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化轉型,福特模式VS大衆模式誰更勝一籌?

【導語:福特掀開了新一輪變革大幕。近日,福特宣布成立獨立營運的燃油車業務和電動汽車單元,分别命名為“Ford Blue”與“Ford Model e”。除此之外,福特還成立了“Ford Pro”聚焦商用車和系列服務,“Ford Drive”則聚焦移動出行。幾年前,傳統車企巨頭大衆汽車同樣經曆了一場由迪斯發起電動車革命。那麼,兩者之間在模式上有什麼異同? 誰又更勝一籌?】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按照福特的規劃,預計到2026年,電動汽車年産能将超過200萬輛;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将占公司整體銷量的50%。是以說,這次福特做出的架構一分為三的戰略安排,其實是為今後電動車業務的完全獨立做好了一個伏筆。

電動化轉型,福特模式VS大衆模式誰更勝一籌?

剝離電動車業務,并非傳統車企首選

對于大衆和福特來說,在電氣化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把電動車業務從整個公司體系給剝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子公司進行分拆上市。一方面,對于很多車企來說,電動化程序剛剛開始。大衆MEB車型上市之後,在國内銷售并沒有達到與其的成績。傳統車企在智能網聯方面相比于新勢力車企的不足,難以支援它們的電動車業務能夠獨自向前跑。其實除了特斯拉之外,即使在技術上更領先,公司治理上更靈活的新勢力車企也都還沒有實作盈利。目前來看無論是現金流還是盈利能力更強的燃油車将成為支援電動車業務的關鍵。另外一方面,如果貿然将電動車部門獨立開來,那對于剩下的這部分燃油車資産将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很有可能面臨電動車估值因為盈利和銷量問題暫時上不去,而燃油車闆塊則是沒有前景,被投資人徹底放棄的尴尬境地。

電動化轉型,福特模式VS大衆模式誰更勝一籌?

不過福特和大衆轉型一個最大的不同在于,福特内部将電動車和燃油車部門區分開,而大衆依然是将整個大衆品牌整合在一起。對于福特來說,将來撇開燃油車業務,尋求更具前景的電動車單獨上市,是能夠在市值上最大程度看齊特斯拉的一個捷徑。而大衆還是希望整體轉型,實作整個大衆集團的電氣化轉型。

Ford Model e就是為單列上市而生

從長遠來看,福特通過這次架構上的調整其實也已經為将來将電動車部門Ford Model e單列上市做好了準備。畢竟現在電動車公司的估值都要明顯高于傳統汽油車。以沃爾沃汽車為例,其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在200億美元左右;而由其孵化出來的極星品牌,今年也尋求在美國上市,估值同樣達到200億美元。撇開美國和瑞典證券交易所之間的差異,極星品牌在銷量上大大低于沃爾沃,而其技術基本都是來源于沃爾沃,然而兩者居然能夠達到相同的估值,就足見一個純電動品牌多麼受到投資人的追捧。是以更擅長在市值運維的福特,自然知道在不遠的将來,其可以通過拆分,将Ford Model e作為一個全新的公司再度尋求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

電動化轉型,福特模式VS大衆模式誰更勝一籌?

更何況福特還将為各單元提供軟體、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的開發這個重任給到了Ford Model e,使其成為一家融合智能電動車最核心前瞻技術的業務單元。彼時Ford Model e大機率會進行輕資産營運,隻負責設計和前瞻技術研發,Ford Blue将僅僅成為整個集團的一個制造業務單元,為客戶提供制造、物流等服務。這樣在傳統汽車制造行業估值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讓Ford Model e擁有去比肩特斯拉的估值,這種做法無疑是将市值層面的利益做到最大化。

保時捷單列IPO成為大衆今年最大的一張牌

對于大衆汽車來說,其思考的戰略和福特完全不同。同樣缺錢的大衆,目前的焦點在于通過将保時捷品牌進行單獨的IPO,來換取大量資金。目前保時捷估值達到850億歐元左右,如果能夠順利實作上市,就将為大衆汽車帶來一大筆研發資金,用以支援下一代電動車平台以及智能網聯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為了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福特彼時推動的One Ford戰略讓福特出售了大量的子品牌。目前福特手中僅僅隻有福特和林肯兩大品牌。這和手頭握有大量子品牌的大衆完全不同。是以大衆可以将旗下的豪華甚至超豪華品牌一個一個進行IPO融資,而福特隻能在内部架構上挖潛,尋求未來新的融資機會。但從市值層面來看,大衆的轉型并沒有帶來估值上的大幅上漲。在投資人眼中,除非大衆在電動車以及智能網聯技術取得全面突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整體市值上更上一個台階。

電動化轉型,福特模式VS大衆模式誰更勝一籌?

點評

随着傳統主機廠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大,企業自身内部對于轉型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大衆和福特的模式,其實都是基于自身當下的情況做出的能夠兼顧各方訴求的一個折中方案而已。不過從公司治理架構上來看,後發制人的福特在架構上更加合理也更加激進一些。不過整個大衆集團規模太大,大衆品牌内部也是更加複雜。是以迪斯利用電動車作為抓手,推動大衆品牌乃至大衆集團的整體轉型,也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其實,在電動車這個新賽道上,福特和大衆都剛剛站在起跑線上,大衆先起跑,福特現在跟上,誰能笑到最後,尚難預料。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