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為了碎銀幾兩而忙碌奔波,也有少數人選擇追逐自己的夢想。其實這兩種生活并無高低貴賤之分,隻是不同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古人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偻,無論如何選擇哪一種,堅持都是生活中可貴的品質。2000年,當紅主持人亞妮的一個決定,便是将堅持二字诠釋得淋漓盡緻。為了探索11個無眼人背後的故事消失11年,她的事迹感動無數人。

亞妮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導演系,畢業之後的她順利成為了一名浙江電視台的主持人,因為其鮮明愉悅的主持風格和出色的能力深受大衆喜愛。2000年,是亞妮當紅的一年,她在兼顧自身節目《亞妮專訪》的同時,還是”中國首屆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賽“的決賽主持人。
一次的歌唱比賽中,有這樣一位選手,以羊鞭作為樂器擊打,伴着一聲聲清脆有力地吼叫,全場人都為此贊歎不已,雷鳴般的掌聲不絕于耳。這名表演者吸引到了亞妮的眼光。亞妮被深深感染到的同時,也想對他進行更多的了解。
在得知這位名叫石占明的選手來自于太行山之後,亞妮決定前去一探究竟,到底是怎樣的風土人情,可以培育出這樣動人美妙而又貼近生活的音樂,于是便來到了太行山的紅都村。
到紅都村後,亞妮又再一次被深深震撼。和石占明一樣的還有十一個盲人,他們的聲音同樣令人驚豔,深入人心。他們圍在一起,一邊用手上簡單的樂器作為伴奏,一邊用自己嘹亮的嗓音歌唱。雖然聽不懂他們唱的歌詞,但從他們那富有感染力的歌聲中,亞妮内心卻是被深深地觸動了。
他們是盲人,也被人稱作沒眼人。盡管身體有着缺陷,但是他們的歌聲已經表明,對于生活他們擁有最真摯和赤忱的熱愛。他們的眼睛未經過世俗污染,他們的心靈是純粹的。
據史料記載,沒眼人還曾給紅軍提供過情報,他們将線索編入歌謠,傳入我方,為戰略布局作出了巨大貢獻。亞妮了解了沒眼人的相關的事迹後。被他們身上的堅強和陽光觸動心弦。是以她下了一個決定,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将沒眼人身上的獨特藝術傳播出去。
于是她放棄了大好的前途,将自己積累的資金投資到拍攝方面。雖然亞妮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想完成一部電影或者紀錄片的拍攝,還遠遠不夠。
本來環境就不盡如人意,加上資金的匮乏,劇組的條件十分艱苦。剛開始還好,到後面亞妮已經支付不起工資了的地步,人員一點一點在流失,最後隻剩了亞妮一個人孤軍奮戰。
但外部的壓力,從未讓他的想法動搖。她随之又變賣了自己房産,讓拍攝得以繼續下去。為了省經費,她和沒眼人一起同吃同住,過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日子。
在這期間,亞妮經曆了許許多多的感動。記得有一次,天剛亮,村裡人送東西的時候,看見亞妮的住處點了一盞燈,便說“沒眼點什麼燈”,朦胧中的亞妮,擡頭便看見了光亮,那是為她而點的一盞燈,那股亮光化作一股暖流湧上了心頭,也更加堅定了她傳播沒眼人的夢想。她默默無聞在條件艱苦的太行山生活了11年。期間,她未曾将自己的行蹤公布與衆,在外界,有關她的資訊少之又少。
十五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已經搜集足夠多材料的亞妮出版了一本《沒眼人》的書籍,裡面記載着沒眼人的故事。書一經出版,銷售十分可觀,給了不少年輕人以心靈的震撼。
如今在亞妮的傳播和多方的宣傳之下,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在大山裡,有着這樣一群淳樸的人,他們身上的堅強,才華,團結深入人心,同時亞妮十年堅持一件事的精神,也在激勵着許多追夢人。
即使失去了雙眼,但是他們的心卻是光亮的,在太行山裡行走的沒眼人,唱着自己的歌謠,走着自己的路。生活的苦澀沒有将他們侵蝕,他們臉上樸實無華的笑容是對生活最好的回答。亞妮不惜傾家蕩産地将這些沒眼人帶進我們的生活中,她的堅持也令我們為之動容,無論是沒眼人還是亞妮,在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