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年的愛恨情仇(一)

作者:寒露Rocky

曆史似乎有一個魔咒,那些被稱為上天賜予的,富饒無比的土地,往往成為了各方勢力的修羅場。史書上記載的往往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也在每行字裡都警醒着後人分之則亂,合之則生。

一、曆史的角鬥場

大約公元前2700年左右,一個被稱為“特裡波裡”的部落在廣袤的東歐平原上發現了第聶伯河。這條河不知道從哪裡來,卻一路向南流入大海。不過對他們來說這些或許并不重要,水草肥美、物産富饒足矣。于是,他們便在這條河的沿岸居住了下來,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不知所蹤。

公元前7世紀左右,斯基泰人翻越高加索人後,發現了這片上好的牧場。被流放的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著有《曆史》一書,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被稱為希臘曆史之父)遊曆至此,将黑海大草原的富饒介紹回了希臘,這片土地由此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

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年的愛恨情仇(一)

此後,被希羅多德描述為“殘忍無情”、“飲人血”的斯基泰人兵鋒西指,飲馬多瑙河。于公元前339年被亞曆山大大帝的父親——馬其頓的菲利普擊敗,并由此衰落。

公元前2世紀,由伊朗前來的,同樣勇武善戰的薩爾馬特人征服了衰落的斯基泰人,但他們在此地的統治并不穩固。一望無際的草原是遊牧民族的樂土,馬蹄聲、喊殺聲以及兵器的撞擊聲響徹天際。公元3世紀,來自日耳曼的哥特人的遷徙浪潮沖垮了他們在這裡的霸主地位,西遷的匈人(未認定為匈奴人)更讓他們雪上加霜。待到6世紀左右,薩爾馬特人完全消失。

在此期間,羅馬人的勢力也發展到了這裡,并将這片土地稱為西方文明的世界邊緣。

直到此時,現今烏克蘭文明,或者說烏克蘭民族的祖先——斯拉夫人才正式登場。斯拉夫人早先定居在如今烏克蘭和波蘭交界處的喀爾巴阡山附近,即東歐平原的西部邊界。大約6-7世紀時,一部分向東進入東歐平原,即東斯拉夫人;一部分向南進入巴爾幹地區,即南斯拉夫人;留在當地的稱為西斯拉夫人。

不同于中國目前有着兩千八百多年的完整紀年,關于斯拉夫人的曆史記載很模糊。比較流行的,充滿傳說色彩且有一定考古發現的觀點認為,安特部落聯盟是東斯拉夫文化的開端,部落聯盟中的波利安人建立了基輔,即如今的烏克蘭首都。

然而安特部落聯盟過于分散,很快便被來自不同方向的勢力擊潰。北部被來自斯堪的納維亞(今瑞典、挪威)的瓦蘭吉人掌控,中部被統治着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突厥部落阿瓦爾人擊敗,南部則被突厥的另一支——卡紮爾人征服。不過幸運的是,東斯拉夫文化和特性被儲存了下來。

公元882年,當大唐的隕落已經進入倒數的時候,奧列格大公攻陷基輔,并以此為首都建立了新的國家——基輔羅斯。随後的一百多年時間中,羅斯迅速崛起為歐洲擁有最為先進社會的大公國。

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年的愛恨情仇(一)

公元980年,弗拉基米爾大公登上了曆史舞台。(普京和澤連斯基都是姓,他們的名字也是弗拉基米爾)他終結了王朝内部成員的鬥争,不斷開疆拓土,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國家。此時的羅斯邊界西至喀爾巴阡山,向東向北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收入囊中,甚至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發動了進攻。而他對羅斯文化(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最深遠的影響,在于988年接受基督教為正教。

由于選擇了基督教而非伊斯蘭教,羅斯便與歐洲而非中東站在了一起。東正教幫助羅斯建構了一種共同的身份認同,為大部分斯拉夫文化奠定了基礎,後世也稱弗拉基米爾為弗拉基米爾大帝。

然而待到13世紀時,蒙古人的鐵蹄翻過了高加索山。123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将戰火燒到了羅斯,并在三年後覆滅了基輔。不久後,基輔大主教遷往莫斯科,基輔羅斯在曆史上畫下了句号。

這時,加利西亞—沃倫王公丹尼洛向金帳汗國的蒙古人發起了挑戰,試圖重新奪回基輔并驅逐蒙古人。他向波蘭、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求助,連教皇英諾森四世都贈予了他一頂王冠,然而援兵并沒有到來。

随着金帳汗國的衰落,立陶宛人乘虛而入,并于1362年占領基輔。立陶宛大公奧爾格爾德宣布“羅斯的一切都必須屬于立陶宛”。

針對當地的統治,立陶宛人采取了拉攏當地貴族的方式,給予他們參與組織政府的權力,是以得到了烏克蘭精英階層的支援。

不久後,波蘭人也來了。由于缺乏對當地的寬容以及宗教壓迫,波蘭人的統治并不順利。然而波蘭人的槍杆子更硬。1471年,基輔及周圍領土正式成為波蘭王國的普通行省,結束了任何形式上的烏克蘭自治。

此時,俄羅斯已在東方崛起,一些烏克蘭的東正教徒便前往尋求幫助。俄軍如王師一般,沿途箪食壺漿,部分烏克蘭貴族也起兵反抗來保衛自己的信仰。

為了對抗崛起的俄羅斯,波蘭與立陶宛于1569年在盧布林簽署了合作協定,波蘭—立陶宛共和國誕生。

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邊界在聯邦内部重新劃定,将大部分烏克蘭土地歸于波蘭,白俄羅斯地區則留給了立陶宛。波蘭與立陶宛的聯合由此意味着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分離。而在其統治的邊緣地帶,一個新的群體,對這片土地産生了深遠影響的哥薩克人,正在崛起。

二、哥薩克的崛起

1492年,立陶宛大公亞曆山大一世收到了來自克裡米亞可汗的一封譴責函,指責他的子民在第聶伯河下遊俘虜并掠奪了一艘鞑靼人的船。大公要求烏克蘭關于對可能參與這次襲擊的人進行追查,處死襲擊者并将财産轉交給可汗的代表。

然而,随後的襲擊越來越頻繁,整個第聶伯河下遊都成為了他們的犯罪現場。為了阻止這些人從第聶伯河順流而下攻擊黑海沿岸,克裡米亞可汗甚至考慮過用鐵鍊将第聶伯河封鎖起來。當然,這個想法并未得到實施。而這些襲擊者,正是哥薩克人。

哥薩克人被認為是由逃跑的俄羅斯、烏克蘭和波蘭的農奴、一些冒險家或叛逃者集結在東歐南部草原地區的自由騎士團體。他們不同于其他人種以民族形式出現,更加貼近于一個為捍衛東正教信仰而抗擊天主教的群體。他們經常發動對南部鞑靼人和土耳其人的進攻以進行掠奪,同時也遏制住了鞑靼人以前經常發動的對烏克蘭地區的屠殺和掠奪。

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年的愛恨情仇(一)

在烏克蘭的曆史中,哥薩克被贊為自由鬥士、“一股強有力的民族運動的肇始”,“給受壓迫的烏克蘭人帶來了新希望”,甚至認為哥薩克人締造了第一個烏克蘭“國家”。然而事實上,哥薩克人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烏克蘭人。大部分時間裡,他們服務的對象是俄羅斯沙皇,俨然成為了沙皇的統治工具。

在查閱了烏克蘭、俄羅斯的曆史資料後,我認為哥薩克人更類似于《加勒比海盜》中巴博薩船長及其手下,或者《指環王》中的亡者軍隊,屬于雇傭兵性質。

起初,哥薩克人因為屬于流民性質,沒有自我管理與組織,亂哄哄的。後來,随着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自身實力的提升,他們在第聶伯河沿岸開始建造要塞,甚至還建立了一個自己的首都,成立了議會并且選舉自己的上司人。

他們的軍事實力非常強悍,而自己似乎又沒有什麼立場。有時候幫着俄羅斯打波蘭,有時候又幫着波蘭打俄羅斯。是以他們雖然勇武,但各國對待他們則是既拉攏又提防。需要的時候重金收買上戰場,受到威脅時則全力鎮壓。在鎮壓之下,一場針對波蘭人的規模最大的起義爆發了。

在17世紀早期的時候,哥薩克人是和波蘭人站在一起的。他們參與了波蘭人在波羅的海沿岸以及針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南下襲擊奧匈帝國,甚至打到了伊斯坦布爾的郊外;在霍京戰役中挽救了幾乎被土耳其人團滅的波蘭人。

然而,哥薩克人能和波蘭人短暫的走到一起畢竟是因為共同利益。一旦産生分歧,哥薩克人的馬刀就舉了起來。

究其原因,一是哥薩克希望能夠跻身波蘭的權力上層,畢竟打了一輩子仗,享受享受又怎麼了;二是土地的所有權,哥薩克人試圖謀求一定的土地,因為不可能一輩子都住在馬背上,也得自己下地種點吃的,蓋個房子圈個小院啥的;三是戰争時期波蘭人做了很多承諾,許諾打完仗後給你這個給你那個;四是哥薩克謀求更多的自治權,不想大事小事都要報告波蘭國王;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雙方的信仰水火不容。

按理來說,波蘭應該是有所表示的。畢竟哥薩克為你波蘭東征西讨南征北戰,那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然而在波蘭人眼裡,哥薩克更類似于一個消耗品,是絕不容許他們發展壯大的。

于是,波蘭除了承認哥薩克信仰的東正教地位以外,就不願意再做出任何的讓步了,并随之拿起了屠刀。

波蘭人取消了曾經給予哥薩克的自治權,取締了哥薩克自己的議會,罷免了哥薩克的首領,并通過法律将上千哥薩克從戰将變為農奴,實行恐怖統治。對此,波蘭人是這麼描述的:哥薩克就是波蘭的指甲,他們想長得更長,是以需要定期的修剪。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648年,一場聲勢浩大的,甚至影響到幾百年後世界格局的起義——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大起義爆發了。

不同于很多哥薩克的流民、農奴身份,赫梅利尼茨基是讀過書的人。在他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後,先是為波蘭軍隊服役,後來回到家鄉接管了父親的莊園,并成為了一名注冊的哥薩克。他先是晉升為了上尉,之後升為軍團抄書吏。由于他邏輯清晰又有優秀的口才,在他42歲那年成為了派遣到華沙的代表團一員,并在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面前為哥薩克辯護,博得了他的哥薩克同伴們的尊重。

這本應是赫梅利尼茨基無限風光的時候,然而階層的命運就是這麼無比殘酷,一場風暴正在他的家鄉生成。

主張公平對待哥薩克貴族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王室大指揮官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因意外離世,他的繼承人亞曆山大重繪了他的财産地圖後,提出了對赫梅利尼茨基的土地和莊園的所有權,宣稱所有的都屬于亞曆山大。

赫梅利尼茨基當然要守衛自己的财産,他向各位強大權貴尋求幫助,也給波蘭王室的各個代表寫了很多呼籲信,甚至利用在波蘭宮廷的有利身份尋求國王的幫助。

因為當時貴族對土地和人口有絕對的掌控權,國王并不想與當地強大的貴族勢力産生沖突。赫梅利尼茨基不僅失去了莊園,他的妻子也被掠走,小兒子也被毆打緻死。

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這是絕對的奇恥大辱。赫梅利尼茨基向他的哥薩克朋友和下屬尋求幫助,波蘭對哥薩克的不公使得他得到了軍團的大力聲援。赫梅利尼茨基在各個部落間來回尋訪,同哥薩克的上司人們互相磋商。

他的行為讓波蘭當局起了疑心,因為當時波蘭經常有哥薩克起義的發生。于是,他很快遭到逮捕并被判處絞刑。但是,監禁他的哥薩克獄卒在被他說服後将他釋放。赫梅利尼茨基帶着支援者逃到了紮波羅熱部落。

赫梅利尼茨基利用他的辯才和外交本領,很快得到了當地被壓迫的魯塞尼亞人的支援。緊接着,哥薩克大會選舉他為酋長。在聯合了克裡米亞的鞑靼人後,赫梅利尼茨基揮師北上,正式揭竿而起。

波蘭立陶宛聯邦低估了這次起義,王室大指揮官和王室陸軍指揮官甚至沒有等待親王的增援部隊,僅派了3000兵馬剿匪平亂。赫梅利尼茨基率軍在途中突襲,很多本效忠于聯邦的哥薩克也反戈一擊。赫梅利尼茨基乘機直取中軍大帳,生擒了兩位指揮官。

同年,波蘭國王逝世,聯邦的波蘭地區随即陷入了一片混亂。赫梅利尼茨基本想見好就收,提出了增加登記哥薩克人數、恢複被迫減少的對東正教忠誠的教會、補發長期拖欠的哥薩克工資等。

與此同時,各地的情報也如雪片般飛到了指揮部。經過分析後,哥薩克上司層突然發現,他們夢寐以求的自治已經到了唾手可得的地步了。現狀仿佛一個巨大的禮物,起義軍即刻整頓兵馬,在皮利亞夫齊戰役中給了精疲力竭的波蘭軍隊又一次沉重的打擊,起義軍最終攻占基輔。

随着戰事的持久,雙方陷入了僵持,而哥薩克内部的分歧也越來越嚴重。哥薩克精英們不斷宣傳自己為薩爾馬提亞人的後裔,來強調自己統治地位的合法性,然而這卻加速了起義軍内部階級分化。同時,關于是否廢除農奴制的讨論也非常激烈,反對廢除的赫梅利尼茨基甚至允許鞑靼人随意将烏克蘭的農奴帶到克裡米亞的奴隸市場上拍賣,作為對鞑靼人支援自己的回報。

随後波蘭軍隊開始發起反擊。在起義軍經曆了幾次戰敗後,鞑靼人先是突然撤退,迫使赫梅利尼茨基不得不與波蘭臨時停戰,随後又在别列斯特赫科戰役中突然背叛并綁架了赫梅利尼茨基。經此一役,哥薩克一方元氣大傷,損失了近三萬人。

在赫梅利尼茨基獲得釋放後,立刻重返戰場并在巴托格戰役中擊敗了波蘭軍隊。然而由于之前的戰損過重,哥薩克已經無力再将波蘭國王拉下王座了。

在此情況下,赫梅利尼茨基不得不重新尋找外國盟友。因為哥薩克雖然事實上已經從波蘭獨立,但還需要合法性,需要得到外國君主的認同和庇護。于是,赫梅利尼茨基先是接觸了奧斯曼蘇丹,但土耳其人提出讓哥薩克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國,并且改信伊斯蘭教,這與哥薩克的意願背道而馳。

赫梅利尼茨基隻得把目光投向東北,以同信東正教為由向俄羅斯沙皇尋求幫助。沙皇最開始持觀望态度,直到赫梅利尼茨基不得不與奧斯曼蘇丹進一步商讨聯盟事宜的時候,他終于做出了決定。對沙皇來說,俄羅斯的戰略目标就是向西,打進歐洲去。

1654年1月8日,天空中也許飄着鵝毛大雪,刺骨的寒風呼嘯而過,即便是再保暖的大衣也無濟于事。在基輔近郊的小城佩列亞斯拉夫,赫梅利尼茨基與沙皇的代表布圖爾林達成(注意是“達成”)了飽受争議的《佩列亞斯拉夫協定》。從此往後的三百多年,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都是以而激烈震蕩。

三、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無法阻擋的多米諾骨牌

你炫耀,我們曾經把毀滅帶給波蘭

沒錯,波蘭垮台了

但你也緊跟着被摧毀

——【烏克蘭】塔拉斯·舍普琴科

當陷入困境的哥薩克遇上冉冉升起的俄羅斯時,注定一切都不會是平等的。

按照波蘭的傳統,宣誓是雙方都需要進行的。是以,赫梅利尼茨基提出首先由布圖爾林代表沙皇進行宣誓,保護哥薩克不受波蘭的欺壓,不損害哥薩克的自由和權利。然而,布圖爾林斷然拒絕了赫梅利尼茨基的請求。

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年的愛恨情仇(一)

在布圖爾林看來,赫梅利尼茨基的請求有悖于君臣地位。堂堂沙皇向一個哥薩克頭子宣誓,成何體統。

這種單方面的宣誓也是哥薩克不能接受的,但這時俄羅斯使臣又信誓旦旦的表示,沙皇将一言九鼎的保護哥薩克應得的利益,并會在晚些時候補上這些相關的檔案。

也許是赫梅利尼茨基太需要俄羅斯的庇護了,他相信了俄羅斯使臣的承諾,單方面宣誓效忠沙皇。這個舉動導緻了哥薩克内部人心的分裂,因為還是有相當部分的人更希望能夠保持獨立自主,不願賣身給俄羅斯。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這個協定在當時是雙方由口頭達成的,直到第二年哥薩克派使節到烏克蘭時才定下了細則。

協定的條款很多,總結下來大概就是哥薩克基本繼續保留自己的權力、體制、财政和稅收,但是要承認沙皇是這片土地的最高統治者,而且一切外交活動都必須抄送給沙皇。

這個協定的最終簽訂徹底改變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曆史,甚至可以認為是影響了人類命運走向的大事件。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幾百年後俄烏雙方對這個協定的解釋。

在俄羅斯看來,協定的簽訂标志着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同屬于斯拉夫人種的兩兄弟的重聚。

自從1240年基輔被蒙古人夷為平地後,東斯拉夫人進入了長達414年的動蕩時代。蒙古人來過,波蘭人來過,立陶宛人來過,誰都可以騎在東斯拉夫人的脖子上。而到了這個時候,俄羅斯人拯救了烏克蘭人,他們終于團結起來了。

而很多烏克蘭人卻持相反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協定的簽署确實避免了烏克蘭這個擺脫了波蘭人和鞑靼人的統治和掠奪,不會如同這片土地上曾經來過的很多民族一樣最終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烏克蘭民族獲得了新的希望。

同時,因哥薩克起義而脫離了波蘭統治的烏克蘭得到了諸如俄羅斯這種大國的承認,烏克蘭是以而邁上了國際舞台,成為了重要的一部分。

但他們仍然認為協定的簽署是烏克蘭民族曆史上犯下的重大錯誤,因為協定簽署後,俄羅斯一直試圖将烏克蘭從土地到民族全部融入自己,而這種行為使得烏克蘭喪失了民族和國家的獨立性。這是蘇聯集體後烏克蘭人對于該協定的普遍看法。

隻能說,确實是屁股決定腦袋吧。

對俄羅斯來說,協定的簽訂如同為這個國家打入了一大劑興奮劑。在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之後,其勢力向西、向南迅速擴充,并在随後擊敗波蘭和奧斯曼土耳其,跻身歐洲霸主,深刻的影響了世界格局。

對烏克蘭來說,協定使得他們擺脫了波蘭的統治,避免了被滅族的最壞結果。至于他們認為的喪失了獨立的機會,怎麼說呢,有希望、有信仰當然是件好事,但人畢竟要先活着,隻有活下去才有戰鬥力啊。

如果事情隻是到此,那現今的世界或許真能少了許多的紛争。然而,《佩列亞斯拉夫協定》如同一個幽靈一般,繼續影響着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

1954年,農曆甲午年。為了慶祝《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簽訂300周年,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深厚的友誼,剛上任一年的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大手一揮,将當時歸屬于俄羅斯的克裡米亞州贈送給烏克蘭。

2014年,又一個甲午年。克裡米亞全民公投,在97%的選民支援下,克裡米亞獨立并重返俄羅斯。而俄羅斯與烏克蘭,這原本同屬東斯拉夫人的兄弟倆,也終于走上了決裂之路。

若赫梅利尼茨基泉下有知的話,面對這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不知道他又會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

1.《烏克蘭史》,[美]保羅·庫比塞克

2.《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曆》,[美]普洛基

3.《往事紀年:古羅斯第一部編年史》

4.對《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的再認識,沈莉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