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趴窩過的車主,不是一個合格的電動車車主”,随着武漢街頭的“綠牌照”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不少新能源車主也選擇加入網約車來增加收入。
在武漢幹了2年網約車,同樣也是新能源車主的鄭愛華,2020年4月毅然離開工作了20多年的餐飲行業,租了輛新能源車,從廚師長變身網約車司機,一年半後租金到期,她還了車,花錢買了輛新能源車全職當起網約車司機。
或許是出于女性天生的細膩敏感,深知花錢猶如細水長流,在她的精打細算下,這輛新能源車在她手中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就拿日常充電來講,如何快速找到空閑充電樁?如何更劃算的充電?如何找到配套最完善的充電場站?鄭愛華邊幹邊總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經濟充電經”。

從實力廚師長變身會省錢網約車車主
做好攻略“邊省邊賺”
順利實作行業轉身
兩年前的一場疫情,讓不少行業都遭遇了“寒冬”,無數從業者,經曆了失業、轉行、自救的過程,等待“春天”的到來,鄭愛華就是其中一位。
曾在光谷步行街幹了20多年廚師長的她,因經受不住客流“斷崖式”下滑,生意回暖之路坎坷艱難。她猶豫再三,租了輛新能源車,轉身投入了當下熱門的網約車行業,當起了司機。
3月7日上午,記者與鄭愛華取得聯系時正值早高峰,她匆忙解釋了兩句就挂斷電話,投入到工作中。直到中午12點半,她才回過電話,笑聲爽朗,解釋道:“今天一上午跑了200多塊的單子,充電花了30塊,太忙啦,您見諒呀。”
聊到轉行,鄭愛華笑說:“好多人說開網約車辛苦,我覺得開網約車可比搞餐飲輕松多了!”對于她來說,遇上飯點,後廚忙起來兵荒馬亂是常有的事,而開網約車不同,隻要摸到規律、找到技巧,便能将一天的開銷不斷精簡,将利潤最大化。
43歲的鄭愛華家住沌口是個老武漢人,開起網約車來熟門熟路,有着天然的優勢。“武漢三鎮我除了在漢口稍微用一下導航,在武昌、漢陽,基本說一個小區我都知道地方。”她說,出于對漢陽的熟悉,這裡不僅單多還不易堵車,已經成了她跑單的主打區域。
不僅在跑區上精心選擇,在給車充電上,她更有一套自己的“小算盤”。從接觸網約車行業,她便聽從同行的建議安裝了快電App,一鍵找樁、掃碼、支付,使用很友善。然後根據同行和自己跑車、充電的經驗,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套跑車日程表。
每天早上7點開始營運到下午3點多,通過快電App找到附近便宜的充電樁,充個電休息一陣;接着從下午5點左右營運到夜間11點,再去常去的充電場站充上慢電。通過快電App,不僅能錯開充電高峰,還能充到最便宜的電。她說:“雖然每度電隻能省一點,但是積少成多,小賬就怕細算,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活費了。”
鄭愛華告訴記者,女性做網約車司機的優勢常常會展現在這些精打細算之中,她表示,就算現在因為疫情防控,單子少了起來,她每天也能有至少400元的進賬。都是“算”出來的,她對自己的這一套方法很滿意。
“鄭氏療法”破解裡程焦慮
網際網路讓新能源車主
盡享數字化“福利”
按照鄭愛華的攻略,從早上7點接單營運到晚上11點,長達近16個小時的營運時間,讓她非常重視自己下午充電期間的休息時間。
挑選适合休息的充電場站對她來講也是“省”的一環。她說,人跟車一樣,要勞逸結合,不好好充電就沒法好好營運。“我的車下午充電,大概半小時,在充電場站還能免費停車2小時,我就在車裡好好睡一會兒。”充電的時候,鄭愛華可以通過快電App的“實時可見功能”看見充電量(度)、已充電時長、預計剩餘時間。待自己和車都精神充沛之後,再一同攜手共赴緻富路。
“雖然都說沒趴窩過的車主,不是一個合格的電動車車主,但我就沒遇到過,都會規劃得好好的。”鄭愛華對于“裡程焦慮”有着“鄭氏療法”。就算是接到從漢陽到荊州監利的遠端訂單也絲毫不怵。
“那天正好是下午4點多,我剛補完電就接到了這單,估算了一下路程,又打開快電尋找了周邊的充電樁分布,于是信心滿滿地接下了這單。開到乘客目的地電量還有餘,回來時找了個充電站補了會兒電,順利返漢了。”鄭愛華笑着說道。
在平時充電,鄭愛華都有常去的地點,每次臨近充電時間,她接單時就會注意目的地和充電場站的間隔距離。“開發區市民服務中心、沌口體育中心停車場還有漢陽客運站,這幾個充電站我常去。不僅充電位置充裕,電費也比較穩定,周圍環境設施都很不錯。”她說,“不過出了漢陽我也不會特别擔心,打開快電App,基本3公裡内都能找到充電的位置。”
“武漢蠻多地方,都有快電合作的充電場站和充電樁。不但可以通過距離最近、價格最低、VIP折扣站和快電優選這些關鍵詞篩選出最适合我的充電場站,還能看充電站内的配套設施,還經常發優惠券,我已經用快電充了幾萬度的電了,是個老使用者了。”鄭愛華說,現在每天都有奔頭,幹勁十足,以後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極目新聞記者 黃永進
實習生 董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