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解唐詩中的煙柳

别解唐詩中的煙柳

黎荔

别解唐詩中的煙柳

有很多中國詞彙頗堪玩味,比如這個詞——“煙柳”。

為什麼要用一個煙字,來形容柳樹呢?“煙柳”,到底指的是柳樹在早春時節葉芽黃嫩,春雨中,暖陽下,看上去一片煙霧朦胧,還是指當柳葉長得青翠茂盛之後,成片望去仿佛濃煙一片,也有人認為是指柳絮飄飛,炊煙的顔色和膨脹感與柳絮極像,柳如煙其實就是柳絮亂飛的時候造成的塵粒效果。

有很多古詩詞把楊柳寫作煙柳、一樹煙、煙穗等等,美在哪裡呢?一個解釋是說:煙,有袅袅升起的姿态和淡淡的朦胧的顔色,人們認為細柳低垂、輕煙半映是極美的。初春柳樹剛抽芽的時候,找一片柳樹,從遠處望去,你很輕易就能體會到那種如煙的感覺。堤岸之上,垂柳成行,晴光照耀,蓊蓊郁郁,袅袅婷婷,遠遠望去,恰似一縷縷淡淡煙霏在飄舞,如果再下着小雨,就相當于圖像進行中的高斯模糊,更加突出了這種濛濛的煙霧感。難怪前人多以“翠柳如煙”、“楊柳含煙”、“含煙惹霧”等來形容柳之輕盈和春之柔美。

别解唐詩中的煙柳

我覺得,在那麼多的人間草木中,楊柳之是以常與“一樹煙”聯系,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柳樹生長在水邊,往往成片生長,茂盛濃密,遠遠看上去,水氣氤氲間如一片雲霧。柳如煙大多指江南美景,江南多水,春天氣溫升高,水汽蒸發,會增加這種視覺效果。有一個詞彙叫“春煙”,春煙是指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而“春煙”一詞與楊柳常常聯系在一起。例如,清代詩人高鼎《村居》“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随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着,楊柳就沉醉在這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其次,初春柳樹顔色淺淡、輕柔,呈現一種煙霧般的飄忽感。早春柳之是以顔色淺淡,在于葉子很小很小。春天柳樹剛抽出新綠,你若是近看,隻能看到一粒一粒的鵝黃嫩芽,但若是遠看,就能體會到“煙柳”的朦胧之感。有一個中國傳統色叫“柳黃”,指早春柳色。在以前,我了解柳黃是稍微有點難度的。因為南方的柳樹在春天發芽,呈現出的是嫩綠色或新綠色,直到我北上求學之後,看到早春水邊的柳樹,剛好冒出黃色的嫩芽,才突然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柳黃。柳葉稍微長出,尚還嫩黃未綠之時,成片望去所呈現的狀态,仿佛輕煙籠罩樹冠。雨天,淺淡的柳色與淅瀝雨霧溶為一體,蒙着一層水氣;晴天,淺淡的柳色在陽光照耀下,也呈現出一種迷迷蒙蒙的質感,袅起些淡淡薄霧,古人稱之為“晴煙”。

最後,也可以這麼了解,古詩一般營造的是意境。柳如煙,隻是一種比喻,是一種神韻之虛寫,是對審美對象的遠觀。柳和煙都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本體和喻體在某點相似就行了。詩無達诂,意會即可。不能太認死理了,過度摳字眼,反而把味兒全壞掉了。

别解唐詩中的煙柳

我不喜歡将“煙柳”解為柳絮,在我心目中,煙柳不是衰柳、殘柳、敗柳,而是新柳、早柳、淡黃柳。一抹怯生生的柳黃,沐浴着初春溫柔的陽光,晴煙漠漠,楊柳依依,可隻三五天功夫,潤澤柳樹的那一層玉煙水氣就消失了,柳葉一天天變得金黃,變成淺綠,又變成深綠色了。當那一團鵝黃的嫩色轉換為綠色,和漫空的綠雲融為一體,此時的柳色,無法再煥發出欲滴欲流的水嫩,如煙如霧的朦胧。

想起韓愈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寫這首詩時韓愈已經56歲,在古代是老人的年紀了。經曆了早年的三試不第、薦舉不得,中年時相依為命的侄兒過世,老年時貶官途中小女兒病亡,韓愈回到長安,這是他坎坷一生中一段相對安逸的時光。他寫詩勸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踏青,看江頭草色,賞長安煙柳。寫下這首小詩的第二年,昌黎先生韓愈便過世了。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通常解釋為: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煙柳之色,被解作暮春之色,濃得化不開,太過繁冗,讓人壓抑,遠不如早春朝氣蓬勃的嫩綠草色。但是,詩無達诂,我覺得煙柳在這裡為何隻能是貶義?為何不能解作煙柳同樣也是早春之景。最是一年春好處,有三樣絕勝之景物:潤如酥的春雨,遙看近卻無的小草,還有青青一樹煙的春柳。老年的韓愈,在早春的三種絕勝之景中,追憶少年春心。浮沉半生,踏雪千程,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用萬種柔情,書寫這春雨如酥,草色若無,楊柳如煙,以衰落呼喚稚嫩,以垂暮連接配接新生,為什麼不可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