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879字 閱讀約3分鐘
1月份,工信部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生産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于3月1日起實施。這個消息,讓安徽省合肥市的藍牌輕卡司機陳飛徹底“安心”了。
“《通知》釋出之前,我還抱有一絲的僥幸心理。”2月25日,陳飛向《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解釋,“去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向工信部建議,推進7.5噸貨車進城,對總品質小于7.5噸的貨車,仍按一類貨車(藍牌輕卡)的标準收取過路費。”這讓藍牌輕卡車主和司機們一度看到了放寬車貨總重的希望。
陳飛營運的4.2米藍牌輕卡顯然不符合《通知》中對藍牌輕卡的要求。出廠時的自重接近3.5噸,車輛被改裝加強後的自重達到了3.7噸,遠高于行駛證上2.5噸的車輛自重。随着《通知》的落實,超标藍牌輕卡将禁止上路行駛。即便如此,陳飛既不願意按照新政要求整改成合規車輛,也沒有打算購買額定載貨品質更大的黃牌貨車。

1
各地對超标藍牌輕卡的管控力度不一
陳飛營運的區域主要以安徽省内為主。“現在各地對超标藍牌輕卡管控政策落實和執行力度不一樣,這暫時留給我們一些生存空間。”陳飛對《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說,“藍牌新政雖然波及了我這種營運省内固定貨源業務的超标藍牌輕卡,但影響不是很大。在管控比較嚴格的區域,就在夜間開車,不接白天的訂單。而且,你的車輛隻要不裝載貨物,交警一般不會攔。”
“《通知》沖擊較大的是跑長途的超标藍牌輕卡。”陳飛進一步表示,“我周邊的好多藍牌輕卡司機,浙江、江蘇、山東等方向的訂單都不接了,轉而跑雲南和西北地區的線路。東部沿海地區,下高速就有交警查車,而雲南和西北地區,兩軸藍牌輕卡隻要不超過18噸,是可以上高速的。”
《通知》影響卡車司機日常營運,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輕卡的銷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輕型貨車銷量完成16.2萬輛,同比下降16.5%,環比也有着8.59%的降幅。
受到新政沖擊的不止于此。江鈴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輕卡品牌部經理蔡龍日前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采訪時分析,在新政落地實施之後,對于平闆自卸車、藍牌自卸車、倉栅式輕卡影響非常大,這些車型将出現大幅下滑。
以藍牌自卸車為例,其廣泛地應用在城鄉建設、小型裝修工地等領域。雖然《通知》中沒有取消藍牌自卸車的内容,但是對其尺寸和配置有了明确規定,自卸式貨車後輪應采用單胎結構,車輛總長度應小于等于5000mm,并且貨廂内寬不大于1800mm。
“我幾乎沒有發現符合這種規定的藍牌自卸車。”陳飛說,“雖然有一些藍牌自卸車能夠滿足長度小于5米、車廂内寬度不大于1.8米的要求,但是僅就後輪采用單胎這一規定來說,就能讓絕大部分藍牌自卸車出局。”正因如此,蔡龍作出了上述預測性判斷。
2
在用藍牌輕卡怎麼辦?
自2019年以來,“大噸小标”藍牌輕卡的治理力度逐漸更新,《通知》出台更是加速了其合規營運的程序。随着新政的落地和各地強化監管,對于在用超标藍牌輕卡,若要繼續上路營運,需要按《通知》要求,對不符合藍牌新政法規的車型進行整改,将不合規車型的公告參數重新申報為合規車型的公告參數;要麼是送出變更黃牌申請,或者購買新的藍牌輕卡,做到車型合法合規。
而在陳飛看來,這種操作的難度較大。《通知》提出,“對在用‘大噸小标’輕型貨車産品,生産企業可以按照《公告》中對應的貨車産品型号予以整改、變更”,但這并非強制性要求。而且,在用的藍牌輕卡的超标問題,可能涉及全車多個零部件,如大排量大馬力發動機、大噸位後橋,825規格的輪胎等,這增加了通過整改變成合規車型的難度。“就算能夠實作整改,期間還涉及到一系列問題,如産生的費用又該由誰承擔?整改是否會對車輛性能造成影響?”陳飛補充說。
整改之路不走好,将超标藍牌輕卡更新為黃牌輕卡或者購置合規藍牌輕卡,為何也不被看好?
陳飛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合規藍牌輕卡的額定載貨品質大約在1.5~2噸,而超标藍牌輕卡普遍能裝3~5噸,你說客戶會選擇誰?”而蔡龍認為,未來藍牌輕卡裝載力受限,面對進城需求、裝載需求等,這一部分使用者可能會轉向微卡、純電動輕卡、黃牌車。
蔡龍進一步表示,目前的微卡市場,部分大微卡的裝載量完全可以和标載輕卡相媲美,而且價格更低。是以,未來标載輕卡的潛在使用者很可能會選擇微卡車型。此外,有重載需求的使用者可能會轉而選擇黃牌車,平闆自卸無法上牌之後,普通的藍牌小自卸和短軸距的黃牌或将會成為這部分卡友的選擇。
3
黃牌貨車受到諸多限制
不過,蔡龍強調,就輕卡層面而言,由于營運成本以及路權等因素,黃牌輕卡很難實作對藍牌重載輕卡的替代。是以,《通知》并不會帶來黃牌輕卡的銷量大幅增長。
一是黃牌車進城受限。受環保治污、緩解交通擁堵等因素影響,很多省市對于黃牌車有非常嚴格的禁限行政策,一旦誤闖禁限行區域,将面臨扣分罰款。雖然部分省市針對有進城需求的黃牌車提供通行證的辦理,但對于很多卡友們來說,辦理通行證也是個麻煩事,而且通行證也有一定的有效時間,需要定期辦理。
“以合肥為例,二環線以内,所有黃牌車分時段限行。一環線以内要到晚上九十點鐘以後,才允許黃牌車輛進入。”陳飛說。
二是營運成本更高。除了路權的問題,黃牌輕卡的營運成本顯著高于藍牌輕卡。如今,公路貨運作業不景氣,無論是個體從業者,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營運中都需要精打細算。黃牌輕卡在額定載貨品質方面明顯優于藍牌輕卡,但前者的後期營運成本也高于後者。
陳飛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藍牌輕卡的保險費用為5000多元/年,而黃牌的保險費在8000~1萬多元。高速公路費用方面,藍牌輕卡平均在0.45元/公裡,而兩橋的黃牌至少要0.7元/公裡。”此外,部分黃牌車還需選擇挂靠第三方運輸公司,還需要繳納上千元的挂靠費用。
三是辦理兩證費時費力。進入門檻低,是很多貨車司機選擇購入藍牌輕卡的主因。4.5噸及以下藍牌貨車不需要辦理貨車營運證和貨運從業資格證,持C1駕照就可以駕駛;黃牌貨車需要辦理兩證,而且需要B2及以上駕照才可以上路行駛。
《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了解到,目前,從C1增駕至B2費用各地有所差别,從七八千元至上萬元不等。正常增駕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此外,獲得從業資格證還要進行教育訓練,費用在1500~2000元;4.2米黃牌輕卡的營運證和從業資格證每年還要多支出1000多元。
正是基于上述多重原因,陳飛選擇了觀望,且暫未打算換購黃牌輕卡。
對此,蔡龍則認為,“藍牌輕卡将回歸到相對理性、健康的發展道路,輕卡是城配運輸之王,承擔城市内部和短途城際高效物流,這部分功能仍然不可或缺,并得到加強。”他進一步補充,從江鈴自身的情況來看,藍牌輕卡依然會是近期及未來的主銷車型,預計黃牌輕卡短期内行業容量不會有較大的增長,“我們将持續關注黃牌輕卡市場的變化,并提出一些應對舉措。”(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2年第5期)
近期看點
本期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