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張钰韬

最大的“假懸念”終于落地——當地時間3月3日晚,随着法國若幹地區性報紙陸續公布下一日報紙的網絡閱讀版本,法國總統馬克龍《緻法國人的一封信》的内容也随之公布。在信中,馬克龍寫道:“(法國同胞)我懇求你們對新一個總統任期的信任。面對世紀的挑戰,我作為候選人要和你們一起創造出獨特的法國和歐洲方案。”這意味着“懸念”終于落地,馬克龍終于暫時起身離開自己的總統寶座,走入總統大選競技場中。
興許馬克龍的決定本身沒有任何意外,畢竟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除了馬克龍的前任奧朗德外,所有總統都選擇了謀求連任。更何況在之前的各種采訪和公開表态中他都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但自從全民公投使法國總統任期自2002年開始由七年變成五年後,無論是右派的薩科齊還是左派的奧朗德都沒能連任。
底氣
對于馬克龍宣布參選的時間點,從去年12月就有相關的消息放出,隻不過當時由于法國受到新冠病毒變種奧密克戎的影響,迎來了第六波疫情。在那時,一方面法國各方消息紛紛指出馬克龍将會在2022年新年前宣布參選,直到他自己本人親自出面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應對疫情優先于競選,是以将疫情退潮作為自己正式宣布參選的條件。
2022年開年以來,在宣傳政策上,馬克龍一方面向傳媒強調自己希望可以完成之前未完成的改革,另一方面又提到,随着俄烏邊境危機升溫,自己無法在面臨着戰争威脅的情況下宣布參選。這也就構成了他正式宣布參選的另外一個條件,俄烏危機緩解。
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法國政府陸續放寬衛生條例,而在馬克龍正式宣布參選的3月3日上午,法國總理進一步放寬衛生措施,這些都預示着法國疫情愈發平穩,乃至徹底擺脫疫情的希望越來越明顯。但另一方面,随着包括馬克龍自己在内的各種外交努力的失敗,俄烏危機不僅沒有迎來降溫,反而逐漸升溫直到戰火燃起。
直到3月3日,距法國憲法委員會公布的3月4日18點截止日期前不到24小時,馬克龍才正式宣布參選,滿足了三個參選條件中的最後一個(即正式宣布參選,前兩個條件為500個民選官員的簽名和報備資産情況)。
馬克龍參選的底氣更多是來自于自己的表現。在最近的民調中 ,近40%的法國群眾對馬克龍表示了信任,資料有明顯的提升,與他兩位前任——奧朗德(21%)和薩科齊(30%)同時期的信任度相比也有明顯的優勢。
即使是作為競選連任的在任總統,宣布參選時間過晚也是一步“險棋”。根據法國媒體《世界報》的分析,馬克龍競選團隊力求通過延後參選時間,将其宣布參選“平常化”,以進一步突出其作為執政總統,脫離政治鬥争的形象,但這一政策容易引來競争對手“過度利用自己在任總統身份”的指責。不過,由于俄烏危機進一步更新,面對外部危機,馬克龍工作安排繁忙,為這一政策的實施提供了理由。
盡管在俄羅斯總統普京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獨立時曾引起法國公衆對馬克龍外交斡旋能力的懷疑,然而自從俄烏開戰,他幾乎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與普京保持正常溝通的西方大國上司人,盡管這種溝通很難取得實際成果,然而馬克龍卻利用這一點證明了他出色的外交能力。根據一份3月4日釋出的民調,近60%法國人認可馬克龍作為總統斡旋俄烏危機的表現。
而在3月2日,馬克龍在關于俄烏形勢的電視講話中一方面大方承認沖突将會對法國人生活以及法國經濟的影響,但也利用這些困難做背景,講述自己“行動的唯一指南就是保護(你們)”。不僅繼承了自從新冠疫情以來“保護者總統”的角色,也進一步強化了作為總統從上任以來,面對從“黃背心”到新冠疫情再到俄烏沖突,屢經變局臨危不亂的“危機總統”形象。
從宣布參選的方式上來看,馬克龍選擇了相對低調的方式。之前不少猜測表示他宣布競選的方式會采取線上釋出視訊,同時線下舉行集會的方式來實作。但最終選擇通過地方性媒體釋出《緻法國人的一封信》來宣布自己參選,在媒介上選擇了更加大衆化的方式以及“去中心化”地方性媒體。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淡化自己“富人總統”的形象,同時正如他信中所提到的“由于當下背景的原因我無法正常組織競選”,選擇這樣的方式也預示着他将維持“總統”形象直到任期最後一天。
政策
在競選政策上,由于目前距離大選第一輪投票僅有不到兩個月時間,相比其他曆任總統的競選來說也相對較短。這也意味着馬克龍第二任期的競選綱領将會與第一任期有着較強的延續性。諸如像養老金改革這樣在2017年競選時就已經提出的改革,盡管由于疫情未能夠實作,但如果他獲得連任無疑會被繼續推動。
在具體的政策上面,馬克龍将會進一步加劇政策右轉的傾向,這一點從去年9月至今的幾次演講和公開表态可以看出。在安全方面,去年9月他就前往馬賽,希望可以改變當地治安差的現狀,而在今年2月宣布重新開機核電站建設的決定更是直接對準法國傳統右派的選民基礎。
但這也絕不意味着馬克龍會放棄左派選民的選票。進入2月以來,馬克龍競選團隊逐漸拉攏左派政治人物,通過擷取他們的支援來籠絡左派選民的選票。就在幾天前,法國前社會黨籍總理曼紐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就在媒體上公開支援馬克龍,而根據媒體消息,前總統奧朗德時期的勞動部部長、現任第戎市長的社會黨人弗朗索瓦·羅伯斯曼(François Rebsamen)也很可能将在近期公開支援馬克龍。
根據當下最新民調與第一輪投票意願均顯示馬克龍相對來說領先其他競争對手。盡管他試圖調解俄烏危機的外交努力以失敗告終,但随着戰火正式爆發,面對危機而産生的“聚旗效應”(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 即在出現危機時或戰争時,國家上司人支援率在短期内出現的上升)之下他的支援率不降反升。從具體資料來看,他的支援率達到了29%,遠超目前處在第二位的瑪麗娜·勒龐的16%。
選情
從法國整體的政治光譜來看,由于法國社會黨在2017年的潰敗以及之後難以重整旗鼓,左派始終處于缺乏“領頭羊”的分裂狀态。這種狀态一直延續至今,甚至由于此次左派共有四位候選人參選進一步加劇。是以目前馬克龍的主要競争對手來自右翼,包括極右翼勢力的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和埃裡克·澤穆爾(Eric Zemmour),還有傳統右翼的瓦萊麗·佩克雷斯(Valérie Pecresse)。
目前馬克龍憑借着自己總統的身份在大選中有着相對明顯的優勢。極右傾向的兩位候選人在俄烏沖突前那些争議很強的表态如今成了把柄,傳統右派候選人佩克雷斯個人能力備受質疑,馬克龍應該比較容易在第一輪投票中勝出。至于在第二輪投票中是否會出現變數,依然要看具體表現以及在第一輪之後被淘汰候選人的表态。假設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另外一位候選人出自右派,而其可以最大程度整合從中右到極右選民,那大選的最終結果依舊存在變數。
(張钰韬,巴黎政治學院新聞學院研究所學生)
責任編輯:朱鄭勇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