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沖突重重,逐漸走向了對立。但讓人疑惑的是越來越弱的烏克蘭就是不向強大的俄羅斯低頭,還總是要一副硬鋼對方的樣子,那麼,烏克蘭究竟為何如此倔強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背後的原因何在了?本期,為大家探尋烏克蘭不低頭的原因。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佩列亞斯拉夫協定

在探尋原因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蘇聯解體前的俄烏關系,165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帝國簽署《佩裡亞斯拉夫協定》,兩國由此正式開始友好往來,在俄國的保護下,烏克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甚至超過了俄國本身的水準,兩國關系逐漸升溫。1922年蘇聯成立時,兩國同僚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其中,親密的就像兩兄弟。不僅在軍工領域通力合作,成功研制出多項震驚世界的殺器,還利用生産的糧食賺取大量外彙,助力速連的工業發展。然而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于深陷經濟泥潭,國内經濟一落千丈,在1993年的通貨膨脹水準直接打破世界紀錄。達到了驚人的9000%!在如此困難的經濟局面下,烏克蘭國内局勢也逐漸崩壞,最終引發了足足7年的動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令人十分意外的是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烏克蘭甯可去讨好曾經的對手美國,以及美國為首的北約,為此甚至不惜自費武功,銷毀從蘇聯繼承的龐大武器庫,也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甚至調轉槍口,大肆攻擊曾經的盟友俄羅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态度如此強硬呢?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龐大武器庫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俄羅斯帝國在曆史上的介入,讓烏克蘭對俄羅斯缺乏認同感,事實上,烏克蘭與俄羅斯在曆史上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曆史都可以追溯到公園9世紀,建立在第聶伯河的基輔羅斯,這裡不僅是烏克蘭如今的首都,也是俄羅斯曆史的開端,被稱為“俄羅斯褚城之母”。公園1240年,由于戰亂一部分逃難的百姓在莫斯科一帶建立起了莫斯科大公國,這便是後來的俄羅斯,而留在基輔羅斯的百姓就稱為了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祖先。但連年的戰火讓烏克蘭人民苦不堪言,尤其是在17世紀,波蘭大舉入侵烏克蘭,将其作為自己的殖民地。烏克蘭決心向自己的鄰居俄羅斯帝國求援,但俄烏兩國沖突的種子也在俄羅斯帝國出兵烏克蘭這一事件中被親手埋下,在俄波交戰中初期,俄羅斯帝國手中僅有烏克蘭的一部分在經過近50年的戰争後才終于趕走了波蘭侵略者,收複烏克蘭全境。但這50年卻給烏克蘭國内帶來了難以調和的沖突,一部分烏克蘭人接受的是來自俄羅斯的文化與思想,認為俄羅斯帝國是幫他們打跑了侵略者,而另一部分烏克蘭人接受的卻是以波蘭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思想,認為俄羅斯帝國是野蠻的侵略者,烏克蘭國内的沖突由此出現,也就是因為如此,烏克蘭對于俄羅斯并沒有認同感。不少人認為,俄羅斯是曆史上曾經侵略過國家的強盜,而這,便是烏克蘭即使内憂外患,也不願向俄羅斯低頭的重要原因。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俄羅斯褚城之母-一基輔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烏克蘭對蘇聯的不滿,居然烏克蘭是蘇聯的創始成員國,但烏克蘭認為,自己為蘇聯的付出與蘇聯對自己的回報不成正比。而經常被烏克蘭放在嘴邊的兩大代表性事件,其中一個便是1932年-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的農業用地占到了國土面積的70%,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土壤最肥沃的黑土地,十分利于農作物生長。是以在這樣的地區,理應不該發生嚴重的饑荒,但意外還是在1932年發生了,而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正是蘇聯。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烏克蘭最大一次饑荒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烏克蘭紀念“大饑荒”81周年 波羅申科跪祭逝者

20世紀20年代後期,蘇聯開始了工業化建設,為解決建設過程中的糧食和原料不足問題,蘇聯開展了集體農業化運動。但這一政策,引發了烏克蘭農民的消極對抗,導緻糧食産量下降,蘇聯管理者們為使集體迅速推進,決定實施一個瘋狂的計劃,将烏克蘭地區的所有農民都列為國家的敵人,并派出征糧隊,挨家挨戶搜刮糧食。就這樣,烏克蘭群眾凡是可以吃的食物幾乎都被運走了。剩下的隻有饑荒,以及人們身體抵抗力下降後必然如期而至的瘟疫,災難就這樣大規模發生了。根據資料統計,在1932年-1933年不到兩年的時間内,烏克蘭近四分之一的居民都因為饑荒而喪生。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烏克蘭整個民族的災難。而另一件經常被烏克蘭提起的災難事件便是,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正式完工,成為了蘇聯的驕傲。但在1986年4月26日由于操作員工作失誤以及核電站自身的設計缺陷,導緻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烏克蘭在此後15年内有6-8萬人因核輻射死亡,13.4萬人受到了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造成損失達2000億美元。是曆史上最嚴重的、損失最多的核電事故。無論是烏克蘭大饑荒,還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不僅是烏克蘭人民的苦難,也是人類史上的災難。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

蘇聯也确實要為這兩起災難承擔一定責任。烏克蘭心有不滿無可厚非,但他們的态度,卻十分耐人尋味,蘇聯時期,烏克蘭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不滿,甚至在蘇聯解體前夕,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成立了“獨立國家聯合體”。決定在蘇聯解體後共同進退,直到蘇聯徹底解體,俄羅斯成為蘇聯的代言人後,烏克蘭又一次想起幾十年前遭受的苦難。開始與蘇聯“算舊賬”,而其中的重要原因,也就是第三個原因,烏克蘭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兩國關系極為敏感,在地理位置上,烏克蘭位于俄羅斯的西南部,而對于俄羅斯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命門。從陸地上看,俄羅斯西南部唯一的天險,便是喀爾巴阡山東路,但烏克蘭卻恰巧成為了橫在兩者之間的攔路虎,更要命的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除了中俄羅斯高地以及亞速海近岸丘陵外,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根本無險可守,而從海路上看俄羅斯在黑海沿岸,擁有領土海岸線很短。而且相對平直,沒有形成天人良港的地形條件。而位于烏克蘭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不僅瀕臨黑海和亞速海,還受地理位置影響,是著名的深水不凍港。被稱為是黑海的“定海神針”。對于俄羅斯,尤其是黑海艦隊而言十分重要。曆史上,為了争奪這塊寶地,俄國沙皇曾數次發動戰争,無數士兵抛頭顱灑熱血,足以見得此處對俄羅斯的重要性。而烏克蘭在海陸兩方面的重要性,也就意味着,一旦烏克蘭撤離倒向北約俄羅斯的家門口,就等于被北約契入了一顆釘子。随時可以對俄羅斯形成戰略威懾,對俄羅斯的國防安全将造成極大的壓力。是以,對于烏克蘭相關問題,俄羅斯一直十分敏感,并在解體後不斷向烏克蘭施壓。但俄羅斯的施壓卻令烏克蘭反感,不願輕易松口答應俄羅斯的要求,在北約的支援下,選擇調轉槍口,通過不斷舊事重提的方式攻擊俄羅斯,雙方也逐漸從過去幾百年的蜜月期,變成了針分相對的局面。而這也是烏克蘭為什麼甯肯承受7年之亂,也不願向俄羅斯低頭的原因。那麼烏克蘭的倔強收到了什麼成果呢?曾經的盟友俄羅斯形同陌路,一直想加入的北約态度暧昧,國内經濟瀕臨崩潰,人民沖突不斷加深,最終,在蘇聯解體初期風光無限的烏克蘭,變成了内憂外患的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也充分說明,國際政治并不是簡單的人際交往,隻有知進退明得失,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

烏克蘭亂了7年,為何不願意向俄羅斯低頭?背後有三大原因

烏克蘭對俄羅斯意味着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