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心如雲 寄情泰山——讀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雲而行》

文心如雲 寄情泰山——讀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雲而行》

□ 張鵬

2021年年末歲尾,讀到了柳萍女士的散文集《在泰山逐雲而行》,這部立足于鐘靈毓秀的五嶽獨尊泰山的散文佳作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作者生于泰山腳下,在此讀書成長并安居樂業,她既是一位敏感時事的新聞從業者,也是一位鐘情自然山水的文學愛好者,感覺泰山的山光水色、草木勝景,體悟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柳萍占盡了天時地利。這本《在泰山逐雲而行》分為“山中牧雲”“雪泥鴻爪”“那人那故事”三輯,共計12萬字,是柳萍在近些年新聞采訪之餘,遊覽泰山、領受泰山、感覺泰山的文字記錄。深入淺出地介紹泰山文化,在娓娓而談中把泰山故事發揚光大,細緻入微地探尋泰山的名勝古迹,柳萍用自己的悉心觀察和深入思考,書寫泰山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魅力。

“這座城、這座山有太多值得我們回味、珍惜和銘記的東西。有所感受和發現時,就斷斷續續寫了一些和泰山文化有關的散文,這本《在泰山逐雲而行》,完全是新聞作品之外的一個衍生副産品。”柳萍這樣評價自己的新書。柳萍的散文是一代泰安人的精神鏡像。她筆下的泰山,不僅是自然存在,也是燦爛的文化,不僅常常鐘靈毓秀于天地之間,也飽含曆史文化的芳澤韻緻。《在泰山逐雲而行》見證了一個女作家柳萍的成熟、從容和優雅。從情懷到悟性緣于從辦公室和書齋走向寬闊的泰山懷抱,柳萍的寫作已不限于仰觀俯察和個人省思,而開始轉向對泰山曆史文化和精神内蘊的禮贊,對泰山自然和文化肌理的微妙刻寫與細嚼慢品。她如此專注謹慎,又如此細膩謙卑。她的文字,斂去了一切浮躁,有着詩意的溫暖和舒緩,這種詩意與溫暖,是對自然山水寫作超越性的精神向度。

文心如雲 寄情泰山——讀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雲而行》

柳萍緻力于在文化名山和自然風景之外,發現自己與泰山的心心相印。在談到自己的寫作初衷時,柳萍說:“泰山的标簽非常多,文化山、自然山、書法山等等,但在我内心裡,泰山更是一座‘心靈之山’,在泰山,你可以看到很多和心靈相呼應的東西。我新出版的這本書就是要從時空曆史的次元與高度,展現一種人的心靈和泰山的關聯與呼應,從心出發,探尋泰山文化密碼。” 柳萍從心靈感受出發在《在泰山逐雲而行》這本書中表達了她生活在泰山腳下的所思所想,這座山和這座城市是幾十年來她的精神家園。泰山是拔地通天的又是詩意氤氲的。泰山是宏闊厚重的又是親切自然的,作為一部立足于泰山的散文作品,《在泰山逐雲而行》語言行雲流水,立意高瞻遠矚,讀者開卷有益的感覺很強。《在泰山逐雲而行》中既能看到帝王将相封禅大典,也能看到引車賣漿的市井細民,散文中作者俯仰自得,柳萍品讀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也在感覺泰山行走泰安中揮灑對生命和歲月的了解和徹悟。該書文獻資料和詩情畫意相得益彰,是一部有文化底蘊和情感質地的書,是一部學養豐厚但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書,是一部文心芬芳的書。記者的職業敏感和文人的精神氣質以及登山臨水的閑散心情,讓她能夠在具體的山水景點上縱目曆史和未來,通過描寫泰山中平凡的流泉飛瀑、摩崖石刻和亭台樓閣,表達自己的曆史情懷和獨特感觸。泰安這個地方山城相依,悠久的曆史縱深感不言而喻,岱廟的皇家氣象、青石鋪就的老街、郁郁蔥蔥的古樹名木、四處可見的外地遊客,都讓你目不暇給。文化意蘊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每一位身處其間的寫作者,柳萍飄逸的才氣在衆多泰山散文書寫者中與衆不同,她直覺豐盈精準,想象豐富浩瀚,文章風格舒展并深谙泰山民間文化、民俗民風的來龍去脈。全書筆墨文雅通透,叙事沉穩,持守着泰山之子的本根,又不失赤子情懷和文學新銳的蓬勃朝氣。她憑借着地理優勢和日常細節,打量一個文化名山的複雜、幽微。她書寫各種曆史變遷的波瀾,正視泰安的有限性與地方性并醉心于文筆清風白雲中那凊澈的審美質地。

文心如雲 寄情泰山——讀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雲而行》

在序言中,柳萍寫道:“與其說,我在泰山牧雲朵,倒不如說也是在放牧自己的心靈和視野。因為在逐雲而行的過程中,這座城市和這座山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于我而言都有了特别的意義,變得更生動、更具體、更親切。我也希望,能夠将這種感受傳遞給更多的人,為人們多元度地了解泰山文化、認識泰安這座文化曆史名城,呈現一個别樣的、更加豐富的視角”。柳萍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一個能在遊目騁懷中創造文學世界的作家。她用一種溫和的目光、典雅的意象和文筆的感性之美,為自己建構了一個曆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泰山景觀,并由此标示出自己在精神想象上業已抵達的文化高度。她的散文散發着纖細的懷舊和一種近乎絢爛的美,那種唯美令人難以釋懷。她在陳述曆史和現實下的個人記憶,如此真切,又如此獨特,個人的記憶融入了曆史的集體無意識。

《在泰山逐雲而行》是一曲滄桑典雅的文化之歌。柳萍以開闊悠遠的視野,精深缜密的思考,絲絲入扣的爬梳,字斟句酌的語言,穿透東嶽泰山曆史文化的隧道,為我們呈現了泰山所承載的厚重人文内涵與輝煌文明成就。泰山發端遠古,延續今日;上連帝王将相,下接市井細民,最終鑄就了泰山獨特的山體、血脈、氣韻和靈魂。這是一部有關泰山的精神個性史,也是一部地域文明的地方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