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德三新書《絲綢之路上的中國瓷》于2022年3 月15日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絲綢之路”是古代以中國為起點,通往亞洲、非洲、歐洲等地的商業貿易通路的總稱,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一詞,本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三上次男又提出了“陶瓷之路”。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就是中國人民為延續絲綢之路輝煌曆史并努力開創燦爛未來而貢獻的卓越智慧。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互相了解和友好往來的交通要道。在絲綢之路貿易過程中,陶瓷是主要商品之一。
中國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國。瓷器又是中國的偉大發明。
中國陶瓷的生産和發展對人類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古代陶瓷不但是中國人日常生活、藝術欣賞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對象,還通過絲綢之路銷往國外。中國古代陶瓷銷往海外持續的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大,是其他商品所不及的。許多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是來自瓷器,在他們心目中,瓷器代表中國。
中國陶瓷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展現,通過絲綢之路,給世界各國人民帶去了造型優美、釉色瑩潤的生活用具和美的享受,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名片。
在過去的千餘年裡,中國陶瓷通過絲綢之路輸往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等許多地方,對這些地方的物質文化發展和社會生活産生了重大影響,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書為作者漆德三30多年來對陶瓷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寫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本書在舊作《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陶瓷》(刊登《海洋世界》1989年第6期)、《海底沉瓷與水下考古》(刊登《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7月3日)、《中國陶瓷在外國博物館》(刊登《收藏》1994年第3期)、《陶瓷與博物館》(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哥德堡号與景德鎮瓷器》(刊登《江西畫報》社增刊《陶瓷美術與收藏》2008年)等基礎上擴寫的。本書通過對世界各地出土的中國陶瓷,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陶瓷,海上絲綢之路沉船上的中國陶瓷,中外文獻中絲綢之路上的中國陶瓷和全國各地博物館舉辦的絲綢之路展覽上的中國陶瓷等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較為全面地勾畫了自唐代至清代絲綢之路上中國陶瓷的盛況,充分反映出中國陶瓷通過絲綢之路銷往世界各地,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既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審美觀念。中國陶瓷曾作為對外文化交流中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絢麗壯觀的一頁。
中國陶瓷在絲綢之路上講述中國故事。
我們相信本書必将使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絲綢之路上中國陶瓷的魅力和光輝曆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深刻地了解“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更加深刻領悟絲路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繼承絲路精神,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正如《習近平談“一帶一路”》所說: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是曆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确抉擇。“一帶一路”建設植于曆史,但面向未來。古絲綢之路凝聚了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陶瓷是科學和藝術的綜合産物。陶瓷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陶瓷與萬物發生千絲萬縷的關系,每一種關系,都是由無數的故事組成的。漆德三研究陶瓷與萬物的關系,撰寫陶瓷文化的書,講述陶瓷背後的故事。
漆德三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陶瓷文化。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寝忘食地學習陶瓷文化,研究陶瓷文化,寫作陶瓷文化,宣傳陶瓷文化。
最近幾年,漆德三在微信中經常說:“我不在家寫書,就在去博物館、古窯遺址、書店、陶瓷藝術家工作室和講座的路上。”
《我為瓷狂》,這是15年前著名記者鹿鳴采訪漆德三後寫下的标題。
“我沒有任何疾病,如果硬要說有,那隻有一種,就是太愛瓷器。”這句奧古斯特二世的名言,也适合漆德三。
作者漆德三,研究員、作家、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曾任《中國陶瓷》(藝術版)執行主編,現任景德鎮華藝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景德鎮市新文藝群體協會顧問、景德鎮中外陶瓷藝術協會顧問、《東方陶瓷》名譽主編、上海靜色國風學院名譽院長。 出版陶瓷文化著作《陶瓷縱橫》《景德鎮中國陶瓷大師》《珠山拾荒》《蔡玉祥藏瓷》《陶瓷與音樂》《陶瓷與博物館》《陶瓷與國禮》等,并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西安音樂學院等全國各地舉辦“陶瓷背後的故事”講座30多場,榮獲“2017年度陶瓷學術與評論”獎。
來源:讀瓷
編輯:李子怡
校對:秦粟風
稽核:賈琪
主編:鄧灼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歡迎訂閱·誠邀合作
國内統一連續出版物号:CN 51-1788/F
國際标準連續出版物号:ISSN 2096-2886
郵發代号:62-625
聯系電話:(028)86523772
新聞線索:(028)8547152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肖露
聲明:1.凡來源為“一帶一路報道”的作品,版權屬于“一帶一路報道”雜志社,任何第三方轉載均應注明“來源:一帶一路報道”;2.轉載其他媒體作品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資訊,并不代表本刊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任何第三方轉載時須保留“來源”;3.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相應版權證明與我刊聯系,核實後将依照相關規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内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我刊聯系,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内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