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

3月5日,短短一句話,讓新能源汽車再一次得到了清晰信号:持續鼓勵消費。這不僅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也将進一步推動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全面切換至“市場驅動”。

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滲透率為13.4%。今年1月,在大陸整體汽車銷量僅微增0.9%的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3.1萬輛,同比增長1.4倍,市場滲透率為17.0%。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那麼,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市場競争必将不斷加劇,誰能在這場搶占未來出行的争奪中成為領跑者?最為關鍵名額——智能科技。隻有依托科技創新,不斷打破消費者痛點,持續提升使用者甜點,全領域革新新能源産品的使用體驗,才能在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

這便對大陸新能源汽車企業提出了新要求:從科技創新賦能産品,加速智能化推進,走出高品質發展之路,推動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助力大陸汽車産業“換道超車”,推動整個汽車行業變革。

智能科技決勝新能源下半場

對于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自今年初以來便暖風頻吹。在此之前,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便曾透露,為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作,将多措并舉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設施獎補、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同時,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近年來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雖呈高速增長态勢,但新能源汽車的總體規模仍比較小、新車銷售滲透率仍有待提高,距離傳統燃油車全面退出市場的目标仍有較長的道路要走。”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表示,2022-2025年将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關鍵機遇期。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關鍵期,車企構築核心競争力如何構築?如果說過去10年是從傳統汽車到純電動化汽車的轉變,那未來将進入電動化與智能化相融合的智能汽車。智能汽車不再隻是交通運載工具,更是一個大型智能終端、計算中心,也是支撐建構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關鍵節點。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事實上,國内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對于智能化布局,已經開展多年,尤其是2021年以來,産品智能化程序明顯加快。譬如,埃安已實作自研L4級智能駕駛示範營運,現有産品中實作了搭載自主研發NDA領航駕駛輔助系統,超視距召喚泊車等。更為關鍵的是,随着智能科技普及度提升,單一的技術堆砌已經不能打動消費群體,真正滿足使用痛點,提升用車體驗,賦予消費者甜點的創新技術,才能引領消費更新需求,成為競争核心。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以自動泊車為例,這是許多車企都在研究的課題。但許多自動泊車技術都隻能識别劃線清晰的停車位,讓便利性和科技體驗大打折扣。埃安超視距召喚泊車就不僅解放了駕駛者的雙手,還能識别非劃線不規則停車位自動泊車,可記憶6條路線,進而實作“無人代客泊車、召喚接駕、A學B用”,并能讓記憶泊車路線能夠在車主間共享,形成埃安使用者共有的停車路線資料庫,面向未來,這就是一幅高精停車路線圖。

創新構築全新體驗生态圈

對于中國品牌而言,智能汽車為其提供了換道超車的戰略機遇。這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強化核心競争力,如何在新賽道上搶奪先機。

事實上,中國智能汽車不論是新技術裝車量産還是商業化落地,都走在世界前列,并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力量,加速推動智能汽車發展。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搭載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市場占比達到20%。

在具體的科技成果層面,以代表着智能汽車核心技術的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為例,中國車企的創新能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這其中,埃安自主研發的車雲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廣汽星靈架構,便是推動 “軟體定義汽車”的行業變革。過去,對于汽車傳統軟體結構而言,每次開發新功能或更新現有功能,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相關功能鍊路上的所有通信矩陣都得更新,導緻開發周期過長。而星靈架構大幅縮短了研發周期,降低了技術壁壘,減少了在開發不同車型時花費的重複時間,實作軟體功能和智能化場景的快速開發與疊代,頻率更高、速度更快、範圍更廣的OTA更新,可以提供更快速的服務,提升使用者體驗。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基于這樣的技術,星靈架構可以支援L4級及以上高階自動駕駛,帶來高速+城市路況的全場景體驗;在智能座艙層面,可實作統一開發生态平台,打造車載軟體開放生态圈。

埃安依托星靈架構,在未來五年将推出超過10款智能電動車産品,覆寫入門級到高端豪華市場。為新能源車企領域構築智能化生态,提供了優質的參考路徑。

科技驅動是立身之本

為什麼中國智能汽車産業能在全球化競争中達成階段性優勢?

布局快、定位高是關鍵。從2015年開始,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部委釋出了一系列政策檔案,指導和規範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并規劃由單車智能逐漸轉向多車協同以及“智慧的車”與“智慧的路”協同發展,對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提出了創新發展的要求。

而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科技巨頭、共享出行平台和自動駕駛技術獨角獸企業等則是更早開啟了智能化布局。這其中,廣汽也是國内最早開始無人駕駛研發的車企之一,2017年廣汽自主研發的第二代無人駕駛汽車WitStarⅡ,已具備L4、L5級水準。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随着智能汽車發展邁入高品質階段,汽車主機廠和網際網路公司、軟體公司的跨界融合,各行業頂尖技術的彙聚,推動智能汽車産業快速發展,也加速優勝劣汰的步伐,未來隻有那些能夠持續科技創新的企業,才能跟上甚至引領産業變革的步伐。

已在智能汽車領域有領先成果的埃安,未來也将通過“自研+合作”方式,全力研發下一代智能駕駛平台及技術。 “埃安一直緻力于圍繞EV發展ICV,我們在智能汽車方面現有的技術上是領先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表示,經過前瞻布局,埃安在ICV領域走在行業前沿,比如智能網聯方面集合華為、騰訊的技術自主打造了ADiGO智駕互聯生态系統,還聯合騰訊、科大訊飛打造了全球領先的智能健康座艙,在智能駕駛領域自主研發L2++領航駕駛輔助系統和L4自動駕駛系統。

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受鼓勵,智能科技将成競争關鍵

事實上,汽車産業與ICT産業的跨界融合,共同在未來智能駕駛領域發力,不僅進一步推動雙方在智駕輔助領域的快速發展及技術創新,也将對智能車産業産生深遠影響,推動行業加速邁入無人駕駛時代。

以廣汽為例,2019年以來在智能網聯、新能源和半導體領域投資超過30個項目,其中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全面覆寫了智能座艙、車聯網技術、感覺雲、安全MCU等車聯網關鍵環節;而圍繞自動駕駛技術已進入自動駕駛晶片、自動駕駛中間件、自動駕駛技術、雷射雷達晶片等多個核心資源領域。這也是埃安得以成為一流科技公司的核心支撐。

面向未來,随着以埃安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型汽車企業快速崛起,把握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在體制機制創新的賦能之下,不斷培養和吸納高端創新人才,可以預見必将在智能汽車的下一個重要階段持續領跑,推動産業變革。

撰文/魏泓泉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