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價正跑步進入“9元”時代,新能源汽車為什麼還是不夠香?

最近幾天,國際原油價格暴漲,國内成品油價格迎來6連漲,重回“8元時代”。下一輪成品油價調整将在3月17日24時進行,預計上調油價1040元/噸左右,折合約0.78-0.94元/升的漲幅。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下一輪成品油調整基本是闆上釘釘,很可能會觸發“天花闆價”,95号汽油将全面來到“9元”時代。

按照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升來算,加滿一箱汽油要多花約40元。這讓不少燃油車車主感到壓力山大,“感覺俄烏交戰是從我賬戶上扣的錢”;“油價跑步進入9元時代,我進入跑步上班時代”;“92加滿負債滿滿,95加滿傾家蕩産,98加滿三代還款”……

油價正跑步進入“9元”時代,新能源汽車為什麼還是不夠香?

市場也出現了利好新能源汽車的輿論風向。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國内油價在3月份創出近10年來的新高,高企的油價直接推高燃油車日常通勤使用成本,為新能源乃至油電混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持續拓展基盤量級。”

威馬汽車CEO沈晖3月9日晚上也在微網誌發文,預測95号汽油将突破9元/升,“按照加油50升計算,要花費超過450元。”他趁此機會推薦新能源汽車:“按照5年10萬公裡計算,智能純電汽車所消耗的電費比油車油費能省約8萬元,差不多等于四個LV或愛馬仕入門款包包。”

油價正跑步進入“9元”時代,新能源汽車為什麼還是不夠香?

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網友評論中雖然充斥着對油價的調侃,但大多表示暫不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幾位持币觀望的消費者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充分考慮售價、用車成本、保險費用、裡程焦慮、安全隐患、保值等因素,“綜合考慮油車更便宜,實在不行我選混動。”

純電動汽車:高用車成本與裡程焦慮

在不少消費者眼中,隻有純電動汽車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按照沈晖的邏輯,油價上漲時應該選擇純電動汽車來節省油費。

但油價并不會長期處于高位。阿聯酋周三表态支援歐佩克提高原油産量,紐約原油期貨暴跌11.46%;布倫特原油期貨暴跌12.09%。

另外大陸成品油實施“地闆價”以及“天花闆價”機制,當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和高于130美元/桶時,國内的成品油價格均不再進行調整。

但《石油管理辦法》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于130美元(含)/桶時,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也就是說,即便國際油價超過“天花闆價”,國内油價仍然存在上調的可能。

有車主告訴紅星資本局,純電動汽車的用車成本比預想更高。“一般四五年就需要更換一塊電池,動辄數萬元,折算下來比用汽油更貴。”

日前有海外媒體報道,一位特斯拉車主因撞上石頭導緻車輛電池損壞,更換電池的材料費高達約8.8萬元人民币。

“用家充樁充電,純電動車的用車成本隻有油車的十分之一。如果沒有家充樁,商用樁電費接近2元/度,用車成本要翻4倍。”

然而即便是免費贈送,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車主沒有安裝家充樁。

去年12月20日,沈晖公開表示:“威馬傳遞了4萬多台車,但随車配送的充電樁,卻有近2萬根送不出去。”充電聯盟資料顯示,家用充電樁配建率在60%-70%。

而公共充電樁尚無法滿足充電需求,目前公共類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的比例高達1:6.8。

“新能源車主淩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等熱搜背後,是消費者對冬季電動車續航縮水、電池充不滿的裡程焦慮。

事實上,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更多是因為價格更便宜、使用更友善,油費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84萬輛,同比增長59.2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640萬輛,同比增長151.61%。

純電動車(BEV)由于産品關鍵技術名額和性能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導緻其在新能源市場穩居主導地位。

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1-2月,大陸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48萬台,同比增長131.8%,滲透率達到14.4%。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76.92%。

不過近期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晶片短缺、補貼退坡等因素,新能源汽車掀起漲價潮。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去年底至今,已有至少16家新能源車企宣布調價,涵蓋10萬元以下至30萬元以上主流購車區間,其中絕大部分是純電動汽車。

10萬元以下車型上調幅度較高,平均漲價達4800元左右。歐拉黑貓、白貓、長安奔奔國民版低配置車型等成本效益較高的純電動小車,幹脆暫停接單。

傳遞難也是消費者遲疑的原因之一。比亞迪、廣汽埃安、吉利幾何等品牌的熱門車型提車周期均超過3個月,小鵬P5的提車周期超過4個月,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車型提車周期均長達12-16周。

插混車型:折中選擇,正在高速增長

由于純電動汽車的裡程焦慮仍然廣泛存在,插混車型被認為是實作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捷徑。

這種車型的純電續航足以應對日常通勤,加注燃油也可勝任長途旅行,政策方面還可享受與純電動車型類似的上牌、限行政策。

采用增程式電動技術的理想ONE,上市以來累計傳遞144770輛。理想汽車憑借這一款車型穩居造車新勢力前三甲。日前釋出的2021Q4财報顯示,理想季度收入首次破百億。

比亞迪更是占據了2021年近半的混動市場,其DM-i混動系列累計銷售27.2萬輛新車。2022年1月,比亞迪DM-i車型銷量達到4.6萬輛,同比漲幅高達760.6%;2月DM-i車型銷量4.43萬輛。

理想汽車與比亞迪的成功讓不少車企向插混車型市場發力。

去年以來,衆多自主品牌釋出插混技術。吉利推出了雷神混動,長安有IDD混動,長城有檸檬DHT混動,奇瑞有鲲鵬DHT混動,這些技術路線雖然路徑不盡相同,但在純電續駛裡程、綜合油耗以及動力性能方面都各有獨到之處。

2021年,插混車型累計銷量達到54.5萬輛,同比增長171.1%,成為了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今年1月,插混車型共銷售8.5萬輛,環比增長3.1%,同比增幅高達198.3%。而純電動乘用車環比跌15%,同比增長近60%。

2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零售銷量達到了6.6萬台,同比增長了367.2%。比亞迪更是獨占三分之二的銷量,超過上汽大衆、上汽通用拿下了單月銷量亞軍,首次站上了自主三強的冠軍位置。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某種程度上來說,微型車市場萎縮,插混車型市場擴張,都是新能源汽車産品結構調整的積極表現。”

2021年,大陸插混車型的市場占比僅為18%,今年乘聯會判斷這一市場的占比将會提升至25%。

不過在電動化發展的終極目标上,車企均有着純電驅動的共識。随着電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混插車型相對于純電動車的續航和成本優勢或将不複存在,行業增長空間有限。

爆款頻出,告别燃油車仍需時日

據乘聯會資料,2021年,大陸乘用車零售量累計達到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傳統燃油車同比下降6%。

2021年,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特征,新能源車對燃油車市場實作了部分替代效應。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通過使用者的市場化選擇證明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乘聯會分析,基于2021年的良好表現,乘聯會對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目标從480萬輛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将達到25%。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滲透率将達到22%左右。

各大廠商也都積極投身電動車市場,紛紛釋出了全面電氣化的時刻表,但并未放棄燃油車。

2021年,新一代奧迪A3正式上市,成為入門級豪華車首選;平民跑車本田思域迎來第十一代;廣汽豐田賽那成MPV市場爆款;坦克300一車難求;長城汽車持續推出長城炮皮卡。

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在華推出21款新車,其中8款是純電動及插電混動車型;寶馬将帶來新一代寶馬7系、搭載3.0T直列六缸發動機的M240i;奧迪也将推出各種改款+換代燃油車;坦克500也将于3月上市。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僅占到汽車總量的2.6%。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但短時間内不可能一蹴而就。預計2025年中國燃油車保有量觸頂,達2.9億輛。

他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核心三電系統也有待突破,二手車市場和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也有待完善。

日前出爐的《2021二手車市場消費需求洞察報告》指出,主流傳統能源二手車3年期保值率依然維持在50%~70%。相比二手燃油車而言,新能源二手車整體1年期保值率相差6.9%,3年期差距5.3%。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餘冬梅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