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隐是五代時期的人。他輔佐明君開創了後蜀,成為了開國功臣。廣執13年(950年)去世,他的谥号“忠武”。
2011年年底,在成都龍泉驿區十陵鎮青龍村,人們正在勘察當地是否有曆史遺迹。這裡即将修建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人們需要判斷這裡是否可以動工。沒想到,他們還真的發現了一個曆史遺迹,那是後蜀留下的一座古墓。

考古學家立即來到這裡進行挖掘工作。五個月後,他們看到了一個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古墓。此後,文物考古隊開始進入地下進行探墓。他們走下台階,穿過墓道,來到一個墓門前。這座墓門由高大的磚瓦砌成,有許多精美的圖案,包括雲彩和彩繪紋路等。
打開墓門,裡面就是死者的墓室。主室主要用于安放主人的棺木,中間建有棺台;在耳室和後室有許多種随葬品。在右耳室的門口,有兩個陶制武士俑,高隻有1.4米,他們的帽子上還有金色的印記。。左邊的耳室門口陳列着一隻雞跟一隻狗,它們也是陶制品。此外,考古學家還在耳室和後室發現了100多件随葬品,其中有40多件單提壺類的陶器。
在墓室的内壁上,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面長達一米的墓志牆,向我們揭示了墓主的情況。原來,這個墓是趙廷隐墓。内壁上的墓志銘長達3000字,詳細記錄了趙廷隐的一生,包括他的出生時間、死亡時間和家庭狀況等。
此外,墓志銘為我們研究五代史料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甚至填補了史料記載的空白。此外,趙廷隐的墓志銘與曆史記載基本一緻,但出生地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史料記載,趙廷隐出生在河南開封與墓志銘提到的甘肅天水有所不符,故需要進行更正。
然而,趙廷隐的墓穴也經曆過盜墓者的光臨,隻是它比較幸運。第一次盜墓發生在北宋,當時盜墓者進入偷走了墓中的一些随葬品。從那以後,墓室的墓門就塌了,直到最近一次考古發掘才有人進去。是以,墓中的許多随葬品都得以儲存下來。
在四川地區,到目前為止,有确定日期的五代墓葬不到10座。此次發掘的趙廷隐墓,是繼前蜀王建墓、後蜀孟知祥墓後儲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古墓,是四川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