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晉二胎媽媽小燕。

二寶出生後,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照顧我和兩個孩子。在我忙着陪瑤瑤時,就讓老人帶二寶。可是,他們經常把二寶放在床上或者玩具墊上,然後坐在一邊不說話,看着二寶玩膩了,就換樣玩具,或者把一堆玩具放在二寶面前。當二寶煩躁時,他們就抱着二寶走來走去,或者出去轉轉,但依然一言不發,生怕說多了話。
我就提醒外公,多和二寶說說話,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外公反駁我:“這麼小,他懂啥,說了也白說!”
其實,不止外公這麼想,我發現身邊的大多數老人都是這麼想的,基本上都是“啞巴式帶寶”。在很多大人心中,覺得小寶寶啥都不懂,給他們吃飽喝足就行。
小寶寶真的不懂嗎?
小寶寶是具有神性的,可以聽懂成人的語言
我家二寶出生第7天,因為我RT扁平,他不願意好好吮吸,月嫂就扶着二寶的身體幫助他吃奶。可能是不舒服,也可能是不好吮吸,他就拼命反抗……月嫂就邊扶着他,邊訓斥他讓他好好吃奶。
他停頓了一下,就哇得一聲大哭了。我趕緊抱住他說,沒關系,沒關系,媽媽和寶寶重來,他瞬間就不哭了,繼續嘗試着吃奶。
他能聽懂我和月嫂的話語嗎?
肯定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聽懂語言,但絕對聽懂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語言,是以才會在月嫂的大聲訓斥中委屈地哭了,在我的輕聲細語和懷抱中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進而願意配合我。
小寶寶是非常敏感的,是有靈性的,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大人的情緒語言。當他知道自己是被愛的,是被父母關注的,他就有能力去發展自己的需要。否則,他就會在失落中變得麻木呆滞或者反抗。
尹建莉老師在《自由的孩子最簡單》書中講道,很多人以為小嬰兒是完全無知無覺的,認為孩童是懵懂無知的,這是成年人丢失自身的神性後表現出的自大,是真正的無知。所有的孩子都是小精靈,不一定能聽懂成人的語言,但一定能“聽懂”成人的情緒。
是以,作為父母,不要小看了嬰兒,認為他們啥都不懂,隻管吃飽喝足,進而讓他們失去了腦神經發育的關鍵期。
如何和小寶寶說話
海蒂·麥考夫在《海蒂育兒大百科》書中講道,雖然寶寶能學會我們的語言,但如果早期就下意識地進行交流,會加快寶寶的語言能力的發育。完全得不到交流的寶寶,不僅語言發育會遇到問題,在所有成長領域都會困難。
1、做一個自言自語的人,不停地向孩子講解
寶寶在說話前,肯定是先聽了大量的語言,然後将了解的語言說出來。隻有寶寶大量地聽,才會說話和表達。
在我們照顧小寶寶時,可以把所有的動作和看到的事物,向寶寶描述出來。
比如我們給小嬰兒換尿不濕,可以看着寶寶的眼睛告訴他:“媽媽要給你換尿不濕了,我們先把尿不濕的粘膠撕開,用溫熱的濕巾擦擦小屁股。哇!小屁股幹淨了,再用紙巾擦幹,寶寶是不是感覺很清爽?現在,我們再來換上新尿不濕哦……尿不濕穿好,還要扣上褲子扣子哈,這樣寶寶就暖和了。”
不止是換尿不濕,給寶寶穿衣服,做被動操、撫觸時,都可以将我們手中的動作描述出來。帶寶寶外出散步時,可以将看到的花草樹木描述出來,進而讓寶寶大量地傾聽,為語言表達打下良好的地基。
2、學寶寶說話,回應寶寶
寶寶兩三個月會咿咿呀呀地表達自己,我們可以學寶寶說話,用兒語回應他們。我們的模仿和回應,會讓寶寶覺得大人是關注自己的,自己是被愛的,也會咕咕囔囔地回應我們,還會覺得我們的模仿很有趣。
我家二寶現在經常和我們“哦哦”地說話,我就哦哦地回應他。他有時候彈舌玩,我就學他的彈舌,把他逗得哈哈大笑。
不要覺得說兒語很傻,可以把這個過程當做親子交流的時刻,内心就會放開。
當然了,如果大人實在不想說兒語,那就用成人的語言,和寶寶交流。隻要我們和寶寶說話,都是在教寶寶學習語言,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3、多給寶寶讀書、唱兒歌
《殺死一隻知更鳥》書中的小女孩講父親是律師很忙,從來沒教她識字,但是她卻自然而然地識字讀書。她回憶起從她記事起,父親就抱着她大聲地讀報,在潛移默化中,她學會了識字。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給寶寶讀書,唱兒歌,進而給他們聽覺的刺激,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識字和語言表達。
給寶寶讀書,可以是他們年齡段的黑白卡、布書,洞洞書,也可以是大人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報紙等等,最好是大聲地讀出來,給他們聲音的熏陶。
有音樂才能的大人,可以給寶寶哼歌,彈奏樂器等等。因為節奏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神經元的銜接,提高寶寶的智商。
我們提倡多與寶寶說話,但也要注意不要使用代詞。因為代詞對寶寶來說了解很困難,我們在提及我或者他時,最好用媽媽或者具體的稱謂。在寶寶感到煩躁或者哭泣時,我們應該停止交流或者教育,觀察寶寶的反應及需求,讓他們休息一會。
寫在最後
《海蒂育兒大百科》書中講道,通過閱讀、說話、唱歌和眼神交流或者對着寶寶”咕咕囔囔“,有助于開發大腦的所有潛力。
是以,在小寶寶出生後,不要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啞巴式帶娃,而是給他們創造豐富的語音環境,刺激他們聽覺的發展,為語言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要等到孩子兩三歲說話晚或者不願意開口,我們再來亡羊補牢。最好在寶寶出生後,我們就多和寶寶描述正在進行的活動,和寶寶咿咿呀呀地交流,帶寶寶讀書、唱兒歌等等,給他們豐富的語言環境,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