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事死如事生”,這是古人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為了死後也能享受生前的生活,古人權貴階層在下葬時會将生前大量用品帶入地下陪葬,兩漢時期厚葬之風更是層出不窮。如此厚葬的行為,必然會引起盜墓者的關注,甚至形成了盜墓産業。

盜墓者瘋狂盜墓,為何才能防盜呢?古人想到了無數辦法,比如乾陵把墓室修建在堅硬的山體内部,可這需要強大的國力來支撐,一般君主、諸侯等人,根本無法修築如此驚人的墓地。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2004年開始,考古人員在河南省上蔡縣郭莊村東面搶救性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的大量盜洞,結果墓室内的陪葬品卻完好無損,這座墓就是後來震撼中國考古界的郭莊楚墓。究竟這座墓有何不為人知秘密,為何防盜措施如此之好?

2005年5月,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對郭莊楚墓展開搶救性發掘。随着挖掘的進行,考古隊員越來越失望,因為光盜洞就發現了18個之多,也就是說至少被盜掘了18次。從盜洞的特點來看,在漢朝時這座墓已經有了盜墓者的光顧,要知道漢朝盜墓無比專業,可謂十墓九空。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就在大家意外又是白忙活一場時,東墓室東南角漢代盜洞邊發現一個浴缶,這讓現場考古人員精神為之一振。發掘繼續進行,大家發現該墓葬共有兩座墓室,主墓位于南側,而且墓室上半部填有7米厚的夯土,下部填有10米厚的細沙,沙中還擺放數千塊石塊。

後來考古專家們才知道,郭莊楚墓得以幸存,最重要原因就上出現在細沙、石塊上,這是一座罕見的大型積石積沙墓。石塊大小不一,最重達到150公斤左右,一旦有盜墓者通過挖盜洞的方式進入墓室,流動性很好的細沙就會夾雜着石塊,将盜洞埋住。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墓主人采取這樣的防盜措施,實在迫于無奈,也說明當時盜墓現象的嚴重。不僅如此,墓主人的棺椁埋在18米深處,在細沙石塊的防盜下,一般盜墓者根本無法進入。經過一年多的發掘,這座大型“工”字型墓地,分為前後室。

一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遭18次盜掘,考古發掘後卻一件文物沒丢

至于出土的文物,更是令考古專家大呼不可思議,各類青銅器1000多件,玉器200多件。專家表示,“郭莊楚墓一号墓出土的青銅器鼎、鑒、壺等物,在使用陶鑄法的基礎上,開始有失蠟法精密鑄造的成分了。内容不再猙獰,開始向寫實的方向發展,器物更有藝術美和動感,展現了當時楚國領先的文化修養。”

參考資料:《揭秘郭莊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