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缺芯少電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到500萬輛?

缺芯少電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到500萬輛?

文|《财經》記者 郭宇

編輯|王靜儀

“新能源汽車今年1、2月(銷量)非常好,又增長了一倍多,我們預計今年肯定會達到原來預期的目标,可能要大幅度超過目标。”2022全國“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汽協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16年的50.7萬輛提高到2021年的352.1萬輛,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45.2萬輛和43.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3倍和1.4倍,市場滲透率為17.0%。

2022年中國能賣出多少輛新能源汽車?此前中汽協給出的判斷是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乘聯會給出的判斷更樂觀:有機會突破550萬輛,實作70%左右高增長。

眼下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锂礦等電池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還未完全緩解的汽車晶片供應,正在讓新能源車企面臨一定的成本壓力。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停止受理黑貓、白貓兩款車型的新車訂單了,已接的訂單将按順序繼續生産。”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告訴《财經》記者,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下降30%,這讓黑貓、白貓兩款車型處于艱難的境地。“現在每賣一輛車就要虧損一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受多大影響?工信部的目标和中汽協、乘聯會的目标一緻嗎?完成甚至超額完成預期目标的底氣在哪裡?

何以“大幅超預期”?

實際上,肖亞慶并未明确銷量目标是多少,什麼樣的程度才算大幅超預期,但其傳達出了樂觀的信号。肖亞慶認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離不開其發展環境、政策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提高等因素。

去年新能源車市場的火熱就得益于這些因素。

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開了個好頭,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分别達到了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

“從走勢情況來看,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保持了産銷兩旺的發展局面。”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增長迅猛,有力支撐了汽車市場需求。

缺芯少電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到500萬輛?

2017-2022年月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同比變化情況

政策面上,截至2022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在中國延續了近13年。據《财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國共補貼金額1478億元,補貼超191.59萬輛新能源汽車。

不過,新能源補貼政策可能在2022年底終止。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釋出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毋庸置疑,補貼仍然是當今消費者購置新能源車的重要參考之一,而如果2022年底真的取消補貼,不少消費者也許會選擇在年内購車。

此外,新能源配套設施是産業發展的基礎之一。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月,聯盟内成員機關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17.8萬台,從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3.1萬台。

而消費者的觀念也在逐漸轉變。中汽協産業研究部副主任楊茜認為,經過這些年的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已經達到世界範圍内最為完善的水準,産品供給豐富多樣,“國内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已經從試探消費轉為放心消費,綠色消費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

政策、環境、消費者觀念,這些利好在2022年都得到延續。

一個佐證是,2022年的開局兩個月,銷量增長還在繼續。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2年1月,大陸汽車産銷量分别完成了242.2萬輛和253.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4%和0.9%。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了45.2萬輛和43.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3倍和1.4倍。

雖然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資料還未公布,但陸續有車企公布了自己的戰績,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造車新勢力。整體來看,多數新勢力車企的銷量都維持着同比高增長。不過,威馬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公布自己的銷量情況。

缺芯少電,補貼退坡的2022

對于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行業給出的預判是超500萬輛。但“缺芯少電”的現狀,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在2022年的退坡及終止,都為年銷500萬輛的目标打上了疑慮。

“從目前來看,晶片短缺是一個逐漸緩解的過程。什麼時候能夠完全緩解還要進一步觀察。”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告訴《财經》記者,去年初就預計到2021年底晶片基本上能夠緩解,但後來發現除去像火災、地震、疫情等原因,晶片仍然非常短缺。

近期,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讓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産品利潤大幅降低,為應對成本持續攀升,有車企已開始調整政策,對旗下部分車型采取漲價或者停售措施。據《财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汽榮威、小鵬汽車、蔚來、比亞迪等已經宣布漲價消息。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則已經開始停止受理黑貓、白貓兩款車型的新車訂單。

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 的資料,在2021年後期,锂離子電池價格上漲了約10%-20%,而原材料锂鹽的漲幅更是達到了約400%。另據彭博新能源财經(BNEF)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锂離子電池組平均價格為132美元/千瓦時(約合840元人民币)。

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有所變動。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相關部門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并明确2022年12月31日将終止新能源汽車補貼。

但機遇大于挑戰。

乘聯會秘書崔東樹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屬于短期的資源錯配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持續的狀态。“今年下半年會得到一定改善,随着技術提升和資本巨量投入,世界锂電池短缺問題會逐漸化解,我們不要過度擔心锂電池的資源問題。”

“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市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比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接受度提升、補貼正在延續、補貼技術名額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等等,上述幾個因素将推動新能源車較強增長,是以我們預計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規模有機會突破550萬輛,繼續實作70%左右高增長。”崔東樹表示。

至于晶片短缺,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近日公開表示,目前全球主要晶片企業已經在逐漸加大汽車晶片生産供應,“建立産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情況将會逐漸緩解。”

“大陸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但也面臨國際競争壓力增大、穩定産業鍊供應鍊等問題。”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說,2022年,工信部将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換電模式試點工作。“我們也希望各地出台更多停車、充電等使用環節的優惠政策,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