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作為地球上最有錢的人,可以有什麼樣的極緻體驗?

和前任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選擇遊艇跑車、頂級美食,另尋新歡一樣,新科“世界首富”、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也有過這麼一段奢靡的人生。

但對一個如今将移民火星、星際探險等作為畢生夙願的連續創業者來說,馬斯克為其他有錢人在地球上能享受到的極緻體驗,增加了一個新玩法——當選院士。

不過馬斯克當選院士的旅途并非一帆風順。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一、充滿争議的總裁

前段時間,美國SEC開始調查埃隆·馬斯克和他的弟弟金博爾·馬斯克,在關于特斯拉的股票交易中是否違反了内幕交易的規則。

2021年11月6日,馬斯克曾在推特上發起了一項投票,詢問特斯拉的粉絲們,自己是否要出售近10%的股票,調查結果顯示有58%的人表示了支援。于是,在随後幾個月裡,特斯拉的股票開始下跌,最低時跌幅超過44%。而馬斯克的弟弟金博爾在馬斯克釋出投票的前一天,就抛售了價值1.08億美元的股票,這很難不讓人懷疑金博爾涉嫌内部交易。

鑒于馬斯克和SEC的關系向來不好,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也不好多做評判。但是就在推特上征求粉絲意見來決定是否抛售股票這件事來說,就有夠“馬斯克的”。幸運的是,内幕交易調查并未影響馬斯克的“職稱評級”。

2022年2月14日,在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的133位院士名單中,馬斯克成功入選。未來,僅有大學學曆的馬斯克的外号除了“矽谷鋼鐵俠”、“科技狂人”之外,又多了一個——“馬院士”。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美國國家工程院,簡稱NAE,隸屬于美國工程院,目前成員共2388名,其中外籍院士有310名。能夠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号,代表了院士本人在工程研究、實踐等方面創造的卓越成就。作為同時帶領SpaceX、Solarcity、特斯拉等公司在科學探索和商業應用都取得巨大成功的馬斯克,得到“院士”頭銜似乎也實至名歸。

自從1999年,出售PayPal等項目股權實作财富自由後,每隔一段時間馬斯克就會主動點燃自己的下一個創業夢想。如今,他能成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和他當年的航天夢息息相關。

二、為愛燒錢的發明家

2002年6月,在與朋友的閑談中,發現美國航天局早已放棄了火星探索的馬斯克,創立了他的太空運輸公司SpaceX,開始嘗試制造近地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器。當時一個火箭的造價高達6200萬美元,為了實作遙不可及的夢想,馬斯克不得不過着“996”、“715”的生活。以至于當時他的妻子,和後來他的多位女友和他分手的理由都出奇地一緻——見不到馬斯克的蹤影。這也恰似當馬斯克得知自己成為世界首富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好了,大家都回去工作吧。”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2006年,NASA開放了和民營太空公司的合作後,馬斯克化身為演說家,奔走于各大航空公司組建團隊,波音公司任職15年的火箭測試主管、麥道飛機公司的專家、TRW的液體推進器專家等等,都被馬斯克成功招緻麾下。同年,SpaceX研發的“獵鷹”1号火箭首次發射,但還沒來得及慶祝,1秒之後,“獵鷹”1号就因為燃料管破裂而發射失敗。

時間來到2008年,随着馬斯克的“獵鷹”火箭連續三次發射失敗,SpaceX的經費也燃燒殆盡,但即使這樣,馬斯克還是賭上自己的房子、存款、信譽,選擇進行第4次發射。雖然發射火箭的成本已被馬斯克大幅縮減為670萬美元,但如果這次發射不成功,馬斯克即便有天縱之才,SpaceX也隻能宣告破産。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第四次發射的“獵鷹”火箭順利進入了預定軌道,這次成功也讓SpaceX收獲了來自NASA 10億美元的訂單。SpaceX得以保全,就是馬斯克的夢想得以保全。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此時的馬斯克,不僅是SpaceX的最大單一股東,更是兼任SpaceX負責管理的CEO、和提供技術支援的CTO。是以,憑一己之力成為當時全球唯一能發射火箭的民營公司,馬斯克在空間探索領域的專業技能無需懷疑,拿下美國工程院院士更是實至名歸。

縱觀美國曆史上的企業家當選院士的不在少數,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等。而反觀國内,為何很少聽到中國的企業家當選院士呢?

三、中國企業家的探尋之路

當馬斯克正一步一步實作移民火星的夢想時,國内“二馬”卻還在為最後一公裡的流量入口,争得頭破血流。我們需要承認,目前國内頂級的科技公司很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卻是撿螃蟹最多的。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總是在模仿别人,等着别人免費開源、開放專利,國内的企業家為何這麼不注重基礎創新呢?其實中國的企業并不全是。例如華為每年都會将公司總營收超過10%的部分用于研發,每年投入的金額都超過1000億。不過,真正讓國内企業缺乏創新氛圍的原因是,很少有科學型企業家的出現。

根據資料統計,在國内,科學家創業失敗機率高達97%。由于這種現狀,其一讓科學家不敢創業,其二讓天使投資人不敢投資沒有商業嗅覺的科學家,其三擁有商業嗅覺的科學家不敢從事高風險行業。最終,國内很多科技企業的創新成果總是在模仿、跟随,難有超越。

四、結語

2019年,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王傳福和李彥宏,都因輿論壓力,最終落選了。

馬斯克當選院士,王傳福卻落選了,為何中國評“職稱”比美國難?

或許,之是以我們少有企業家能當選院士,并非國内缺乏商業與科學相通的複合型人才,而是我們缺乏對企業家的了解、包容。

為了迎合大衆,塑造完美形象,對于中國的企業家們,“跟随”也許是他們最優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