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

作者:倾城之殇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

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压抑人性

作为封建制度下的特定历史产物,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具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局限性。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是以“礼崩乐坏”为其发展的背景,旨在激发和培育人们的耻感意识,自觉主动地远离耻辱、求荣向善,形成“行己有耻”的自律人格,进而实现“有耻且格”的自律型理想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先秦儒家强调重建封建礼制规范,引导民众在内心重新建立礼义道德的底线,为改变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如此,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色彩。先秦儒家将具有等级、秩序内涵的“礼”视作是耻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文王、周公之道,希望社会恢复“周礼”,因而通过提倡礼仪中的道德内涵,要求人们在日常运用“礼”的过程中养成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行,形成人人“行己有耻”的自律性社会风气,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道德准则。

他认为违背了这种社会道德准则,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是可耻的,承认了人与人之间尊卑有别。荀子也认为将“礼”视作是帮助君王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且具有区分等级贵贱的功能。虽然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是相异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相异的,那么会有相异的引以为耻的内容,但以此对人的高低贵贱和道德水平高低进行分类,显然有着封建等级观念的偏见。

总之,先秦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等级观念的执守,严重压抑了人性。正因为如此,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内含为专制等级统治而言“教”的阶级实质。这样的历史局限性探本究源是由当时有限的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当我们置身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稳定的现代社会,自当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其局限性,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其重要价值。

2.重义轻利:忽视人的基本需求

先秦儒家将“义”作为衡量耻的基本道德判断标准,以重利为耻。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中带有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道义,而轻视个人利益,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这是先秦儒家针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提出的应急性理论,着眼于现代社会情境之下,难免会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义利关系上,先秦儒家“以重利为耻”的思想观念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所需。现代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大陆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经济的历史形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使人们形成正当的个人利益观、效益观和竞争观,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趋利的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而且应该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若是此时,我们仍然教条地坚持“重义轻利”的思想,那将在一定程度影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违背大陆“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我们不能完全颠覆先秦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在追求财富和物质利益之时,重利不能轻义,更不能忘义,应该要以合理正当的方式来获取利益,争取利义并举、实现双赢,绝不能成为只有经济头脑的“经济人”。#古代史#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
先秦儒家的耻感教育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历史局限?(三)二、先秦儒家耻感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1.克己复礼:等级观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