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可以支援人在太空長期駐留的大型在軌空間平台,其雖名為“國際”,卻并非誰都可以使用。

國際空間站之是以以“國際”冠名隻不過因為參與建設的國家較多而已,它始建于1998年,于2010年完成建設任務并轉入全面使用階段。名義上國際空間站是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共同運作的,大家都擁有使用權,但實際上由于各個國家的國力和技術水準的差距,很多國家隻是在上面打個卡、劃個水,真正主導國際空間站的國家隻有兩個,那就是美國和俄羅斯。表面上看起來,由多個國家共同打造的國際空間站可以吸收各個國家的技術優勢,又能夠分攤建設成本,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隐患,比如分家。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國際空間站為什麼存在分家的隐患?

任何事情,隻要有兩個人參與,就有可能出現沖突,更何況是兩個國家了。比如在某一時刻,某個國家因為某些原因而受到了其它國家的制裁,那麼這種制裁則可能蔓延到天上,于是就可能出現分家的危機。那麼如果國際空間站真的要分家,技術上可以做得到嗎?要想分家,首先就得盤算一下各自的家産,國際空間站由多個艙段組成,其中星辰号服務艙、搜尋号微型實驗艙1、黎明号微型實驗艙2、科學号實驗艙、新碼頭号對接艙以及曙光号多功能貨艙都是由俄羅斯研制的,除去曙光号多功能貨艙之後,其餘的艙段總品質大概在50噸左右,這就是分家後俄羅斯的全部家當。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為什麼要除去曙光号多功能貨艙呢?

衆所周知,曙光号多功能貨艙是國際空間站的首個艙段,但這個由俄羅斯所研制的艙段,其産權卻是歸屬于NASA的,是以如果分家,這個艙段是要給人家留下來的。國際空間站是一個整體,各個艙段之間存在着依賴關系,但這種依賴關系并不是對等的,因為歸屬俄羅斯的星辰号服務艙和科學号實驗艙都可以實作獨立發供電,而幾個微型實驗艙雖然依賴于NASA的衍架太陽翼供電,但完全可以暫時停控,是以在技術層面,俄羅斯是可以将自己的艙段從國際空間站中分離出來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已經這樣做了。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按照原本的計劃,俄羅斯本來會繼續建造兩個20噸級的大型實驗艙,并安置于新碼頭号節點艙的兩側,但現在他們已經改變了計劃。

這兩個大型實驗艙依然會繼續建造,隻不過它們不會再被對接到國際空間站上去,而是會用來打造一個屬于俄羅斯人自己的空間站,也就是“軌道服務站”,畢竟跟誰合作,也比不上“自主”兩個字。是以說我們是幸運的,當年國際空間站将我們排除在外,反而促進了大陸航天技術領域的“獨立自主”性,現在我們所打造的“天宮空間站”在各個方面已經遠超俄羅斯計劃中的“軌道服務站”。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國際空間站的分家設想雖然在技術層面可行,但實際上卻大機率不會發生,因為站在俄羅斯的視角上來看可行,可如果站在美國的視角上,反而是不可行的。

前面已經說過,國際空間站各個艙段之間存在着依賴關系,但這種依賴關系并不對等,實際情況是俄羅斯對NASA的依賴小,而NASA對俄羅斯的依賴反而大。在國際空間站中,空間站的軌道變更以及姿态控制是由俄羅斯艙段所掌控的,當然,NASA艙段也能夠進行姿态控制,但這需要依靠俄羅斯艙段的姿态控制動力系統的支援,而且NASA艙段是無法進行軌道升降的。

國際空間站會不會分家?能不能分家?強行分割可以做到

再有,NASA是國際空間站利益的主要獲得者。

空間站中現有的31台科學研究機櫃中有19台都被NASA所獨占,而俄羅斯在國際空間站中更像是個賣力氣的,空間站的軌道控制、宇航員的接送,這些都是俄羅斯的活,而在軌科研的參與卻并不高。一方面NASA對俄羅斯艙段的依賴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國際空間站癱瘓,最大的受害者就是NASA自己,是以NASA是絕不願意看到國際空間站分家的。正是因為如此,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無論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如何,從來都不會影響到天上的合作,而且每當出現緊張局勢,NASA都會第一時間出來表态,承諾有關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不會受到影響。是以,除非俄羅斯一心想要分家,否則國際空間站将會一直運作到退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