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文丨音樂先聲,作者丨Echo,編輯丨範志輝

随着Web3概念熱度的持續走高,三大唱片為代表的音樂巨頭紛紛加速布局。

上周,繼與區塊鍊沙盒遊戲平台The Sandbox和NFT交易平台Blockparty、Oneof陸續達成合作後,華納音樂宣布與區塊鍊遊戲開發商Splinterlands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持續加碼Web3音樂。

另外兩大唱片巨頭也沒閑着,上個月,環球音樂剛剛聘請了一名負責Web 3.0業務的高管Richard Cusick,創立了Web3廠牌10.22pm,并與NFT交易平台Curio展開了合作。去年8月參投NFT平台MakerPlace的索尼音樂,去年底還與南韓兒童品牌Pinkfong背後的娛樂公司Smart Study攜手推出了首個《Baby Shark》系列NFT藏品。

上個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華納音樂CEO Steve Cooper則更加直接表示:“從數字藏品到音樂版稅,Web3代表了音樂行業令人興奮的未來,它将幫助音樂人以有趣和創新的方式接觸數以百萬的新粉絲”。

從NFT、元宇宙到Web3,各種前沿概念接踵而至,網際網路變革的濃度越來越高,但囿于技術與實踐,更多還處于猜想階段。即将到來的Web3世界,究竟會為音樂行業帶來怎樣的機遇,是一個流行的噱頭,還是根治産業頑疾的良藥?

音樂産業邁向Web3

2014年,時任以太坊CTO的Gavin第一次提出了Web3.0的概念。在他看來,Web3代表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網際網路形态向着更民主的範式轉變,即網絡權力平均配置設定,資料及身份的控制權将分散給區塊鍊上的每個人。

如今普遍認同的Web3定義,也是由Gavin的這一願景補充延續而來,即一種建立在開放協定和區塊鍊之上的公開的、無信任和無許可的去中心化網絡形式,使使用者之間能夠通過點對點網絡進行資料和價值互動,而無需借助第三方。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Web3.0跟Web2.0一樣,是思想的創新,進而指導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就是說,任何有利于這一願景實作的技術創新或商業形式,都可以說是Web3的一部分。以音樂行業為例,最典型的便是近來火熱的“創作者經濟”和音樂NFT。

也正因為如此,停留于概念層面且帶有烏托邦色彩的Web3并不總是被看好。康奈爾大學教授James Grimmelmann便認為,“web3是霧件(Vaporware)”,它雖然以新形式解決了一些原有的難題,但并不意味着這種對網際網路的理想主義追求會真正實作。

連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嘲諷道:“相比現實,Web3現在似乎更像是營銷流行語。”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但對于音樂行業而言,Web3的理念的确給一些老難題提供了新解——Web3倡導人與人直接連結,而打通音樂人與粉絲或投資散戶間的連接配接通道,不僅可以給唱片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也能幫助音樂人改善收入效率和透明度等問題。

環球音樂在上月聘請Richard Cusick時稱,他将負責推動環球音樂的商業目标轉化為“跨電子商務、Web3和直接面向音樂人和粉絲的創新産品和體驗”。這裡提到的“創新産品體驗”,便是在音樂人與粉絲的直接聯系之上,進一步實作人及其作品的變現。

要說Web3領域的藝人變現管道,最便捷高效且相對成熟的,無疑是推出IP藝人的NFT項目。比如,最近Snoop Dogg發行的NFT在短短5天内創造了4400萬美元的銷售額,Steve Aoki也說他從NFT中賺到的錢比過去十年收到的預付款還多,足見其商業變現能力。

在2021年第四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華納音樂CEO Steve Cooper稱,“Web3的出現将進一步放大唱片公司和版權商的重要性”,這些手握海量藝人IP的唱片公司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時代機遇。

3月6日,NFT交易平台Snowcrash宣布與索尼音樂和環球音樂建立合作夥伴關系,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發行Bob Dylan和Miles Davis的NFT産品。此前,環球音樂宣布與NFT交易平台Curio合作時也稱将陸續推出“以粉絲為導向”的NFT項目。今年1月,華納音樂也相繼官宣了與NFT交易平台Blockparty、OneOf的合作。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而随着創作者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關注個體音樂人的去中心化平台開始受到重視。近日,粉絲融資平台Corite便通過“$CO代币”銷售,為其項目“Corite CO”籌集了620萬美元的資金;不久前,音樂融資平台beatBread也獲得了3400萬美元的投資。

在行業探索和資本推動下,音樂人的Web3準入門檻也在逐漸降低。2月17日,号稱“世界上第一個Web3音樂同步授權交易平台”的Dequency完成了450萬美元融資,音樂人可以通過該平台将自己的音樂作品同步授權給區塊鍊上的内容,例如NFT視覺作品、遊戲等。去年10月,去中心化技術網絡和社群MODA DAO也籌集了500萬美元的資金,這個組織一直緻力于将傳統音樂行業與新興的Web3娛樂世界聯系起來。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近一年Web3音樂平台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

在Web3概念越發火熱之際,似乎凡是貼合網際網路變革期待的Web3音樂平台都可能被資本看見。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Web3音樂平台融資金額已累計超過1.2億美元。

可見,在這股整個網際網路的變革浪潮中,無論是在老牌音樂公司還是在去中心化平台的推動下,音樂産業正加速邁向Web3時代。

Web3将帶來哪些新機遇?

雖然是理念先行,但Web3已經為音樂行業帶來了一些肉眼可見的向好态勢,為音樂人提供了更加民主化的變現選擇。

目前,幾家已經建構起來的去中心化音樂平台,主要呈現為音樂衆籌的形式。在前文提及的Corite平台上,音樂人便可通過衆籌獲得的資金自行推廣宣發,還可以以一定比例将流媒體收入分給衆籌者。而Opulous、Royal、beatBread等平台則更為強調音樂的投資屬性——幫助音樂人把自己的作品版權上鍊成為NFT産品,然後完成融資。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主要Web3音樂平台相關統計

其中,Opulous由音樂分銷商和唱片公司Ditto Music推出,允許音樂人通過該平台提前售賣含有音樂版權的NFT進行集資和抵押借貸,通過音樂的未來收益評估向平台申請貸款,借款上限為預測收益的 50%,但沿用的仍是現實中合同的方式。

也就是說,Opulous這類NFT借貸平台,是把鍊下版稅放到鍊上分發,緻力于推動音樂産業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而Eulerbeats和Melos Studio等音樂創作平台則更進一步,試圖将整個音樂産業鍊都搬到區塊鍊上。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在這些平台上,使用者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混錄創作工具來一站式生成音樂NFT,并在平台上或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流通。針對這些交易,平台規定了基于鍊上的版稅營收、分成方式,營造出了一幅完整的鍊上音樂産業圖景。随着參與群體的壯大,或許還能激發使用者産生全新的音樂創作模式。

可以看到,無論是去中心化的衆籌平台、音樂創作平台還是NFT借貸平台,都旨在通過建立了創作者與粉絲或投資者的直接連結,進而去除中間商賺差價,打破當下不公平的利益配置設定。雖然有的平台需要暫時抵押版權,但也承諾會實作音樂人版權收益的長線回歸,這也是Web3的最終願景所在。

對于知名音樂人,Web3時代的粉絲經濟更是大有可為。以往,明星面對數以百萬計的粉絲往往分身乏力,粉絲經濟多停留于粉絲對明星的單向簇擁。未來,為了打造雙向奔赴的星粉關系,Web3中的虛拟社群會成為粉絲經濟的重要依托。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此前,華納音樂與虛拟形象技術公司Genies合作定制藝人的虛拟形象,BTS母公司HYBE則依靠虛拟形象的“間接音樂人服務”實作了巨額利潤。這或許預示着,Web3中的明星可以通過“分身”經營自己的虛拟社群,并通過NFT等形式更好地實作社群、粉絲和所有權驅動的經濟效益。

盡管預想很美好,但現實來看,Web3時代的真正到來還比較遙遠。作為既得利益者,網際網路巨頭們在面對Web3時表現出一定興趣,但這些從網際網路中心化趨勢中生長而成的龐然大物,沒有萬全保障,絕不會輕易放棄現有的“甜頭”。

而缺乏足夠的資金,搭建Web3所需要的成熟公鍊建設便十分緩慢。拿目前生态規模最大的公鍊網絡以太坊來說,一個爆款應用就能讓網絡擁堵不堪,手續費動辄爆表。在Web3時代真正來臨之前,還需要解決去中心化機制效率低下、金融監管、普及難等問題。

在鍊上“獨自美麗”的音樂平台Rocki便遭遇了冷啟動難的問題。在該平台上,版稅NFT将流媒體排除在外,隻包含歌曲在平台内部使用産生的營收,Rocki也過度依賴付費訂閱模式帶來的收入。這也間接導緻了該平台的産品量級難以擴大,目前Rocki上的歌曲播放量大多寥寥無幾,根據CMC資料,Rocki持币使用者數量還不到2000個。

音樂産業邁向Web3:噱頭還是良藥?

随着更多音樂産業環節搬到鍊上,也必将帶來監管以及執法問題。音樂融資平台beatBread提出了一系列音樂人利好政策,如“不會向延期償債的音樂人追加懲罰或利息”,但如果這樣,投資者的權益怎麼保障?進一步講,針對去中心化平台尚未有完善的監督機制,平台“黑箱”操作中的“一言堂”問題如何避免,也亟待解決。

回到最初的問題,Web3能為音樂行業帶來什麼?目前來看,在“奪回控制權”的網際網路理念革新下,不少行業内的老問題或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也有不少新問題接踵而來。

需要再度明确的是,目前人們口中的Web3并非一個具象,而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追求。

Web3的音樂世界将如誰所願?

正如Web2的誕生一樣,Web3的想象寄予着人們想要解決目前網際網路存在的問題的希望。比如,承諾将隐私和數字身份還給使用者,與使用者實作新的互動水準,內建了Web1和Web2的優勢……

而最令人神往的,無疑是“Web3世界更強調有主權的個人,而不是富裕精英和尋租者”。與此同時,華納音樂CEO Steve Cooper卻說:“區塊鍊技術、導航加密的危險以及處理分布式自治組織所需的技能,不能缺少像我們這樣擁有财務資源和智力資本的組織。”

其中的悖論不免讓人想起,曾幾何時,我們關于Web2的設想與Web3何其相似。而後,同樣是呼喊變革的那波人,使我們在中心化、平台化的漩渦中深陷時,不得不開始了關于網際網路的新一輪想象。

如果去往Web3的路上,注定需要既得利益者的帶領,那麼我們又能否逃脫他們的新一輪規則設計?Web3的音樂世界又将如誰所願?這些都是我們對未來翹首以盼時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總之,Web3的理念當然很好,但它一定不是一個單方面的産物,既非純粹的資本意圖,也非使用者動機下的完美産物,還需要更多的方法嘗試、行為轉變和技術創新。

而在各方利益、價值觀的形塑過程中,Web3的最終形态将是如何,究竟是噱頭還是良藥,都需要實踐去摸索、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