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引言:李想曾表示,“實作20%的毛利與執行10%以上的研發投入”是理想汽車的“理想循環”。這種通過高研發投入,生産出高利潤産品,再由高利潤産品反過來支援高研發投入的理想循環,似乎真要在理想汽車身上實作了。

2021年,理想汽車僅憑理想ONE一款車型,就實作了銷量超9萬輛,同比增長177.4%。比起向多個細分市場出擊的其他新能源車企,堅持“一款車賣三年”的理想汽車,如同一顆釘子,深深地紮進了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

從銷量來看,這款采用增程式結構的混動車,已經得到市場認可,但比起銷量,我們更應該注意到這顆“釘子”背後出色的毛利率,以及理想汽車正在打造的“理想循環”。

1)還在虧,但虧出了特色

2月25日,理想汽車公布第四季度以及2021年的财報。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如果單從第四季度來看,理想汽車的表現可謂十分亮眼。汽車的銷量達到3.5萬輛,營業收入達到106.2億元,同比增長156.1%,季度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最為重要的是淨利潤為3億元,居然轉正了。

可理想汽車似乎隻習慣于年末發力,全年的表現頗為“疲軟”。

去年,理想汽車實作營業收入27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5.6%;毛利潤為5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1.9%;毛利率達到21.3%,較去年同期增長4.9個百分點;淨利潤虧損3.2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52億元翻倍。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理想還在虧,而且越虧越多,但在某種角度來看,大可不必是以感到過分悲觀。目前造車新勢力車企很少有不虧錢的,相比蔚來、小鵬等,理想汽車算是非常優秀的成本殺手。即便是傳統車企電動車闆塊,也是虧得一塌糊塗,拆東牆補西牆,喊着轉型,行動卻很誠實。

畢竟,同發展百年的傳統燃油車相比,智能電動車還是個“新玩意兒”。從産品研發到營銷宣傳,哪裡不需要車企玩命地燒錢?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對于新勢力車企,我們不必現在就苛求他結出盈利的果實,而應該關注他是否紮下了有力的根須。

從2021年的财報上來看,理想汽車已經通過理想ONE,紮下了一條粗壯的根。

2021年理想汽車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增長了185.6%,其中車輛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96.73%。也就是說,今年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由汽車銷售構成的。

縱向對比,2021年理想汽車銷量約為9.05萬輛,是2020年銷量的2.79倍(2020年銷量為3.24萬輛)。橫向比較,在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銷量屬于第一梯隊,僅比蔚來汽車少938輛,排在第三位。這還是在前面兩大新勢力至少都有兩款及以上車型的情況下實作的。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銷量成倍增長帶動收入大幅提高,但理想收入的增長不僅展現在“量”上,還展現在“質”上。

雖然理想汽車177.4%的銷量增幅,不如小鵬汽車263%的增幅來得“吓人”,但是理想汽車車輛毛利率才是真正讓其他造車新勢力羨慕的地方。

根據理想汽車公布的财報,公司的車輛毛利率由2020年的16.4%上升至2021年的20.6%,并且在2021年的第四季度達到了22.3%。

理想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讓本就不低的車輛毛利率繼續提升。這不得不說是理想汽車今年經營活動的一大特色。

2)一招鮮吃遍天!

理想汽車是如何實作20.6%的車輛毛利率的呢?

首先,這裡有一些智能電動車的共同因素。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産品大都屬于高端車型,利潤空間會比較大;消費者對智能電動車的新鮮感,也會造成一部分溢價。但筆者認為,這些也許都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據理想汽車方面表示,其2021年車輛毛利率的增長,除了得益于控制住了成本之外,還是因為汽車平均售價的提高。2021年5月25日,理想汽車推出了2021款理想ONE,售價為33.8萬元人民币,比2020款理想ONE高出整整1萬元。

汽車售價提高,産品依然還有不錯的傳遞量,這也許要歸功于理想汽車“三年隻賣一款車”的政策。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盡管理想汽車過往研發費用是“蔚小理”三家中最低的,但是别忘了和其他兩家不同,理想汽車目前隻有一款在售車型。這意味着理想汽車在研發理想ONE時可以做到更加專注,把有限的精力彙聚到一款車型上,集中力量,不斷提高産品品質,研發相關技術,研發效率自然非常高。

經過兩年多市場搏殺,理想汽車的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已經打出了名堂。理想ONE四屏語音互動,已經獲得使用者認可。

根據理想汽車财報電話會議顯示,在第三方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測試中,理想ONE是受測試車型中唯一有能力識别橫向來車和兩輪車的車型。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在2021年11月,理想ONE成為首款價格30萬元以上、單月傳遞突破1萬輛的中國品牌車型,但理想汽車并沒有止步于此。

雖然2021年大幅上漲的研發費用是理想淨利潤沒有轉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理想ONE的市場潛力已經快挖掘殆盡。要想在2025年實作之前定下的160萬輛的累計銷量目标,理想汽車就必須斥巨資開發新車型,進而占領更多的細分市場。

在過去的2021年裡,理想汽車的研發費用達到32.9億元,比2020年11億元的研發費用增加了198.8%。理想在财報中表示,研發費用的上漲主要是因為公司雇傭了更多研發人員,以及開展新車型研發活動。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按照理想的計劃,未來兩年該公司每年研發費用會達到60億元,而與高研發投入相對應的是理想汽車高密度的新車投放計劃。

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從2022年開始,理想汽車每年至少會向市場傳遞2款新産品,并且能夠在2023年向使用者傳遞純電系列的産品,産品價格将會擴充到15萬~50萬區間。

3)“理想循環”還能轉下去麼?

理想ONE已經用兩年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由于不斷提高的研發費用以及營銷費用,理想汽車每年的淨利潤虧損依然呈現上升态勢。

理想汽車要想實作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就必須熬過這段“黎明前的黑暗”,否則就隻能“抱着金山沉沒”。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所幸,理想汽車這份财務報告,似乎能夠讓人樂觀起來。

根據理想2021年的财報,由于今年4月和8月的兩次融資,理想賬上的現金儲備,已經從2020年底的298.7億元人民币增長到501.6億元,漲幅達到67.9%。

在償債能力方面,理想的年末流動比率高達432.6%,年末的資産負債率也僅為33.6%。說明企業短期和長期的償債壓力都不大。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也從去年年底的31.40億元人民币,上漲到83.4億元人民币。這展現了理想汽車擁有不錯的“造血能力”。

盡管理想的财務狀況支援理想繼續在産能和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但公司同樣也面對着不小的挑戰。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首先,理想汽車純電入局太晚,技術如何還很難說,純電汽車(EV)的賽道要擁擠的多,那裡面不光有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蔚來、零跑等,還有像比亞迪一樣轉型的傳統車企。理想的純電平台Whale(鲸魚)和純電平台Shark(鲨魚)能否複制理想ONE的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

其次,在未來一段時間裡,車企供應鍊壓力依然很大。理想汽車在電話會議上就提到,“全行業供應短缺問題依然嚴峻,新冠疫情在全球仍然沒有退去。盡管理想在2021年的成本管控上卓有成效,可“缺芯少電”依然是電動車企揮之不去的夢魇。

再次,多家汽車制造商即将大舉進入增程式和PHEV領域。這對理想汽車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然在目前階段,理想針對家庭使用者的目标群體是成功的,可問題是,面對洶湧而來的競争者,理想的一招鮮還能吃多久?

“理想循環”,轉起來了?

最後,就是理想汽車的财報,總是在第四季度給人們展示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從全年來看,情況似乎并不理想。筆者認為,這種大起大落的表現,無論是出于何種原因,還是少出現為妙。

2022年,理想汽車将推出基于X平台打造的SUV,配備了理想汽車新一代增程式動力系統,新車可以繼續理想ONE的輝煌嗎?理想汽車正在打造的“理想循環”,可以順利轉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