已在有序擴充産能,北京和常州兩所工廠的累計規劃年産能 500,000 台,雙班生産下可以達到 750,000 台;

3. 理想汽車在研發端會長期保持 10% 以上的投入;

這三點表明李想也是想通過新車型X01複制理想ONE的成功,更新更好的技術會運用在未來的新車型上,是否意味着理想已經放棄舊車型了呢?這對老車主或者已經買了舊款車型的消費者來講,并不友善。

未來李想其實困難重重。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規定,從2023年1月1日起,購買插電混動車(含增程式),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更早前北京也釋出類似通告,這意味着,理想在最發達一線城市和牌照資源最匮乏的兩個裡面,沒有優勢;而在未來理想規劃裡,增程式汽車依然存在,失去兩個特級城市的”支援“,理想未來如何,值得斟酌。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另一方面,李想特别強調了最終目标,“即通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在輔助駕駛的幫助下,讓理想的汽車在全生命周期中的事故率相比傳統燃油車降低80%。”。顯然,李想意識到了“理想自燃事件”帶給理想的不利影響,對安全變得極為重視,并且結合這次财報,新目标裡的市場就是「20萬以上家庭用車的市場」,基于深耕家庭使用者路線的市場戰略,理想要達到20% 到25% 的份額。理想ONE雖然很成功,隻是如今在家庭使用者這個盤子上,理想隻占到了2個點多一點。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穩住“家庭使用者”,對客戶負責的态度是大前提。除了這次經銷商人員隐瞞理想新車的上市計劃,誘導顧客之外,之前理想汽車在斷軸問題,也曾經用過“硬體更新“來代替召回。如果說軟體通過OTA進行更新,還能說得過去,但車輛斷軸問題,如何把控呢?理想汽車希望通過對硬體更新來躲過國家有關部門備案召回,這一招也會讓很多消費者因為錯過相關資訊,而繼續承擔斷軸的風險。後來迫于社會輿論,理想最終選擇了向政府部門備案,并正式對理想ONE進行召回。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從客戶角度來說,如果之前确實有銷售顧問隐瞞了消息,那理想汽車該負的責任還是應該付。有之前特斯拉“許女士濟南維權”的前車之鑒,理想或許可以和消費者開誠布公地進行溝通,并盡量将相關溝通透明化,讓全社會能夠了解事情的進展,才能将一次錯誤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從理想年報看理想規劃

未來擺在理想面前的挑戰還有很多,在與蔚來、小鵬等車企的競争中,三者同屬新能源價格較高的C端市場,單月銷量也有破萬的成績,但這是在三者車型基本沒有競争(定位、驅動方式)的方式下産生的,未來頭部品牌在價格區間和車型定位上開始慢慢發生交集:小鵬定位中大型SUV的G9,和理想ONE、蔚來ES6的閱聽人部分重疊;理想即将上市的L9或許會跟蔚來ES7碰碰拳頭,可以預見,2022年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之間的産品競争将愈發激烈。或許在這個大環境下,更激烈的競争,有利于理想來真正提高産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