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個頭部品牌和時尚集團相繼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
2 月 28 日,Giorgio Armani 則以一場無背景音樂的男女時裝秀為身處歐洲東部戰火中的不幸人民緻以尊重。Giorgio Armani 也是以成為本季米蘭時裝周第一個對此事件作出回應的品牌。
Giorgio Armani 在秀前釋出了一段簡短的聲明,宣布秀場将沒有背景音樂
3 月 2 日,LVMH 集團宣布将向國際紅十字會提供 500 萬歐元的緊急捐款,以幫助身處俄烏危機中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随後在 3 月 4 日,LVMH 的一位發言人告訴 WWD,集團将關閉旗下品牌在俄羅斯的 140 家門店,但同時依舊會為 3500 名在俄羅斯的員工照常發放工資和福利。
LVMH 在其 Instagram 賬号上釋出了聲明
和 LVMH 同一天,愛馬仕宣布關閉其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三家門店。Chanel 則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一份聲明,表示鑒于目前的情況,将不再向俄羅斯發貨,同時關閉實體門店和線上銷售管道。
緊随其後,開雲集團宣布将向聯合國難民署提供大量捐款,并關閉集團直接營運的品牌門店。其旗下品牌 Balenciaga 則清空了所有社交媒體上的時尚内容,并宣布會為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提供捐款并發起了向烏克蘭捐款的号召行動。開雲旗下另一品牌 Gucci 同樣也宣布為聯合國難民事務進階專員辦事處提供 50 萬美元的捐款,以向逃離烏克蘭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Balenciaga 清空了 Instagram 賬号
3 月 5 日,Prada 集團宣布暫停其在俄羅斯的零售業務。奢侈羽絨品牌 Moncler 也表示已經暫停了在俄羅斯的所有商業活動。意大利 OTB 集團及其旗下的 OTB 基金會則宣布為聯合國難民署提供捐款,并将為逃亡的群眾提供直接經濟援助。Burberry 宣布停止向俄羅斯供貨,加拿大鵝亦決定關閉在俄業務,包括電商和批發銷售。
除了時尚奢侈品牌,運動和快時尚品牌也紛紛在近期作出動作。Nike 宣布關閉俄羅斯境内的線上銷售管道;Adidas 宣布終止與俄羅斯足協的贊助協定;ASOS 和 H&M 這兩個快時尚品牌則相繼宣布停止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所有業務,以確定員工及合作夥伴的安全。H&M 表示正在向烏克蘭當地群眾捐贈衣服和其他必需品,H&M 基金會還會向兒童救助會和聯合國難民署進行捐款。
Nike 在其官網釋出的聲明
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團在給西班牙證券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集團已經暫停在俄羅斯境内的業務,并關閉了 502 家門店,其中 86 家是 Zara,此外線上業務也已關閉。不過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創始人柳井正日前則向媒體表示,優衣庫不會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因為俄羅斯的消費者和大家一樣,享有正常生活的權利。”
相較于軟奢、快時尚和運動品牌,硬奢品牌在此次危機中意外地迎來了“危中之機”。由于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嚴厲制裁,盧布目前已經大幅貶值,這導緻俄羅斯的富裕階層紛紛将自己手上的财富用來購買奢侈腕表和進階珠寶。就像黃金期貨在經濟、社會發生危機之時常被當作規避風險、對沖通脹的工具一樣,奢侈腕表和進階珠寶同樣也被視為一種硬通貨,是以短期内硬奢品牌在俄羅斯的銷售仍會有所上漲。
寶格麗首席執行官 Jean-Christophe Babin 此前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就表示,品牌在俄羅斯的銷售在過去的一周時間内有明顯的上升,并将進階珠寶形容為一種“安全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和寶格麗一樣堅持“開門營業”的硬奢品牌并不在少數。卡地亞、勞力士以及擁有 Omega、浪琴、寶玑、寶珀等珠寶腕表品牌的斯沃琪集團在俄羅斯的門店目前均還在正常營運中,但勞力士和斯沃琪集團已經宣布将停止向俄羅斯的出口供貨。
如此多的頭部品牌和集團相繼對國際政治事件做出相似反應,在曆史上确屬罕見。但事實上,作為社會經濟和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産業部門之一,時尚産業從未真正躲進小樓成一統。從 2020 年席卷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女性和少數群體的平權運動,到如今的俄烏危機,不僅時尚産業自身在持續表現出參與熱情,這些行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消費者也要求品牌需要有更明确的立場表态,以往模棱兩可或是直接視而不見的做法如今也成為了一種具有風險性的應對政策。
Dior 女裝創意總監 Maria Grazia Chiuri 在 2017 春夏系列中表達了對女性主義的支援
但從商業邏輯來看,暫停在俄業務更像是一種象征性的行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品牌經理就向 WWD 表示:“向身處戰争危險下的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支援至關重要,尊重或者跟随西方政府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也是如此。但品牌們要明白,現實生活仍在繼續,品牌和大公司的生意也不會是以停止,企業需要考慮商業因素和關系。”
硬奢品牌在俄羅斯的銷售仍在繼續甚至迎來一個增長小高峰,恰恰就證明了這一商業邏輯。
莫斯科市中心的名品購物商場 TSUM 百貨
此外,市場營運環境的惡化也需要被考慮和衡量。Jean-Christophe Babin 就指出很難預測寶格麗的這股增長趨勢會持續多久,因為将俄羅斯從 SWIFT 系統中除名的金融制裁措施目前已經開始生效,接下來貨物出口和支付将會變得更加困難。
而物流貨運暫停、領空關閉、Visa 和 Master 等國際支付服務暫停,加上如勞力士和斯沃琪集團相繼宣布停止向俄羅斯供貨,那些堅持開店營業的品牌未來将無法對店鋪進行補貨,這也意味着即使俄羅斯的富裕階層現階段對硬奢品的需求有所上漲,但也會面對無貨可買的狀況。面對商業環境的持續惡化和為了保護員工的安全,關閉店鋪,暫停業務也是一件逼不得已的事情。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對于時尚奢侈品牌來說并不如中國、美國或是歐洲本土市場那麼重要。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douard Aubin 在上周釋出的報告顯示,在 LVMH 和斯沃琪集團的總收入中,俄羅斯市場和俄籍消費者對總銷售額的貢獻不到 2%,曆峰集團則不到 3%,Edouard Aubin 認為這是一個“相對無關緊要的水準”。證券投行傑富瑞集團則指出,俄羅斯人每年的奢侈品銷售額約為 90 億美元,約占中國支出的 6% 和美國支出的 14%。
雖然俄羅斯富裕階層向來都是奢侈品的核心消費群體,但由于嚴重的貧富差距和較低的國民平均收入,使得俄羅斯的奢侈品消費者始終未能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增長引擎之一,相較于中國和美國,俄羅斯消費者貢獻的奢侈品銷售額比例非常小。
這一特點在快時尚品牌的收入構成中也有所展現。Inditex 集團向 WWD 表示,俄羅斯約占集團總利潤的 8.5%,而且集團在俄羅斯并不擁有實體物業,旗下品牌的所有店鋪都是租賃的,是以集團對俄羅斯市場的總投資對 Inditex 而言在銷售貢獻上并不那麼重要。
另外 H&M 的财報資料也顯示,俄羅斯僅僅為 H&M 的全球第六大市場,約占 2021 年第四季度集團銷售額的 4%,對于 H&M 來說,俄羅斯市場的銷售貢獻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早前宣布停止俄羅斯業務的 Puma 也表示,2021 年,Puma 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市場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不足 5%。
根據安永公司在 2021 年對莫斯科、聖彼得堡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的成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對未來感到焦慮,更對自己的未來财務狀況感到不樂觀,這導緻俄羅斯消費者消費支出的持續下降。安永公司指出,俄羅斯市場消費指數下降是由于疫情之後社會經濟增長放緩和居民收入下降所導緻的,在調查中,有 47%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家的時間更多,購物的頻率更低。在經濟放緩、收入下降、疫情以及戰争沖突的多重影響下,俄羅斯市場變得更加可有可無。
相較于奢侈品消費,俄羅斯的時尚創意輸出和超模或許在全球時尚産業格局中更具有影響力。
Daria Strokous、Sasha Pivovarova、Irina Shayk、Natalia Vodianova、Natasha Poly、Anne Vyalitsyna 等人就是備受時尚界追捧的超模。值得一提的是,Natalia Vodianova 還是LVMH 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Bernard Arnault 的大兒子、集團傳訊和形象負責人 Antoine Arnault 的妻子。在此次事件中,Natalia Vodianova 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将為烏克蘭難民提供捐款,并表示對烏克蘭的遭遇感同身受。
Natalia Vodianova 和 Antoine Arnault
除了時尚超模,俄羅斯的過往曆史也曾在時尚刮起一股後蘇聯美學風潮,而這股風潮也被視為是推動進階時裝街頭化的開始。從設計師 Gosha Rubchinskiy、Demna Gvasalia 到造型師 Lotta Volkova,這些來自俄羅斯或是深受前蘇聯文化深刻影響的時尚創意者們,讓青年文化、地下俱樂部文化、複古街頭運動風格和帶着粗粒感的後蘇聯美學成為席卷進階時裝領域的一股“俄羅斯力量”。此外,由俄羅斯設計師 Ulyana Sergeenko 創立的同名時裝品牌亦是法國高定時裝周的“常客”。
Gosha Rubchinskiy
貝恩分析師 Luca Solca 認為,時尚奢侈品牌決定暫停俄羅斯業務,雖然會造成一定的銷售損失和失去一部分消費者,但這個影響卻可以通過在其他市場的業務所抵消,同時品牌還能借此樹立起更積極的品牌形象。
俄羅斯超模 Sasha Pivovarova
然而身處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時尚品牌們也需要意識到,無論是站隊還是表态,亦或是支援,都不是一個萬全之策,每個決定都會在某些方面上對自己的發展産生反噬和影響。就像現在随着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陸續生效,國際金融、能源、供應鍊等等領域都已經出現了明顯動蕩。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總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在 3 月 5 日表示,正在進行的戰争和相關制裁将對全球經濟産生嚴重影響。目前俄烏局勢已經讓國際能源如石油以及小麥價格飙升,這加劇了新冠疫情和全球供應鍊短缺帶來的通脹影響。
另一邊,全球性的通脹高企、疫情的持續影響、全球供應鍊的持續短缺和混亂,加上俄烏危機的影響,許多銀行機構紛紛調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預期。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也對各自本年度的經濟發展持一種相對謹慎的态度:“穩增長”定調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主旋律,而對于美國而言,“抗通脹”則是其目前在國内經濟領域的首要目标。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大機率不會再出現像 2020 年和 2021 年那樣的高速增長态勢,而是會以一種較為平緩的趨勢保持增長。對于時尚産業來說,這也意味着未來增長将步入穩定階段,重振其他地區市場的時尚消費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失去一個俄羅斯市場或許無關緊要,但從長期來看,其後續影響将會越來越大。
在目前時刻,雖然表明立場比增加銷售更加重要,但品牌也應該非常小心,不能顧此失彼丢掉一個有增長潛力的戰略市場。在 2020 年,安永公司釋出的調查報告就顯示,92% 的外國公司認為俄羅斯屬于戰略市場,其中的一半計劃加強在俄羅斯的存在。然而就目前來看,在全球化浪潮裹挾之下的時尚品牌們也别無他法,客觀和主觀因素的疊加已經讓它們如履薄冰,“小心”和“平衡”是唯一的辦法。WWD
撰文Nion
編輯馬小刺
圖檔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