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THE SPRING EQUINOX

陳秀娥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畫家簡介

陳秀娥,1944年生,西安市臨潼區鐵爐鄉人,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2016年第一次拿毛筆在宣紙上畫畫,其作品質樸内斂、感情純真。同年,其作品拍賣所得6000元捐贈給希望國小,得到了陝西某慈善機構的嘉獎。

如今,年近八旬的她依然生活在臨潼農村,于家務和勞作之餘,仍作畫不斷,自得其樂。

泥土的香味——記母親的畫

文/劉星

我母親的畫,這本來應該讓别人來談,才顯得公允客觀;如果叫我來說,總顯得有點不妥。說得好了,會惹人嫌,别人會說就你自己誇你母親的畫;說得不好了,當然我也不樂意,那樣會顯得我這個做兒子的對母親缺乏最起碼的敬畏之心。可是,這次主題是“母親的畫”,主編說了,必須由兒女來談自己母親的畫,是以,我也隻能從命了。

我母親的畫,百分之百屬于人們常說的那種“素人”畫。所謂“素人畫”,是和“文人畫”相對而言的,是指那些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或教育程度不高、更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和未曾受過任何名家作品影響,隻是從她的興趣和直覺出發,自己摸索着畫出自己認為好的花鳥形象而成的作品。記得三十年前,郎少君先生在《美術研究》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專門談“素人畫”的。我母親的情況是,她隻讀過國小。上國小的時候,她學習很拔尖,尤其喜歡美術課;書法課上,她的毛筆字也是全班最好的。隻可惜我外婆家太窮,供不起她上中學,是以國小畢業後我母親就不上學了。十七歲時,她跟我父親結婚。十九歲時,她生了我。現在,母親已經是七十九歲的老人了,我馬上也六十了,母親這大半輩子為兒孫所付出的心血、所經曆過的苦難、所受過的委屈,每一件事,我如今都曆曆在目,也都銘刻在心裡。我的記性特好,兩歲多的時候村子裡發生過的事、家裡發生過的事,我幾十年都記得清清楚楚。記得在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我母親就是村裡有名的“巧媳婦”。大抵村上不管誰家女人要繡枕頭、門簾、裹肚或花鞋,她們都要到我家來請我母親給畫花樣。她畫花樣大多是用鉛筆按白描的樣式畫在紙上,再用顔色塗出色彩分布,再讓她們拿過去按照我母親畫的樣子繡。村上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要蒸花馍,比如老虎呀、雞呀、魚呀、菊花呀、牡丹呀等等,她們同樣也要到我家來請我母親去執掌。這類活計,無疑鍛煉了我母親一定的形象表現能力,也催促她多去注意觀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鳥、蝶、蟲、魚等。

2016年春節,我的一個非常愛好書畫的朋友來我家聊天,喝茶間他一時興起,非要請我母親給他畫一幅畫不可。他說:“阿姨,您兒子是位畫家,您一定也有相當的藝術細胞……”我母親一再解釋她不會畫畫,推辭了幾次也拒絕不了我這位朋友的執拗。于是我協調說:“媽,你就畫一幅吧!你随便畫,想咋畫就咋畫。實在不行,你就按你過去繡花的印象,按繡花那一套畫吧。”第一張,她掌握不來毛筆蘸墨蘸水後在宣紙上的效果,就畫成了一個個水墨團塊。于是,我就上前給她示範如何控制毛筆和水墨,以使毛筆上紙後不至于水墨亂溢。到了第二張,就有所好轉。第三張,一幅類似于崔子範風格的、用筆很拙、水墨非常飽滿渾厚的《牡丹》就畫成了。這簡直令我太吃驚了!那種淳樸、稚拙、純真而又生鮮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這是我從來未曾想到過的奇迹啊!就從這一天開始,又過了夏,我母親竟一口氣畫了一百多幅畫。其題材涉及她幾十年來在農村經常接觸并熟悉的很多花花草草。尤其是她畫的蒲公英、桃花和大麗花,我最為喜歡。

為了讓母親高興,我把我母親的畫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了一些,沒想到得到了全國書畫界同道的高度贊揚。國家畫院畫家、著名美術評論家梅墨生先生說:陳秀娥老人的畫“比任伯年樸素,比吳昌碩柔和”。四川大學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林木先生認為:“生活在農村的陳秀娥老人,憑着感覺憑着興趣憑着天性畫出的她身邊的花卉,稚拙樸質天真,最大的特點是沒套路,這對我們在入套與解套中艱難度日的專業畫家們,反倒有所啟發。”舊金山美籍華人畫家何澤坡認為:“陳秀娥老人的畫,淡雅、清新、自然,實為難得……她是一個老老實實畫出心中自我,又極具自然感的畫家,沒有虛浮,沒有世俗之氣,畫中更多能嗅到泥土之味,應是我學習之處。”清華大學教授劉懷勇先生認為:“唐·張彥遠曰:夫畫者……發于天然,非由述作。陳媽媽的畫,純粹于天然,如一個禅者,專注于精神上的修行,至于畫得好與畫得不好,不能說,一說就錯。這就是禅的本真……陳媽媽的畫,難得一個靜字,靜得一點火氣都沒有了。這與當下火急火燎的書畫界,是一個鮮明的對比。”等等,這些評論,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也并沒當回事兒,這下子,可激勵我不得不對我母親的畫進行認真地揣摩和研究了。

有一次,我的一個好友張帆先生主持的酒韻齋群集結了二十多位朋友,要去我的老家看望我的這位“畫家媽媽”,他們一到我弟弟家,就拉着我母親的手親熱地問候這問候那,大家還都要和她照相合影,忙得她一直高興得合不攏嘴。有幾位朋友還現場買了她幾幅畫,這就更鼓勵了她畫畫的積極性。幾年前,有家媒體還給她的作品做過一個通版的介紹,她的畫也算有了發表。幾家藝術機構每家還邀請了她十來幅作品在網上拍賣,成績還非常好,有一次拍賣所得幾千元捐獻給了希望國小,她得到了一個獎牌。我常想,兒女最大的孝,就是要讓老人快樂。母親喜歡畫畫,那就支援她畫吧,隻要她老人家高興就行。

我喜歡母親的畫。自從她畫畫後,她畫的每一幅畫,我都請人作了精心的裝裱,悉心地收藏在我的書房裡當寶貝;将來,我還要把它傳給我的子孫……這種情感,别人是不了解的,但作為兒子,母親就是我的上帝。

母親幾次給我說:“沒想到現在把日子還能過得這麼好……”這,或許就是我母親畫畫的動力來源。同時,她一生又吃過很多苦、受過太多的委屈,這些,都無意識地滲透進她的筆墨之中了。這,也隻有我能讀懂,也隻有我能體會得很深很深……

(作者系陳秀娥之子,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作品欣賞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 《夾竹桃》紙本設色

34cm x 34cm 2016年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 《蒲公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春風》紙本設色

68cm x 34cm 2016年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春色》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蝶戀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紅苕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臘梅》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秋菊》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秋葵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三月桃花遍地紅》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山寺桃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虞美人》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玉簪》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玉簪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劉秀娥《桃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虞美人花》紙本設色

34x 34cm 2016年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 《寫生花卉》 紙本設色

68cm×34cm 2016年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月季花》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身在此山中》紙本設色

【國畫周刊】母親的畫·陳秀娥|(劉星撰文)

陳秀娥《農家樂》紙本設色

34cm x 68cm 2016年

《國畫周刊》主編 鄭偉斌

本文選自2022年3月12日《文化藝術報》T02-T03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