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作者:晨曦談兵

距離俄烏戰争爆發已經過去了十多天,交戰雙方在戰場上似乎已經陷入了僵持狀态。強勢一方的俄軍雖然一路長驅直入,包抄、合圍了基輔、哈爾科夫、馬裡烏波爾等重要城市,卻遲遲未能取得決定性的重大勝利。弱勢一方的烏軍雖然不斷節節敗退,但是抵抗依然頗為頑強,給俄軍造成不小的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目前的這種情形,跟在傳統印象中的俄軍鋼鐵洪流摧枯拉朽碾壓對手的場面簡直大相徑庭,很多人不禁發出疑問和擔心: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難道已經衰落到如此地步了嗎?再加上自身遭到嚴厲的國際制裁,面對擁有西方國家源源不斷援助的烏克蘭,一旦陷入消耗戰的泥潭,俄羅斯會不會有輸掉戰争的危險?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盡管戰争發生在俄烏兩國之間,不過全世界都很清楚,這實際上是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激烈博弈,與我們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和地緣政治環境更是密切相關。對于這個問題,大家自然是關心則亂,希望能夠盡快得到一個對我們最為有利的結果。急于求成的心情可以了解,戰場卻隻能依靠真刀真槍來說話,往往會造成欲速則不達的狀況。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雖然從開戰以來俄軍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和短闆,比如精确制導武器、察打一體化無人機等技術手段較為缺乏,指揮協調、後勤保障等環節也出現了一定的混亂,但是不可否認俄軍的整體實力還是不容小觑的,也展現出了俄軍的軍事體系建設是卓有成效的。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為了威懾北約,俄軍保留了大部分的精銳軍力引而不發,很多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新式裝備也均未亮相,比如蘇57隐身戰鬥機、T14主戰坦克、匕首高超音速飛彈、锆石反艦飛彈、雨燕核動力巡航飛彈、新型核潛艇等等。當然烏克蘭戰場這種更接近于非對稱治安戰的環境,上述高精尖裝備也派不上什麼用場。由于俄軍有限的軍費相當部分被這些國之重器所消耗,能夠用于正常地面作戰的投入難免捉襟見肘,是以俄軍進攻烏克蘭的家當以各種老胳膊老腿兒打主力也就不足為奇了。于是我們看到了大量老舊的牽引式火炮甚至民用運輸車輛紛紛粉墨登場,就連複古的裝甲列車都秀了一把存在感,讓人懷疑是不是穿越回了二戰。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可是即便如此,俄軍在前面出動不到10萬人兵力進入烏克蘭境内的情況下(另外還有4到5萬人的東烏民兵武裝、車臣地方武裝等其他部隊配合作戰),依然有效壓制住了擁有超過25萬正規軍以及30多萬預備役部隊+民間武裝的烏軍,牢牢地掌握着戰場主動權。同時嚴格限制空中打擊和地面重火力的使用,未對烏克蘭當地的平民和民用設施造成嚴重傷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要知道烏克蘭的國土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4000萬,有比較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軍工實力,而且國内已經打了長達八年的内戰,軍隊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群眾也有相當程度的戰争承受能力,反俄民意基礎也頗為深厚,還有西方國家的大力援助,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輕松拿下的彈丸小國。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二戰時期德國蘇聯夾擊波蘭的案例,當時波蘭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均不如現在的烏克蘭,也沒有獲得外援的條件,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是并未提供實際幫助,德軍出動兵力140多萬,蘇軍出動兵力80萬,花費39天占領波蘭全境。還有2003年的伊拉克戰争,伊拉克被國際制裁多年,早已孤立無援、虛弱不堪,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或者無人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總兵力超過30萬,一路火力全開也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拿下首都巴格達。如今俄軍動用的軍事力量和烏克蘭自身的抵抗條件,都遠遠不能與前面兩個案例相提并論,所謂的鋼鐵洪流幾天之内就會席卷對手,或者依靠一次斬首行動就讓對手束手就擒、放棄抵抗是不太現實的,必須要有苦戰久戰的準備。

俄烏戰争速勝論不可行,俄羅斯“國運”在此一搏

目前的形勢對于俄羅斯而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哪怕困難再多、損失再大,也必須咬牙堅決頂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隻要北約不直接出兵,俄羅斯制服烏克蘭隻是時間長短和代價大小的問題。如果俄羅斯半途而廢,普J的威望将一落千丈,國内的民心軍心将土崩瓦解,北約更會變本加厲地落井下石乘勝追擊,俄羅斯的國運萬事皆休,這絕對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相反如果俄羅斯取得勝利,不僅粉碎了北約将烏克蘭作為反俄橋頭堡的企圖,還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壯大烏克蘭的親俄勢力,俄羅斯的實力和影響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歐洲也将不得不與其尋求某種程度的妥協,同時再聯合中方等第三方勢力,完全有條件打破美國的制裁圍堵,其深遠意義絕不亞于當年蘇聯打赢衛國戰争,這跟我們的戰略利益也是不謀而合的。是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就看俄羅斯能不能把握機會改變命運了?

作者:晨言無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