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産剖宮留疤,26歲“熊貓血”媽媽二胎生産遇險 醫院3小時生死急救

首次生孩子,選擇了剖宮産,結果子宮留下疤痕。26歲的“熊貓血”媽媽二胎遭遇巨大兇險:胎盤長到第一次剖宮産留下的疤痕上,子宮比紙還薄,生産時像“炸彈”一樣裂開……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産科MDT團隊,連續3小時與死神作戰,成功挽救了這對“熊貓血”母子。

首産剖宮留疤

二胎媽媽母子命懸一線

近日,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了一位懷孕34周的準媽媽。懷上二胎,本來是件喜事,然而事情并不順利。懷孕期間,她一直沒有進行過孕期正常檢查,可入院生産檢查發現,是兇險性前置胎盤。

婦産科主任齊小雪介紹:“懷孕後子宮血流非常豐富,宮頸部位肌層薄,收縮差,一旦出血不容易止住。兇險性前置胎盤是産後大出血最可怕的因素之一,死亡率高達20%。”

什麼是兇險性前置胎盤?它是指以前有過剖宮産史,再次懷孕胎盤附着于原子宮瘢痕部位,由于胎盤周圍血管像樹根一樣極其豐富,當其附着在子宮切口瘢痕處時,極易植入穿透子宮壁甚至部分膀胱,造成胎盤局部植入。

遇上“兇險性前置胎盤”,不僅容易在孕期引起大出血,而且在剖宮産分娩時容易引起術中大出血,導緻子宮切除保命,嚴重時可能造成孕産婦死亡,業内公認為“最難的剖宮産”。

對于二胎媽媽小麗(化名)來說,生産并不陌生。可她怎麼也沒想到,這次被推進手術室,她将面臨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劫”。兇險性前置胎盤植入、瘢痕子宮、穿透肌層……這些單獨發生即可緻命的危險,竟接連向她襲來,不斷将她推向“鬼門關”。

齊小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麗體重不達标,按計算她自身血溶量隻有3000毫升,再加上她中度貧血,血色素比正常指數低,一旦術中出血達到1000毫升,就會造成休克。最艱難的是,小麗還是稀有的RH陰性血,血源非常緊張。”

“多學科的嚴謹配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完善的手術方案,充分的應急預案,經過MDT團隊多次會診和讨論,讓手術每一個步驟都更精細化、準确化,盡可能降低術中大出血風險。”齊小雪帶領下的“兇險性前置胎盤”MDT團隊迅速行動起來,涉及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新生兒科、泌尿外科、介入科、ICU等11個科室……所有醫護人員,都做好了準備。

手術中子宮突然“炸裂”

血液像開閘的水……

一打開腹腔,就讓有着多年豐富手術經驗的齊小雪倒吸一口涼氣。雖然早有預判,但這是最嚴重型的兇險性前置胎盤、穿透型胎盤植入。暴露在切口下方的子宮壁,布滿了粗細不等的怒張血管,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子宮正好植入之前的瘢痕處,腹膜和子宮前壁大面積粘連,隻剩下一層薄薄的透明薄膜,幾乎穿透子宮,随時會有出血洶湧的危險。

雖然手術操作盡量減少了出血風險,但情況終究還是發生了:鮮紅的血液像開閘的水,一發不可收拾。子宮血流速度超過每分鐘500ml-700ml,如果不能及時止血,患者不到5分鐘就會發生失血性休克。連見慣“大場面”的齊小雪都異常緊張。好在齊小雪憑借豐富的經驗,既快又準地找到出血部位,精細分離、壓迫結紮一氣呵成。

首産剖宮留疤,26歲“熊貓血”媽媽二胎生産遇險 醫院3小時生死急救

▲術中。

首産剖宮留疤,26歲“熊貓血”媽媽二胎生産遇險 醫院3小時生死急救

▲産婦大量出血。

寶寶終于分娩出來,是個男孩。接下來,由新生兒科醫生來呵護寶寶健康。産科醫生還在為媽媽忙碌着,集中精力解決最大的困難——前置胎盤。

經過3小時搶救,醫務人員将小麗從“鬼門關”營救回來,確定了母嬰平安。

在事後的回憶中,齊小雪心情仍然不能平靜。教科書中幾乎全部的複雜案例,都集中出現在小麗身上,而且輪着出現,對醫學基礎知識、實戰操作、團隊配合都是巨大的挑戰。

醫生提示:

孕婦應該定期産檢

如果說生孩子是女性一生中一次曆劫,那麼“兇險性前置胎盤”就是“劫中之劫”。

齊小雪表示,提倡産婦自然分娩,不要盲目選擇剖宮産快速結束自然分娩帶來的痛苦。剖宮産會帶來一些繼發風險和并發症,一定要遵照醫囑。建議孕婦一定要定期産檢,及時發現并排除妊娠危險因素,避免出現危險後再到醫院就診,把本可避免的簡單問題複雜化。

齊小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麗和寶寶已于近日出院。小麗的貧血狀況從中度好轉到輕度,目前母子都很健康。

據了解,成都市衛健委、成都市婦幼專科醫聯體等部門始終緻力于保障全市母嬰平安。2021年,成都孕産婦死亡再創新低,下降到1.94/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2.15‰,這個資料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水準。

曹一莎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彭疆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