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國内汽車市場上,由于品牌力或者産品力不夠,被閑置的汽車産能非常多。将這些産能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法進行盤活,是最符合整個社會利益最大化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汽車,尤其是智能電動車依然還是一個政策鼓勵與支援的領域。無論是傳統整車企業亦或是其他資本,心中依然還有擴張産能并在國内市場上去占據一席之地的沖動。隻有持續做大做強,才能夠避免被快速發展的市場所淘汰。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東南用股權換技術

東南引入奇瑞商用車的做法,明顯帶有對賭的性質。奇瑞商用車将向東南汽車導入捷途品牌和相關技術,以此來換取東南汽車80%的股權。不過目前奇瑞還沒有辦法将這部分股權裝入口袋中,隻有後期約定的各項經營目标達成之後,奇瑞才能真正完成這80%股權的交割。從東南汽車角度來說,自從三菱開始将資源向廣汽三菱傾斜之後,東南汽車就沒有了技術輸入的提供方,銷量不斷下滑,已經處于一個極度邊緣化的境地。引入奇瑞這樣國内自主品牌中的主流企業,通過技術和體系能力的投入,能夠盤活相關資産,為地方帶來立竿見影的GDP、稅收以及就業機會,是東南汽車起死回生的唯一方法。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通過技術輸出控股東南汽車,是奇瑞做大捷途的一條捷徑。這種模式下,奇瑞無需較大規模的投資設廠,就能夠完成捷途産能的提升。奇瑞所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向東南汽車輸出相關的技術,并将相關的GDP和稅收留在當地。而輸出的技術其實依然留存在奇瑞體系内部,如果後期經營目标達成的話。以捷途這種高成本效益車型來看,依托奇瑞在三大件方面的品牌号召力、産品力積澱,以及捷途品牌自身高成本效益定位,實作10萬+的銷量并不是難事。目前,奇瑞在國内自主品牌中的聲量并不處于優勢。燃油車市場,吉利、長安、長城等都已經将奇瑞遠遠甩在了身後。而電動車領域,比亞迪以及一衆新勢力也是領先奇瑞不少。在這種情況下,奇瑞也亟需在短時間内做大自己的業務基本盤,來確定自己在國内市場的份額。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銀億重組知豆來劍指微型電動車市場

作為曾經國内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知名車企,知豆這幾年發展也不盡如人意。在離開吉利體系之後,知豆的銷量開始快速下滑。尤其是國内新勢力和一衆主流自主品牌車企都開始進軍微型電動車市場之後,在技術上沒有太大優勢的知豆也在慢慢被邊緣化。此次銀億重組知豆,其實也是一種轉型。銀億也曾憑借收購美國ARC集團、比利時邦奇和日本艾禮富,在國内汽車零部件領域也是一個知名玩家。但由于這些企業普遍技術實力不強,長時間來一直給相對弱勢整車的企業提供配套。随着國内汽車市場洗牌的深入,這些整車企業或像吉利一樣整體提升品質看不上銀億的産品,或像海馬力帆一樣被徹底邊緣化不再需要銀億的産品,最終都連累銀億的汽車零部件業務闆塊的收入也是持續下滑。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通過4億注資知豆,銀億獲得了知豆的包括知豆汽車位于甯波甯海、山東臨沂和甘肅蘭州基地的土地和工廠,以及其全資子公司蘭州知豆所擁有的新能源整車生産制造資質在内的幾乎所有的核心資産,借知豆轉型進軍微型電動車領域的決心非常大。一方面,随着國家對于“老頭樂”這樣的低速電動車出台了更為嚴格的法律法規,這部分可觀的市場佔有率開始轉投微型電動車,之前包括五菱、長安以及奇瑞在這個細分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更何況這個細分市場本身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通過向知豆注入資金,研發新一代車型,在微型電動車市場并非完全沒有機會。另外一方面,經營微型電動車本身雖然利潤并不大,但是國内市場目前對于新能源積分的需求随着日趨嚴格的雙積分政策而不斷擴大。2021年,據傳市場上一個新能源積分高達3000元。是以總的來看,銀億是在自己本身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用4個億去撬動一個可能很多主流主機廠都看不上的微型電動車市場,并希望以此帶動自己的汽車業務闆塊走出困境。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值得推廣的東南和知豆經驗

無論是東南汽車還是知豆汽車,能否迎來重生還很難下定論。但不得不說,奇瑞和銀億這兩步棋都有四兩撥千斤的意味。以不大的投資,通過在入門級市場上來布局以求最短時間獲得回報。那些如今已經被邊緣化的傳統車企,其實并不是毫無價值。完善的工廠設施以及産業勞工,是需要時間和資本持續投入才能獲得的。更何況,東南汽車和知豆汽車的背後還有地方政府希望能夠盤活這些資産,為地方經濟帶來更大活力的期盼。

外援出手,知豆與東南能否重煥新生?

不得不承認,奇瑞和銀億給出的條件其實并不夠優渥,捷途的品牌和技術并不領先,而銀億不過隻投入了區區4億元,相信上汽通用五菱開發一款五菱宏光所付出的研發成本就不止4億元。但目前,國内汽車市場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車的産能使用率都不高。是以,我們不僅要在高層嚴格限制新開工整車項目,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各種資本對于既有的産能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兼并重組。對于這些重組,大可以打開政策的綠燈,隻要能夠實作各方共赢,就可以給出各種優惠條件。

點評

奇瑞這幾年聲勢沒有自主品牌頭部那幾家企業那麼大,但至少也沒有掉隊,一步一步在往前進。尤其是最近立訊精密接棒青島五道口參與奇瑞混改,也有可能預示着奇瑞汽車将有不小的機會成為蘋果汽車的代工者。如果可以趕上蘋果汽車這趟車,對于奇瑞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而這次在幾乎沒有太大成本的情況下,來獲得東南汽車80%的股權,也足見其希望做大做強自己的決心。這和吉利、長城參與力帆、衆泰資産重組幾乎如出一轍。而銀億汽車同樣也是深陷困境,希望能夠奮起一搏。不用太長時間,最多一兩年,就可以來重新審視這兩筆交易能發揮什麼樣的效果?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