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

作者:傾城之殇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

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

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壓抑人性

作為封建制度下的特定曆史産物,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後性。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具有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局限性。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是以“禮崩樂壞”為其發展的背景,旨在激發和培育人們的恥感意識,自覺主動地遠離恥辱、求榮向善,形成“行己有恥”的自律人格,進而實作“有恥且格”的自律型理想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先秦儒家強調重建封建禮制規範,引導群眾在内心重建立立禮義道德的底線,為改變動蕩不安的政治環境、維護封建等級秩序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也正是因為如此,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展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和願望,具有一定的封建等級觀念和色彩。先秦儒家将具有等級、秩序内涵的“禮”視作是恥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孔子一生緻力于恢複文王、周公之道,希望社會恢複“周禮”,因而通過提倡禮儀中的道德内涵,要求人們在日常運用“禮”的過程中養成個人的良好道德品行,形成人人“行己有恥”的自律性社會風氣,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道德準則。

他認為違背了這種社會道德準則,出現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是可恥的,承認了人與人之間尊卑有别。荀子也認為将“禮”視作是幫助君王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且具有區分等級貴賤的功能。雖然人在社會中的角色是相異的,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相異的,那麼會有相異的引以為恥的内容,但以此對人的高低貴賤和道德水準高低進行分類,顯然有着封建等級觀念的偏見。

總之,先秦儒家“克己複禮”的思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等級觀念的執守,嚴重壓抑了人性。正因為如此,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内含為專制等級統治而言“教”的階級實質。這樣的曆史局限性探本究源是由當時有限的社會發展水準所決定的,當我們置身于生産力高度發達、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穩定的現代社會,自當客觀分析和正确認識其局限性,但也不能是以而忽視其重要價值。

2.重義輕利:忽視人的基本需求

先秦儒家将“義”作為衡量恥的基本道德判斷标準,以重利為恥。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中帶有的價值取向過分強調道義,而輕視個人利益,誇大了道德的社會作用。這是先秦儒家針對當時社會的混亂局面提出的應急性理論,着眼于現代社會情境之下,難免會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這種曆史局限性主要展現在義利關系上,先秦儒家“以重利為恥”的思想觀念忽視了人的基本需求,已經不符合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所需。現代社會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僅是大陸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經濟的曆史形态,其深遠的曆史意義在于确立了獨立利益主體的地位,使人們形成正當的個人利益觀、效益觀和競争觀,進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趨利的經濟,是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追求個人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應該值得鼓勵和支援的。

若是此時,我們仍然教條地堅持“重義輕利”的思想,那将在一定程度影響人的發展,阻礙社會的進步,違背大陸“以人為本”的理念。當然,我們不能完全颠覆先秦儒家傳統的義利觀,在追求财富和物質利益之時,重利不能輕義,更不能忘義,應該要以合理正當的方式來擷取利益,争取利義并舉、實作雙赢,絕不能成為隻有經濟頭腦的“經濟人”。#古代史#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
先秦儒家的恥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積極意義?又有哪些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恥感教育思想的曆史局限1.克己複禮:等級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