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筆記: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筆記: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省吾身·為人謀之心

《論語》的一個好就是,高處着眼,低處入手。《論語》會給我們留下入手處。我們平時《論語》讀多了,就會覺得孔子也很平常啊,好像沒有什麼特别的,怎麼就成了至聖先師了呢?就像子貢說的,孔子的門牆太高,我們看不到裡面的狀況。

我們學孔子覺得很難,那種“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的狀态到底是啥樣的呢?我們體會不到。孔子呈現給我們的這個“果”,這顆“梨子”,很多時候我們沒法親口嘗一嘗。而曾子這樣的一個孔子高弟,我覺得是可學的。

你看這一句: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省吾身,這樣的一個日常功課并不是沒法做到的,每天睡前都可以來反思一下啊!三省,我們也不想多了,就是從三個方面省察,為他人做事,與朋友交往,學習。就三件事,縱向,橫向,交叉點處的學習。“十”,我們看到三省就是十字打開的生命啊!

為人謀,我們在公司做事情,就是為老闆謀啊。這裡“忠”,就是中于心,也就是有沒有誠心誠意啊,是不是真心誠意地做事啊,是不是忠于職守啊,這些都需要自我觀照。如果敷衍了事,馬虎做事,得過且過,不僅僅是對不起老闆,更是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上天賦予自己的生命啊。這裡呢,确實有一個問題,就是你所作的事本身是不是有意義的,如果不是正業,那就壓根談不上“忠不忠”的事情。

正業是關鍵。孔子講:“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合于道而行,不合于道而止。是以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就是擇正業。

言歸正傳。

有了正業,那麼對于自己所做之事,必須恪盡職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我們傳統讀書人的精神。這股“忠”的精神,根源在行道,在于“志于道”所引發的力量。

是以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當我們再看到“為人謀而不忠乎?”就不會輕飄飄地過去,這一句話的背後,有整個生命的呈現。是以,我們不能尋章摘句式地了解《論語》中的話語。

一句話背後有一個人,這裡就是曾子。曾子背後是孔門是師長和師兄弟,我們也不可能把這些都講出來,但是心裡要懷着這個整體,帶着這個背景,去體貼這句話,感受這句話,這是讀經典的方式,不能輕易地滑過去。

三省吾身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我記得孔子說過自己的願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裡就談到了朋友信之。孔子說話很周全,和人相處之道,那些人要麼長于自己,要麼平輩論交,要麼是自己的晚輩。對于平輩論交的朋友,交往時,最重要的是朋友信賴自己,說話辦事靠得住。

朋友是其他社會關系的基礎,老者安之,内在有信之,“少者懷之”,内在也有信之的基礎。

日日三省吾身,是需要想一想,自己值得朋友信賴嗎?做到了讓朋友信賴嗎?

與人交往真的很難,你爽快地答應對方,結果總是不了了之,這怎麼行?或者你因為謹慎,不輕易承諾事情,如果這種謹慎過了,不擔事兒,那更不行了。要麼過,要麼不及,那麼中道在哪裡?

我覺得中道就是,要有智慧看清事情,如果這是他份内的事情,你就得讓他自己做,你不能說,“這事兒我幫你做。”這不行。當你看清,他真的需要你的幫忙了,這個時候,咱把事兒擔起來,答應對方做到。這可以說是别人求你辦事兒的時候一些基本的原則。有了原則後,你答應别人事兒了,那就要盡全力去做到。人要敢于承擔,不逃避,不輕易放棄。

是以,朋友和你交往,他能獲得成長,你不僅在這件事上幫助了他,而是你的見識,擔當,韌性,乃至于仁義,會感染到他,身心都會很受用。

是以孔子講:“無友不如己者”

有些人對這句話不了解,孔子這是什麼交友态度?其實,朋友之間能互相砥砺,互相信賴,這就是“如己”。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這裡,“信”是做人的基礎。而曾子把這種教導,落實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并在每日做自我省察,是否做到了呢?落實到一個個真實交往的朋友。

你看,這就是曾子。很認真,這樣的人,怎麼不值得信任呢?

是以曾子說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這就是曾子的見地。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你看,這個“唯”字,以心印心,如佛祖之于迦葉,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一個“唯”字,後面之日日三省之工夫,我們是否看得到呢?學習《論語》,曾子其人其言,是個入處。

傳不習乎?

每天日課還是要堅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