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了近段時間行業内的一件大事:vivo 高端子品牌 NEX 迎來重大變化。在近期一次内部架構調整中,vivo 撤銷了 NEX 事業部及其下屬組織。官方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表示,原來NEX系列諸多體驗和使命将由現在的X系列來承載。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這意味着,vivo NEX這個曾經背負着諸多“黑科技”和“未來感”标簽的産品系列,被正式按下了暫停鍵。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命途多舛的vivo NEX

用命途多舛來形容NEX系列并不為過。在其四年的生命周期内,前兩年被寄予厚望,後兩年又面臨停更。正如其源自“NEXT"的産品命名一樣,初期vivo将很多行業前沿的方案和技術整合到了NEX系列産品上,這也使得它身上一直以來就有一些“概念機”的味道。

拿第一代vivo NEX來說,當時它率先在行業實作了“真全面屏”方案。在當時普遍采用劉海或者水滴屏的行業背景下,NEX通過引入升降式前置攝像頭和螢幕指紋,實作了超過91%的屏占比。後來,vivo更是将雙屏、瀑布屏等新螢幕方案都帶到了NEX系列上。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NEX身上無疑有很多“技術驗證”的考慮。vivo曾經也對此坦言,NEX的使命就是不斷推演手機産品的未來形态,逐漸實作從智能到智慧的互動方式。從這個定義上看,稱其為“概念機”并不為過。

同時期具備類似使命的産品不止vivo NEX,國内主流手機廠商比如小米、OPPO、榮耀等都有同類型産品推出。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米MIX、OPPO Find X以及榮耀Magic等産品都圍繞手機設計形态,尤其是螢幕方面做了一些極具探索性的嘗試。從時間節點上看,這些概念機都是在2016-2018年相繼問世的。

如今再來看這些産品,可以發現它們的産品使命和屬性已經發生了悄然改變。除了NEX之外,小米MIX、OPPO Find X、榮耀Magic如今都被“扶正”,成為了各自産品陣營中主力旗艦系列。它們不僅在産品更新節奏上更穩定,還各自衍生出了一些旁支系列産品,比如三家的折疊屏産品——小米MIX FOLD、OPPO Find N以及榮耀Magic V。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盡管各家後續推出的同系列産品從命名上繼承了原有概念機的衣缽,但可以明顯看出,繼承者們在産品和定位上更加偏向于主流,少了很多“概念”和“探索”的意味。

從這個意義來看,vivo對NEX産品線做出調整有一定的必然性。就各家在對應産品上的動作而言,這也顯然并非個例。各家概念機不僅在産品、定位層面有一定的趨同性,并且在最終的結局上還有點殊途同歸的意思。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高端化的一個縮影

回答“為什麼”之前,首先需要明白“是什麼”?

究其根本,無論vivo NEX還是小米MIX、OPPO Find X、榮耀Magic,它們的出現,最重要的一個誘發因素還是這幾家手機品牌在過去幾年間推行的高端化市場戰略。

2016年華為推出的P9系列被看作是國産手機品牌高端化、全球化的一個标志性機型。當時華為對自家旗艦産品進行了重新梳理,确立了P系列和Mate系列雙旗艦并舉的戰略。在當年釋出的P9系列産品上,通過和徕卡的影像合作,蓋爾加朵、斯嘉麗約翰遜代言等舉措,華為很快确立了P系列高端安卓旗艦的地位,并收獲了市場的認可。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2016年這個時間點,剛好也跟小米MIX、榮耀Magic等産品釋出的時間重合。長遠來看,OPPO Find X、vivo NEX也是在主流國産品牌全面開啟高端化,布局全球化戰略的時間周期内誕生的。

也就是說,概念機的出現其實就是手機廠商全面開啟高端化戰略的一個縮影。

所謂的高端化戰略,核心其實就是産品體驗的差異化。當時手機行業在經過多輪競争之後,面臨産品體驗、上遊供應層面的同質化特征早已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做出體驗差異就需要手機廠商另辟蹊徑,尋求一些新的路徑和産品思維。

将部分前沿軟硬體方案提前下放,同時圍繞一些核心配置和要點功能做相對激進式的創新,成為了各家在定義高端産品線時的首要選擇。而當時整個手機市場都追逐“屏占比”,于是“如何做到真全面屏”就成為了這批早期概念機共同選擇的目标。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它們可以說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vivo NEX在釋出半年之後銷量就突破200萬台,幫助vivo牢牢站穩了4000+旗艦價格檔位;小米MIX成為了小米曆史中的裡程碑産品;巴黎羅浮宮釋出的OPPO Find X起售價達到了4999元;即便是最“概念”的榮耀Magic,身上很多技術和方案都被後來的榮耀高端旗艦所繼承。

在國産手機沖擊高端的過程中,概念機功不可沒。

逐漸退場的根本原因

既然通過這些概念機去尋求高端旗艦市場的突破已經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路子,那為什麼現在又要逐漸砍掉,或者是淡化它們的存在呢?

原因其實還是高端化。

前面提到,差異化的産品體驗是國産手機品牌尋求高端化戰略的核心,而差異化體驗競争的根源,其實是手機廠商的技術創新能力。

說這些早期概念機的技術和軟硬體方案都是“供應鍊技術”,都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噱頭,顯然有失偏頗。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早期概念機具備的這些“點狀分布”的軟硬體創新方案,并不足以構成核心體驗的護城河,也不足以支撐其品牌長遠戰略。

典型的例子就是圍繞全面屏誕生的柔性OLED、升降式鏡頭、螢幕指紋等技術,在産業鍊成熟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全面普及。這些原本隻有在四五千元的概念機身上才能見到的技術方案,很短的時間内就被部署在了一些千元機甚至是百元機上。在越來越成熟的手機産業體系的賦能下,留給概念機保持産品差異化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持續演進的高端化戰略,要求手機廠商的創新必須走向“深水區”。這就促使國産手機廠商需要在技術和研發層面逐漸向更底層、更核心的技術拓展。通過建立起規模龐大的技術研發團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各家近些年都開始圍繞自研晶片、影像、快充、系統、螢幕等多個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和底層創新。

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之後,國産手機廠商相繼在高端旗艦市場完成了一定的積累。原有“概念機”的使命,也由之前“尋求突破”轉變為“全面拓寬”和“成果鞏固”。在此背景下,其市場定位也要進行調整:要追求更強的普适性,需要向更主流的市場和使用者群體做傾斜。于是可以看到,概念機逐漸走下了神壇,開始趨于主流。

還有一個内在的因素就是,在全面加強底層研發投入之後,手機品牌也需要将這些技術研發成果,快速部署到更大出貨量的産品線上,用以攤薄巨額的研發成本,這一使命是閱聽人面相對偏窄的概念機難以做到的。

“消失”的概念機:始于高端,終于高端

而原本概念機身上的探索黑科技和概念技術的使命,則可以利用目前還未大範圍普及的折疊屏産品線去做一些探索和試水,這無疑是一種更為劃算、合理的選擇。OPPO Find N、榮耀Magic V、小米MIX FOLD以及接下來很快就要問世的vivo折疊屏——蝴蝶,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

始于高端,終于高端,是我對這些曾經的概念機的一個定義和注解。

它們的興起和退隐,都是中國手機産業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象征和标志。對于很多行業愛好者來說,它們的消失的确讓手機市場少了一些看點和趣味。但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大勢所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些概念機也并沒有真正凋零。它們身上原有的技術和創新基因,已經被後續的産品體系所傳承,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品和體驗。逐漸剝離掉産品層面原本的“概念”屬性,專注于創新技術的研發,才是整個行業走向一個良性循環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