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點生活|驚蟄:蟲聲新透綠窗紗

□黃岚

臨近驚蟄節氣,雖然天陰沉着,隻有偶爾投射的幾縷陽光,比起前段時間深長的雨水,這已經很讓人雀躍了。入目處,柳條泛青,嫩芽已經悄悄綻開了小半葉片;草坪上低低矮矮的青草叢上,星星點點地冒着或白色或藍色或紫色的小花;而最明顯的是鳥兒的叫聲更清亮了,小池邊的水禽也快活地遊來遊去。

寫點生活|驚蟄:蟲聲新透綠窗紗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唐代的元稹寫過一絕《詠廿四氣詩 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鸠。

時候争催迫,萌芽 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冬至之後,陽氣上升,到了驚蟄之時,韶光彌漫大地。看那桃花,就像蜀錦,多姿多彩,絢麗綻放。天空翺翔的老鷹,知趣地離開,取而代之的是樹梢上飛來的春鸠。說到這個鸠,多指斑鸠,也稱鹁鸠、鹁鸪,一種類似家鴿的灰褐色小鳥。現在生态好轉,田野上也有出現。這春日美好時光,争相催促着萬事萬物生長,草木萌芽,樹芽也互相按着一定的規則修剪成長。而農民們為了生計,也走進田間地頭進行春耕了。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鹂)鳴;三候鷹化為鸠。”這首詩中,寫到了其中兩個。元稹的詩更像是節氣的說明書,讓人一目了然。

寫點生活|驚蟄:蟲聲新透綠窗紗

而我更喜歡唐代另一個詩人劉方平的《月夜》詩: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唐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人。他是匈奴族人,視角與衆不同。人家寫驚蟄,一般都寫白天的春景,他卻選擇夜晚,把這個驚蟄夜寫得極為生動。

其實作在的春夜,還有點寒冷。詩中所說的夜半更深,一半庭院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籠罩在夜的暗影中的景色是常見的。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托出月夜的甯靜。詩中的北鬥七星,位于大熊座,名稱為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這七顆星組成鬥狀圖形,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在北半球天空中的方位不同,人們可以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認知季節。而南鬥六星,則位于人馬座,六顆亮星在南天排列成鬥狀,與北鬥遙相呼應。

而此時,天上北鬥星和南鬥星都已橫斜。這不僅僅是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表明了時間的流逝,更從情感上點出了孤寂的味道。但是,下聯卻蕩開一筆,在這夜寒襲人、萬籁寂靜的時刻,卻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哦,原來是地氣動、驚百蟲,這蟄伏在地下冬眠的蟲兒最先感受到了春氣暖了,醒來後發出了歡快的鳴聲。這蟲聲,透過紗窗,來到詩人面前。蘇轼曾有詩雲“春江水暖鴨先知”,誰說隻有鴨才會先知呢,這裡,分明是“春來氣暖蟲先知”了。一個“新”字,更說明了這個“先知”呢。

寫點生活|驚蟄: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的這首詩也正是選擇從聽覺來寫驚蟄,驚蟄節氣最主要的特點是響雷。所謂“春雷一響,驚動萬物”,地下的蟲子也是靠聽覺,聽到了雷聲,感受到了地氣的回暖,才紛紛醒來。說來也怪,好端端的天氣,到了驚蟄這一天前後,夜裡偏會聽到隆隆雷聲,我已經注意了好幾年了,沒有一次例外。

驚蟄的雷也像是“春天來了”的宣告,這個節氣之後,江南也漸漸告别寒冷的天氣,又将迎來桃紅柳綠、莺飛燕舞的春天。讓我寫下這一阕《鹧鸪天 》記錄這個即将到來的春天吧!

鹧鸪天 驚蟄

夜半聲雷夢裡驚,始知地氣透窗楹。

柳梅桃杏飛莺燕,灘澤溪山着碧青。

風解凍,雨含情,一望耕作啟農經。

江南又約繁華景,阡陌茵茵春色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