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開門見山:爨,你見過嗎?

“爨”字,相信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爨”讀作cuàn,圍繞這個漢字的有很多,它是中國筆畫最多的姓氏,足足有30個筆畫,如果孩子考試光寫這個姓就夠費勁的。據媒體報道在山東商河還有一個以“爨”為姓氏的村莊,就叫做【爨家村】。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爨字,你認識嗎?

“爨”:燒火做飯,4個流程

“爨”cuàn字的本意是【燒火做飯】。你看它分為4部分,組合在一起完美地演繹了燒火做飯的動作流程。如果你記不住的話,告訴你一句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燒】。下圖中“爨”上半部分的興字頭,是兩隻手捧着炊具的樣子;下面的秃寶蓋是“做飯用的竈口”;中間的“林”和“大”是一個人在往裡面送柴火,最下面的火苗在燃燒,是不是很形象? 你看,到現在“爨”也是偏遠山區生活做飯的标準動作。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燒火做飯的4個流程

【爨文化】之“焦尾琴”

與“爨”字相關的文化,都與其燒火做飯的本質有聯系。中國古代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就與“爨”有關。說東漢時期,有個人叫做蔡邕yōng,他看到有人在燒火做飯時有一塊好的木料,在火中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聲音特别悅耳。于是趕緊從火中把這個良木搶了出來,并用它做了一把琴。由于有燒焦的痕迹,取名焦尾琴。與之有個對應的成語就叫 【爨下之音】。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燒焦的痕迹,取名焦尾琴

【爨文化】之“爨體字”

對于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這個“爨”字就更不陌生了。有個書體就叫做爨體。就像顔真卿的顔體和柳公權的柳體一樣。“爨體字”其書體風格用筆方峻,起收果斷,似昆刀切玉,筆力雄強,結體茂密,繼承漢碑法度,有隸書遺意,爨體字也被稱為書體中的國寶。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爨體

【爨體字】之《爨龍顔碑》和《爨寶子碑》

最早發現這種書體是在雲南的兩個石碑上《爨寶子碑》和《爨龍顔碑》。由于這個《爨龍顔碑》上的字特大,而且還很多,稱其上面的字型為【大爨】。《爨寶子碑》則是小爨。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爨碑

【爨文化】之“爨民族”

由以上這兩個碑,又發現了古部落群族,爨族。爨族是由“爨”由姓氏變成民族泛稱,主要分布在雲南東北,中部,西部等地。爨氏原為彜族中的豪強,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爨氏開始發展壯大。隋朝時期,爨蠻分裂成東、西兩爨。到了隋朝末期,古爨族逐漸衰敗,慢慢地也被其他民族所稀釋融合。以至于發展至今,以爨為姓氏的人群确實不多。知道的是在山東商河還有一個以“爨”為姓氏的村莊,就叫做【爨家村】。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爨文化

學“爨”字,了解古代文化常識

本文希望讀者能通過“爨”字,深深了解古中國背後的古典文化,隻有了解曆史才能更加了解現代中國的國情。現在的人看到以前的古文化覺得神秘,也許對千年之前的先輩來說隻是【文化常識】。本文推薦《中國傳統民俗文化》這本書,該書上至古人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都有所涉及,古史新證,值得一讀。

古字解讀:解讀“爨”字文化,還原曆史真相

古籍文化

結尾:本文的“爨”字文化,我們就聊到這裡。如果還有哪些沒有涉及,或者需要補充的地方,歡迎大家積極留言。我一一回複大家。我是@聊城王崗愛講字,關注我,一起學漢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