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獲》微信專稿|短篇《狗窩》創作談:“波拉尼奧”挑戰(陳各)

陳各,1993年出生于浙江金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曾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作家》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

短篇《狗窩》創作談

“波拉尼奧”挑戰

陳各

2021年的9月中旬,我讀到波拉尼奧的一個中篇《遙遠的星辰》,非常喜歡。之後我在微信上刷與他相關的推送,看到有一篇叫《波拉尼奧給短篇故事創作的十二條建議》。裡面的第一條就非常驚人:“不要一次隻寫一篇。如果你每次隻寫一篇故事,那很有可能一直到死都在寫一樣的故事。”第二條是:“最好一次寫個三五篇,如果你有精力,寫九篇、十五篇也沒問題。”而我是一個寫作速度非常慢的人,我的寫作方式是在一段時間裡,什麼都不做,隻專注寫一篇小說,直到把它完成為止。看到波拉尼奧的建議,——對我來說,更像是“挑戰”,——我就很想試一試。當時正好馬上就是國慶節,我就給自己下了一個任務,從十月一日開始,要在十天内完成一篇甚至兩篇小說(預想的是三千到五千字的篇幅)。由于這個任務的“緊迫性”,我很快就敲出了第一行字:在德國留學的那兩年,我活得無法無天……這個時候,我的腦子裡隻有一個比較吊兒郎當的女留學生形象。

寫作三要素,人物有了;時間,我想設定在疫情前,為主人公省去戴口罩的麻煩;地點,我決定設定在柏林。2018年的時候,我在柏林旅遊過一周,這個城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非常注重環保,有很多有機食品超市,大部分餐館都有專門的素食闆塊。我還遇到過一些極端素食主義的人,他們甚至拒絕一切動物制品,比如皮帶呀、皮包啊,他們不願意為了自己的享樂,而傷害動物。但同時,我又看到他們毫不憐惜地傷害自己,吃飯就吃洋芋、冷凍披薩,終日煙酒不離身,吸毒,吸大麻,周末的時間就“耗費”在音樂節、俱樂部和派對上。我有一種感覺,柏林好像還是沒有從戰争創傷中徹底恢複過來,這個創傷包括二戰也包括冷戰,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年輕人還是有很強烈的幻滅情緒,這使他們一方面(對别人)像是天使,另一方面(對自己)又像是魔鬼。而這兩方面,對我來說都是挺大的文化沖擊。麥克斯某種程度上就是柏林的拟人化,主人公與麥克斯之間的互動就基于我對柏林的感情。埃裡克、寶拉是麥克斯的極端形态,王世豪是主人公的極端形态;王世豪是主人公骨子裡非常“中國”的那部分,是她不能改變,不能擺脫,到了異鄉甚至需要依賴的東西。

布萊恩是這篇小說的戲劇沖突。他是我最讨厭的一類人,或者說是我最讨厭的一些品質的集合體。他們仗着自己的權力、财富、社會地位,欺負、脅迫比他們弱小的人。知識、文明、藝術在他們手中其實是糖衣陷阱。當我确定了以麥克斯為核心的“狗窩”和以布萊恩為核心的“維多利亞式宮殿”兩個場景後,接下去做的就是不斷強化它們的對照。“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布萊恩是很令人作嘔的,“狗窩”代表了我理想中的人類友誼。

我用了二十八天的時間完成了這篇小說,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時間限定,等于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寫作方式。是以我現在的願望依然是能夠嘗試一次波拉尼奧的“挑戰”,到底有沒有可能同時寫作幾篇小說?

最後,我想坦白地說,這篇小說,我是有一些遺憾的。比如麥克斯、埃裡克幫助主人公教訓布萊恩的重頭“武戲”,我寫得不好,有點花拳繡腿,放到電視上估計是要被人罵的。而且它的邏輯依然是“王子打敗惡龍,拯救公主”,關鍵時刻,女人還是依靠男人,我為什麼不能設計主人公依靠自己的力量懲治布萊恩?還有女性角色之間的互動還是很少,寶拉的形象單薄,女作家赫塔米勒更是一個工具人。男性角色,無論正面、反面,明顯都比女性角色更豐滿,更令人印象深刻。這些我都要反思,希望在之後的作品裡會有好的表現。

2022年2月9日

《收獲》微店公告

近期因為疫情波動,快遞公司告知本刊社,多地快遞發生遲緩、發貨半途阻滞等情況,并且因為情況多變,目前暫時無法給出具體地區及恢複正常的期限。如果您的雜志遇到此類情況,祈盼諒解。我們将與快遞公司保持密切協作與聯系。

2022-2《收獲》目錄

長篇小說

宣木瓜别墅/須一瓜

中篇小說

美人/張惠雯

半熟之士/王占黑

短篇小說

我以為我是人/丁小甯

狗窩/陳各

影子宮/李浩

塵海挹滴

吃肉/王彬彬

小說課

文學給予我們什麼/餘華

山河入夢

古道/王劍冰

明亮的星

宇向:她認出命運風幡的方向/小海

宇向新作/宇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