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人流不息的陝西曆史博物館中,館藏着一個重量級文物——“皇後之玺”玉玺。

這塊玉玺的地位在大陸考古曆史上,是舉足輕重的。“皇後之玺”是迄今發現唯一的漢代皇後玉玺,更是名列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而這樣一份文物,得以重見天日不是考古學家的功勞,而是一位13歲的國小生玩耍時發現的。

那麼,這塊“皇後之玺”是怎樣被發現的呢?背後又蘊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奧秘?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西漢 皇後之玺)

一、邂逅寶物

一切都要從1968年的9月某一個平凡的日子說起......

13歲學生孔忠良出生在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家庭之中,在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國小就讀。

他的家中世代務農,過着較為清貧的生活。

那時候的農村孩子上學不像現在一樣,車接車送。

畢竟在那個年代,自行車都被譽為“三大件”之一。像孔忠良的家庭,無論路途再遙遠,都隻能徒步跋涉。

孔忠良像所有農村孩子一樣,翻山越嶺,能夠很輕快自如地穿梭于山川河流之中。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有一天放學後,孫忠良在平常回家的路上的一個偶然間的發現,使中國考古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孔忠良對于路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與渴望。

一個13歲男孩無窮的求知欲望,顯現在他那清澈明亮的眼眸之中.,如璀璨明星一樣閃爍。

他一會兒折斷了路邊的花兒,一會兒又對未知的道路充滿好奇。

就這樣,孔忠良選擇了一條往日沒有走過的小路。

小路邊潺潺的水聲,更是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像所有小男孩一樣,酷愛拿起石頭向水面扔去,還要得意地數着自己打出了幾個水花。

他扔了幾個石頭之後,就發現了異樣。

他發現,遠處的水渠邊上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光彩熠熠。

他一個箭步沖了上去,急忙用旁邊的樹枝,将它勾到路邊。

他将這塊不明發光石頭拿到手上,仔細地端詳起來。這與他以往收集的石頭完全不一樣。

此時,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是一塊玉玺,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物。

在當時的他看來,這不過是個不同尋常的石頭,是個可以和家裡人和同學炫耀的物件。

就這樣,孔忠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書包裡,興緻沖沖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發現,在田間勞作的父母還沒有回來,隻有哥哥在家中玩耍。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先把這個好物件,顯擺給哥哥看。

哥哥略年長孫忠良幾歲,一眼便看出:這不是個尋常物件,而是個文物!

哥哥又覺得這東西有幾分眼熟,發覺家中的印章也是如此的形狀,方方正正的。

于是兩人開始翻箱倒櫃,去找父母的印章。

因為當時在農村文化教育普遍不高,真正讀書識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大多數人都會刻個私章,用以代替簽名。

倆人還在到處尋找,父親推門回來了。

疲憊的父親看到兩人把家中弄得亂七八糟,剛想責罵,就看到桌上擺着的通體混白的物件。

父親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個文物,多半是個玉玺,而且一定價值不菲。

為什麼沒有什麼文化知識的父親會認得這個呢?

隻因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這片土地的文化屬性。

這裡地處陝西鹹陽。鹹陽身處華夏曆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鹹陽遍地秦磚漢瓦,境内文物景點多達4951處。

五陵塬上,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墓連綿百裡,舉世無雙。這裡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之都。

也就是說,數以萬計的文物沉睡在這片土地之下。

由此,也就可以了解父親孔祥發為什麼會覺得這物件是個文物了。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父親看着文物,不禁沉默了。

所住的房屋不說是破敗不堪,也隻是勉強度日。此時,他更覺得身上勞累痛苦起來。

數年的田地農耕早已壓彎了他的脊背。黯淡無光的不僅是日子,更是他眼中的無望與身體透露出的辛勞。

早些年間,田間經常有文物販子來收取文物,開出的價格常常不菲。

拿文物換來的錢,種一輩子地可能都攢不了那麼多。

擺在他眼前的,是家庭利益和道德選擇。

那一刻,他猶豫了。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爸爸”,兒子孔忠良見父親呆滞,連忙說起話來,“爸爸這真的是文物嗎?”

父親應聲喝道,“嗯,真的是文物,價值不菲。”

“那我們把他交給警察叔叔吧,老師常常說撿到東西要交給警察叔叔,叔叔會獎勵小紅花的”。“好啊,聽你的,乖兒子,我們去把他交給博物館,博物館會有專人保護他的。”

父親聽了兒子的話,不禁羞愧難當,馬上摒棄了腦海中罪惡的想法。

他決定聽孩子的話,做正确的事情。

父親加速了秋收的腳步,想着盡快做完農活,把文物交給國家。

因為一旦走漏了風聲,搞不好會生出許多事端來。

于是,父親再三叮囑兩個兒子:跟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撿到文物的事情。

父親小心翼翼地把文物包裹起來,放進了自家的地窖裡,好生保護起來。

二、上交文物

就這樣,忙完了秋收之後,父親帶着撿到寶物的兒子孔忠良,一同前往了陝西省曆史博物館。一路上,父親死死地将寶物揣在自己的懷裡,生怕路上出現了什麼閃失。

文物被用布料裹了一層又一層。

父子二人曆經長途跋涉,倒了好幾次公車,才到了博物館。

風塵仆仆的兩人眼神中透露着不安與緊張,四處張望,像在找尋什麼的樣子。

他們異常的舉動很快引起了館内從業人員的注意。

從業人員上前詢問,“老鄉,是有什麼事情嗎?”

父親支支吾吾地說道,“我要見你們館長,你們館長在哪裡?”

“老鄉你有什麼事情可以先跟我說,館長很忙的。”

“同志,你就帶我去見你們館長吧,我有很重要的事情。”

“好吧,你們跟我來吧。”

父子二人如願,見到了館長。

見四下沒有了其他人,父親這才放下心來。

“館長,麻煩您看一眼,這是我二娃在田間溪流旁撿到的,我們想把他交給國家。”

館長聚精會神,看着這個衣着樸素的農民拿來的物件,眼前一亮。

館長有着多年考古經驗和豐厚曆史文物知識,馬上斷定這件文物絕非一般文物。

他拿到手上,仔細的地端詳起來。

經過初步判斷,此物應該是西漢時期的玉玺,而且背面刻着四個字:“皇後之玺”。

館長會心一笑,眉宇間透露着欣喜。

他不禁稱贊道=到:自己平生,還從未見得如此精美的西漢時期的玉玺。作為一個曆史學家,能親自見到觸摸到文物,那是最大的榮幸。

因為文物訴說着曆史,佐證着曆史,西漢玉玺此時正活生生地訴說着那段過往的歲月。

館長激動地伸出雙手,對眼前的農民表示着感謝。

孔祥發連忙說道,更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孩子,他一度讓我這個父親都覺得自愧不如,哎。

說罷,他尴尬地笑了笑。

館長看着眼前這個13歲的孩子,親切地和孫忠良握了握手。

這個孩子此時怎麼也想不到,他為中國考古史做出了怎樣不可磨滅的奉獻,書寫了多麼濃墨重彩的一筆。

“真是個好孩子啊,不愧是我們偉大農民的好孩子,實誠善良。”

說罷,館長表示要申請有關部門對兩人大力嘉獎。

孔忠良保持着拾金不昧的傳統,率先開口謝絕了。

館長見狀,馬上從财務劃撥20元,表示:來回的路費起碼還是要給的,農民不容易啊,這麼大老遠的路程,哪能讓你們自掏腰包白來一趟。

二人見推辭不下,就收下了這20元。

館長馬不停蹄地叫來館内專家進行會談,對上交的文物展開了研究。

經過對文物的修複,發現此正方體的文物:

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

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

玺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

螭虎形象兇猛,體态矯健,四肢有力,雙目圓睜,眼球圓而凸出,隆鼻方唇,張口露齒,雙耳後聳,尾部藏于雲紋之中,背部陰刻出一條較粗的随體擺動的曲線,6顆上齒也以陰線雕琢。

螭虎腹下鑽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帶;

玺台四側面呈平齊的長方形,并琢出長方形陰線框,其内雕琢出4個互相颠倒并勾連的卷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

陰線槽内,殘留有部分朱砂。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螭虎)

而玺面陰刻篆書“皇後之玺”4字。

三、撥雲見霧

館内專家都不禁為此件文物拍手叫好,表示實在是鬼斧神工之作。

欣賞完器形之後,研究人員馬上開展了下一步的工作。

那就是研究此物的年代、可能的出土地點以及皇後之玺的主人是哪位皇後。

帶着種種的謎團,他們開始了漫長的研究旅程。

每一件文物所訴說的曆史,都是不一樣的。

而想要搞懂文物本身的含義,也是非常繁瑣複雜的。

這需要在大量的史料中找尋其可能出現的蹤迹,并且進行佐證,還要有真憑實據來表明這一切。

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

一同會談的專家們決定,從玉玺之上的螭虎作為切入點之一。

螭虎是遠古傳說中的一個異獸形象,多被用在戰國、漢代時期的玉器上,在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權勢、象征着王者風範。

由此可知,螭虎還是古代王權的象征,是君權神授思想的高度展現。

特别是在漢代,它被廣泛運用于天子的玉玺之上。

再加上,印章底部那神秘的四個文字圖案:古拙典雅的篆體字“皇後之玺”。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皇後之玺)

這一切,都非常鮮明地指出:這枚印章很可能是漢代某位皇後的專用玉玺。

專家們的滿腔熱血都是以沸騰了起來。因為他們将親手填上中國考古史上空白的一筆,他們親自見證了這一切。

同時,他們不禁對樸實無華的13歲孩子充滿敬意和感恩。

幸虧這次撿到文物的是個好心的孩子。否則在利益誘惑之下,這件國寶的下場難以想象。

專家們在翻查了許多漢代時期的文獻典籍後,最終在《漢宮舊儀》上找到了一段記載:“皇後玉玺,文與帝同。皇後之玺,金螭虎紐。”

就這樣,經過不斷地研究與探讨,再加之去出土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結合附近的漢高祖劉邦與皇後呂雉合葬的陵園,最終專家們一緻認定:

此枚玉玺是呂太後所用。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此消息一出,震驚了考古界,震驚了史學界,震驚了無數國人。

他們在知道此枚玉玺是被一個13歲的孩子無償捐贈而來時,更是肅然起敬。

皇後之玺是迄今發現唯一的漢代皇後玉玺,對研究秦漢帝後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遲來的獎勵

時間一轉眼來到了

2012年12月1日。

這一天,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舉行了保護大遺址、弘揚漢文化總結表彰大會。

大會上對10餘名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他們對于保護古文化遺址所做出的貢獻。

這10餘名先進個人中,孫忠良赫然在列。

一晃40多年過去了,他早已沒有了當初少年的模樣。

臉上的皺紋訴說着他這些年的生活,過得并不是很如意;鬓角的白須也在道明着他的年齡。

頒獎前專家專門找到了孫忠良。領到證書、受到表彰後,孔忠良顯得很是激動:

“沒想到,今天還有人想到我。雖然我的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我沒有為我無償捐出這樣的無價之寶後悔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為保護國家文物做貢獻。”

13歲男孩撿到白色玉玺,無償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拜訪?

(孔忠良近照)

孔忠良的話,說明他始終秉持着少年時的拾金不昧的精神。

像這樣的優秀青年,無論時隔多久,國家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功勳無論有沒有被刻到獎狀上,其光輝永不會被磨滅。

而對于那些倒買倒賣國家文物大發國難财的罪惡分子,是在踐踏自己祖先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曆史文物,更是在毀滅這個具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華夏古國曾經存在的有力佐證。

任何一件國寶的流失和消亡,不僅是這個國家的磨難,更是整個世界人民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由此更可以窺見當年這個13歲的孩子的行為是多麼的可貴與高雅,這份榮譽與獎勵是他應得的!

此後政府提出要給他額外的嘉獎時,他再次婉言謝絕了。

他說:“當年,我沒有要那些額外的獎勵,現在也不會要,以後也不會要,因為這是我應該做的!”

每一次重大曆史文物的發現總是離不開農民,因為他們是距離這片土地最親近的人們。

孔忠良,人如其名,始終用行動踐行着何為忠良,何為國人骨子裡的自尊自愛與對于曆史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