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歲寒見松柏、凜冬現梅香——随着智能汽車的發展,國内汽車産業是“風景這邊獨好”,有效推動了國内制造業的高品質增長和高端化轉型,再一次印證了汽車在制造業中“壓艙石”的作用。2022年,國内汽車業整裝待發。國内汽車業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再出發?ICV(智能網聯)是關鍵。

ICV(智能網聯)站在科技創新的高起點,在變道超車的戰略賽道上加速發展,将因其戰略重要性、技術前瞻性和使用者體驗感而成為汽車制造業戰略核心競争力。在未來整個汽車産業體系中,ICV(智能網聯)科技持續煥新,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産業更新的需求,更是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參考名額。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使用者智能汽車體驗,數量+品質“雙升”

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累計實作産銷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增長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速明顯,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57.5%,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

有關方面認為,從2021年一系列市場資料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而促進這一轉變,在業内人士看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EV(電動化)技術的日新月異,解決了電池安全焦慮、裡程焦慮、充電焦慮;二是ICV(智能網聯)常用常新,持續進化,解決使用者痛點、增加使用者甜點:不僅展現在使用者體驗的“數量”增加,還表現在使用者體驗的“品質”的提升。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在“數量”上,智能汽車已經從最初的“簡單功能”提升為“覆寫多個領域,擁有諸多場景應用”的科技。以近年銷量快速攀升的埃安為例,截至目前,其在ICV(智能網聯)的IV(智能駕駛)領域已是碩果累累。相繼推出L3級智能駕駛、5G車、超視距召喚泊車、NDA智能領航輔助系統,并實作第二代智能可變雷射雷達、可傳遞的高精度地圖等技術的量産和搭載,且如今已開啟L4級自動駕駛的示範營運。當中,NDA智能領航輔助系統不僅應用于高速,更是首款城市NDA,實作全場景覆寫,配合3個第二代智能可變焦雷射雷達、高精地圖保障,像是一個老司機坐在副駕,進行“一對一”的駕駛輔導,進而實作ICV(智能網聯)的“品質”提升。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而在CV(智能座艙)方面,埃安應用的是ADiGO 4.0智能物聯系統,搭載7納米8核高通8155座艙晶片,為車主帶來的是第三代高通骁龍旗艦級數字座艙。同時,IBCM無感啟動、全新AR實景導航、DMS+OMS座艙監控、5G抖拍、FACE ID等跨代智能科技配置,也成為埃安打動年輕消費者的重要因子。

應用場景的“量變”加上底層邏輯的“質變”,埃安的ICV(智能網聯)技術正在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使用體驗和領先的科技創新。正是這種“量變+質變”的ICV(智能網聯)科技更新,埃安才能在“從交通工具到智能生活移動終端”的新市場競争中占據主動,同時也是其支撐AION 家族車型先後成為爆款車型的原因所在。

ICV(智能網聯)前瞻布局,持續落地

随着科技創新步伐加速,智能車賽道的競争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科技基因明顯、前瞻性強的車企,才有可能成為“得ICV(智能網聯)得天下”的賽道赢家。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讓每一位車主都享受前沿的智能汽車科技的理念,從這個角度來看,埃安是一家科技企業,正用持續創新的技術,改變汽車行業,提升使用者體驗,重塑移動出行。并且,從成立之日起,埃安就在ICV(智能網聯)領域布局,進行規劃落地,進而滿足使用者對科技創新的先進、好玩、新潮、高品質的追求。

在前瞻布局方面,廣汽累計已投入超過350億元用于自主研發,未來5年計劃投入10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發展至今,埃安已建構了一支近6000人的國際化自主研發人才隊伍,打造了實力雄厚的全球研發網。另外一方面,埃安也着力打造“科技朋友圈”,攜手衆多網際網路企業,提供更多智能網聯的應用。“自研+合作”為埃安在ICV(智能網聯)領域持續領跑,提供了充沛的内生力和硬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未來的車型還将率先搭載車雲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該架構的推出,讓 “軟體定義汽車”成為可能。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在過去十年,“軟體定義汽車”一直存在争議。随着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車輛需要更多的ECU和傳感器等,但不同供應商有着不同的底層軟體和代碼,車企沒有權限對各子產品ECU進行維護和更新,導緻更新難、頻率低,無法滿足使用者持續的數字化生活需求,不能持續更新疊代,也不利于車輛的保值。為解決這一痛點,必須從機械定義汽車轉變成軟體定義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成為關鍵。

星靈架構采用标準化分層接口、軟體子產品化、功能原子化、功能遠端配置。相比上一代電子電氣系統,星靈的算力提升了50倍,控制器減少約20個。進而實作星靈架構的最大特點——硬體即插即用、軟體常用常新,讓汽車成為能持續增值的平台,并且也實作了 “讓汽車更新像電腦一樣簡單”等創新應用的量産和普及。有行業專家對星靈架構的評價是:抓住了現實中使用者各種各樣的需求核心點,用創新技術打造出一個先進、安全、平衡、出色的架構,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核心科技領域的主動出擊。

不留退路的進擊,源于創新的底色

正是在ICV(智能網聯)層面的不斷創新突破,埃安推出的多款智能汽車成為爆款車型。AION S、AION Y、AION V、AION LX組成的“AION天團”不僅全面“PLUS”化,更在2021年累計銷售12.37萬輛,同比增長119%。

埃安隻是中國智能汽車高速發展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出意外,在2022年,國内智能汽車将迎來産銷和營收的雙升。據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将超過500萬輛,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智能網聯成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關鍵,這家企業将主動出擊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2022年,埃安挑戰目标增長15%,難度和挑戰很大。但目标并非好高骛遠,更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以經濟增長為基礎,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以戰略規劃為引領。

要實作這一目标,埃安在2021年基礎更上一步。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通過應用大量創新科技,埃安僅用15天完成産能擴建,為全年沖擊更高銷量目标,做好“産能”方面的準備。更為關鍵的是,今年,埃安已進入混改階段,運用資本的力量,加速奔跑。

所有的造車新勢力在走過質疑、艱難之後,将迎來更廣闊的市場以及随之而來更激烈的競争。但這對于有準備且富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從埃安的過往、當下和未來規劃可以看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要發展,在核心技術創新就必須由守轉攻,主動出擊。也隻有不留退路的進擊,以ICV(智能網聯)技術為代表,科技創新才會看得見、摸得着,科技企業的擔當和銳氣也才能讓使用者感受得到。

觀察:

今年,“智能車”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智能汽車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砥砺前行,埃安在ICV(智能網聯)領域持續的技術落地和更新,不僅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呼應,更是為汽車企業轉型提供一個可參考和借鑒的範例,更為大灣區和汽車産業新一輪高智能增長提供智慧支援。

(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